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为定|徐荣邦:经济学的奥秘——我的探索之旅

民生   2025-01-13 19:12   北京  

一研为定

徐荣邦

保研之路




01

个人简介

专业:经济学

专业排名:1/49

保研去向: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直博

科研情况:一篇SSCI二区论文(第一作者)

奖项荣誉:国家奖学金等、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国家级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Honorable Mention、校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团员、专业一等奖学金等。


02

“大一——经济学的入门:从好奇到理解”

自中学时代起,我就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增长,几乎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更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复杂世界经济运作的大门。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抽象成一系列模型和理论,让我着迷。我被那些能够解释市场运作、经济波动的概念所吸引,渴望理解它们背后的逻辑。

我对经济学的兴趣不仅限于理论学习,我还尝试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开始关注财经新闻,分析股市动态,甚至模拟炒股,通过实践检验我在《金融学》、《投资与理财》和《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和《国际金融管理》等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这种实践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经济学原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也让我意识到经济学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和图表,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从日常购物到职业规划,从个人投资到国家政策。


03

“大二——经济理论的初探:基础概念的熟悉”

从阅读经典教材和参与课堂讨论开始,我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因此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课堂上,当老师讲解消费者与生产者理论、市场均衡和宏观经济政策时,我总是听得津津有味,那些抽象的概念,如供需法则、机会成本、边际效应等,在我脑海中逐渐变得鲜活起来。

对于《矿产品国际贸易》的学习让我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重要性。小组作业中,通过分析贸易政策和国际协议,我理解了国际贸易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思想史》让我了解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比如早期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加深了我对自由竞争下的市场机制认识。《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课程中,我学习了不完全信息博弈的基本概念、海萨尼转化的含义及方法和精炼贝叶斯均衡的基本思路。《资本论选读》这门课程则教会了我关于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剩余价值理论以及资本循环公式等重要知识,同时培养了我的批判性思维和从历史视角看问题的能力。


04

“大三——经济模型的构建:数据与趋势的解读”

朝着心中的理想进发,我在科研路上孜孜以求,最终有所收获。在《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中,我从中央一号文件中汲取灵感,联想到我在《经济史》和《当代中国经济》上学到的内容,深感粮食安全问题对于国家稳定的意义重大。因此,我使用中介效应、调节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结合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研究了农地流转率和粮食单产关系。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了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我聚焦中国钢铁行业,依托于一项国家级大创项目,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获得启发,使用SBM模型测算了中国29个省份钢铁行业的碳排放效率,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和Tobit模型研究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异质性和影响因素。于此,我感悟到第二产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应用领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这些研究经历点燃了我的科研兴趣,在应用模型方法解决实际经济学问题的过程中,我逐渐对经济学研究过程有了系统的认知,也培养出了一定的经济学直觉,为我的科研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管理学院融媒体中心

图、文/徐荣邦

排版/罗忆华

审核/隋明哲、鲁丁旖

责编/王琳

报送/融媒体中心

想要第一时间看到推送

记得星标风采哦~

为经济管理学院点“赞”+“在看”!

地大经管风采
学院信息分享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