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学院融媒体中心
发起“经英闪光”计划
旨在记录奔赴热爱的故事
用文字承载勇敢前行的旅程
通过榜样引领的方式
带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激励更多经管学子追求卓越
实现自我价值
“经英闪光”计划系列专题推送
将全方位展示在各个领域闪闪发光的
经管群星们
今天
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与志愿相识,点亮青春的萤火之光
2021年9月13日,在熙熙攘攘的夏日广场上,我被校青协的招新宣传所吸引。或许是源于好奇,或许是出于偶然的冲动,我提交了报名表,正式加入了这个大家庭,成为了校青协的一员。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志愿”这两个字会在我的大学生活中烙下深刻的印记,成为塑造我的重要力量。
在这里,我参加了大学的第一个志愿——海豚乐乐。这是一个校企联合的有关孤独症儿童的关爱项目。作为志愿者,我和伙伴一起前往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协助专业老师为孩子们开展康复训练。第一次见到这些孩子时,我的内心既好奇又忐忑,似乎也有些许的不安。孤独症被称为“星星的孩子”,患有此症的孩子大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一颗颗遥远孤独的星星。
那一天,我遇见了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小女孩。她有一双亮晶晶的眼睛,却始终不与人对视。她不说话,也不表达需求,只是安静地玩着手中的积木。尽管她没有回应,我仍然尽力地陪伴着她,一遍遍试图与她互动。时间很快过去,到了离开的时候,我蹲下身子,轻声跟她道别,没有奢望得到回应,转身准备离开。然而就在这时,她忽然伸出手,拉住了我的衣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颗糖递给我。她依然一言不发,却用这个简单而真挚的举动传递了她的信任和感谢。
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原来,在看似漫长的距离背后,每一次真心的付出,都有可能点亮一颗星星的微光。从那之后,我更加坚定地投身志愿服务,力求用自己的行动,带去更多温暖和关怀。
脚步未停,志愿服务的多重历练
所以,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无论是在大型赛会还是日常服务,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我都积极参加。
中国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网球公开赛、国家花样滑冰等级测试,这些大型赛事的志愿服务经历让我了解了大型活动背后庞杂的组织流程,也让我见证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和重要性;疫情防控、体测、迎新、新生运动会等校园志愿活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服务母校的责任感;通州区特殊儿童、玉渊潭公园环保行动等社会公益活动则更让我走进社会的基层,看到了不同群体的真实需求。
每一次的志愿活动都是一次成长的磨砺。在最初,我还会手忙脚乱,碰到突发问题手足无措,但一次次的磨砺,让我逐渐从单纯的参与者,成长为能够独立开展活动的组织者,我学会了如何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
志愿服务对我而言,不再是简单的付出,而是一次次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这些点滴积累让我更加理解志愿服务的内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不仅是某一刻的付出,更是一种贯穿生活的态度和信念。
探索与实践,关注社会
志愿服务不仅让我感受到奉献的快乐,也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我充分利用志愿服务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将志愿过程中的经验和见解融入到实践项目中,旨在更加长远地帮助弱势群体。
2023年的夏天,在陈老师的指导下,我结合自身的志愿经验,发起成立了“萤火”暑假社会实践团队,聚焦心智障碍者家庭的需求与其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我带领团队的12名成员,前往武汉市的一家心智障碍者康复机构开展服务与调研。在此次活动中,我们陪伴孩子们完成康复训练,也与家长们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度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
这段经历让我更加感受到弱势群体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我们团队最终完成了一篇相关的调研报告,希望通过青年视角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切实的帮助。团队累计服务时长超过六百小时,并荣获“优秀团长”。这段经历不仅是一次志愿服务,更是一次用专业知识回馈社会的实践尝试。
志愿青春,在奉献中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志愿者事业要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行。”
回首三年的志愿之路,我从一个不知所措的参与者,成长为能够肩负责任的组织者,从一次次活动中感悟出志愿精神的真谛。我深刻体会到,青春的意义不止于自我实现,更在于如何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力量。
志愿精神是闪烁的萤火微光,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其中的一束光,点亮他人,也点亮自己。希望大家在努力学习之余,也能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书写属于青春的美丽答卷。
经济管理学院融媒体中心
排版/陈兴佳
审核/隋明哲、鲁丁旖
责编/王琳
报送/融媒体中心
想要第一时间看到推送
记得星标风采哦~
为经济管理学院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