山水画心灵沉浸其中

文化   2024-12-20 07:06   山东  


贺天健(1891年—1977年),原名贺骏,又名贺炳南,字健叟,别署健父、阿难等,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中国画画家、书法家。有人评价贺天健的画是豪迈、英爽、秀劲、逸宕、精奇、伟丽,在近代书画史上可以说是一位真正的大家。傅抱石誉其“是继四王后三百年又一个山水画的整理者和集大成者”。幼年喜欢绘画,其自九岁起就开始借临乡里藏画,至十七岁时,所临过的古人就已经有沈周、文徵明、华冠、王烟客、王石谷、王湘碧。十七岁以后,开始受石涛、金农、罗聘等人的影响,学习写意画风。

1911年贺天健考入上海中华书局,成为书局编辑,专任图画职务,而后又任民国第一书局编辑部图画员。后寄寓上海,专门从事绘画艺术创作和研究。他临摹了中国历代各派名画,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进行实地写生,常与吴昌硕、任堇叔等著名画家探讨画艺。贺天健善用水墨,设色讲究层次,多用复色,尤长于青绿山水,并演变而自成一格,风格豪放跌宕,富有时代气息。

三十年代,贺天健崛起于海上画坛。1931年,贺天健与叶恭绰、黄宾虹、陆丹林、钱瘦铁等共同发起成立了上海中国画会,并担任《国画月刊》和《画学月刊》主编。彼时恣情纵意的“ 野逸” 画格借由对“ 四王” 因袭摹古的批判,而在海上画坛有渐然成风之势。伴随着对有清一代文人山水画唯究笔墨而忽略造型倾向的反思,贺天健主导兴起了一股上溯五代、宋元画风,重归写实、造境之路的画学思潮。这突破了南北分宗数百年来的森严壁垒,极大程度地改变了画家对中国画学的狭隘理解,为山水画的多样化选择和时代性变异奠定了基础。他的画既强调师宋人之画,取其写实与刚健之气,也注重师元人之画,以高度的笔墨表现力抒写兴味怀抱。这种对传统与现在结合思考的纵深,正体现了他意在集其大成,并最终人为我用、法为我化的努力。

在美学的情调语言中,贺天健偏爱高旷辽远、大气磅礴的一类意象。而他同时也爱王摩诘的“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和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又是别样柔性的情境和意境了。这诸多情景合一的体会与融合,笔墨语言与意致化表现的熔铸,使贺天健的画风在中年以后逐渐拓展出了多元的面貌。近代海上的中国画发展有两支明显的分流:一是向商品化的进一步发展,以海派滥觞期“三任”、吴昌硕,逮至陆廉夫、吴秋农等诸家为代表。

另一发展方向则是坚持文人画的正规途道,即强调学术认知与实践真知,史学并进。这亦是文人画历千年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来源。民国二三十年代以后中国文人画从衰微走向中兴,正脱不开黄宾虹、张大千、吴湖帆、贺天健等一批学者型画家的功绩。而延至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始的这十余年光景,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他们中的大多数进而致力于将“造化写生”的精神与渐臻化境的笔墨语言相互融会,形成创造的革新力。他们的绘画理想,是将文人画传统精神与现实情怀相融合,以“写生山水”或参以西法等多种途径,尝试国画再发展的探索。应该说,正是他们的努力,赋予传统文人画以耳目一新的风格气息和美学语言,甚至现在可以视为新型“文人画”。并且其中的佼佼者,多达到了美学语境上的和谐,气度、个性上的开拓,其绘画成就了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最富光彩的篇章。

大美国画
关注大美国画,欣赏和学习国画艺术,传承国画经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