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后,一位老师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火了!家长有三层,你在哪一层?

教育   2024-11-16 20:18   江苏  

关注获取更多教育经验、解题技巧、学习资料等

每天20:18与您相约!

期中考试已经告一段落,而这次考试的成绩,您、孩子和我都十分关注。

我们都希望孩子考个“好”成绩,可“好”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呢?

是孩子的发挥,是知识的掌握,是习惯的养成,是大人的教育……

总之,孩子的教育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不能过于关注成绩,而忽视最该重视的教育。

当您看到孩子成绩的那一刻,我们发自内心向您呼喊:

请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

千万不要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

家长有三层,你在哪一层

不久之前,听过一位退休老教师的讲座。他从教20余年,从科任老师到年级组长,从普通教师到高级教师,对于教育很有发言权。

他说,家长的教育方式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只看成绩。

第二层次:只管学习。

第三层次:全面教育。

他说,在家长会上就能看出端倪。有些家长只会骂孩子,有些家长一直抓着老师不放,还有一些家长始终从容。

家长平时的教育到位了,反而不用太操心。

成绩无法强求,不管管得太松还是太紧,都会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

如果眼睛只盯着这次考试成绩,那你就输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分数不重要,我们却还在只看重孩子考试的分数。

挖掘考试的最大价值,才是每次考试后最重要的任务。

批评的目的是教育,而不是发泄不满

每次考试至少要经过三次反思,第一次靠老师,第二次靠父母,第三次靠孩子。

可很多反思会中断在第二步上。因为家长常常控制不住情绪,进而批评或责骂孩子。

第一种:只关注成绩。“怎么才考这么点分?”“就知道玩,能考好才怪!”

第二种:直接打击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就这么点分,我都嫌丢人。”

第三种:和别人攀比。“你看看XXX。”“XXX又考第一了,你再看看你!”

孩子考好了就捧上天,孩子考差了就踩在脚下,这种态度很不可取。

批评不是为了发泄,而是为了教育。

对待成绩,我们要做到高分不“捧”,低分不“棒”。

总结考试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给孩子指明改正的方向。

请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

而不是和问题一起打败孩子

考试的最大功能,是“诊断”:

诊断孩子学习上的问题,诊断教育孩子上的问题。

问题是一定存在的,有问题才有进步的空间。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和孩子一起做好这4件事:

1.分析试卷,总结失分的原因,找出未掌握的知识点;

2.整理错题,将错题、正确答案、做错原因等整理到错题本上;

3.反思考试,总结经验,避免再次出错;

4.完善计划,根据存在的问题制定一份更有针对性的计划。

孩子一个人面对问题时,总会感到无力与焦虑。当家长和孩子站在一起,会让他学得更安心。

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绩,考好了要鼓励,考差了要安慰。

每次考试后,请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千万不要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

家长看待孩子成绩的态度

决定了孩子的学习与未来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深有感触。

父母都毕业于985高校,可生出一个“学渣”儿子。

什么办法都尝试了,可孩子的成绩就是不好。

当他们重新看待自己的孩子,却发现孩子有很多优点:能做像模像样的饭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勤劳懂事孝顺善良……

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感叹:“这样的孩子,就是来报恩的!”

我们评价孩子的标准总是太单一,似乎考高分的才算好孩子,成绩差的都是坏孩子。却忘记了,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制造考试机器,而是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让孩子以后有能力养活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我一直认为,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学得踏实,玩得开心!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成绩过于焦虑,首先就要解决自己的焦虑。

把责任归咎于自己

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

教育的问题,本质上都是大人的问题。

孩子本身是一张白纸,他的一切都是向大人学习模仿而成的,不管是行为习惯,还是知识。

作为言传身教的一方,一定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是否过度干预孩子的一切,让孩子厌烦?

是否越俎代庖帮助孩子,导致孩子太依赖?

是否对孩子要求过高,使孩子自暴自弃?

是否经常和别人攀比,浇灭了孩子的兴趣?

没有天生就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不仅孩子要不断学习与成长,父母也要坚持学习。

张德芬说过: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两匹狼,一匹好狼,一匹坏狼。要让哪匹狼活下来,就看父母喂养了哪匹狼。

不管孩子8岁还是18岁,不管孩子是否优秀,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辈子的事业。

好习惯决定好成绩,让孩子受用一生

有教育专家总结过:三年级各科成绩能维持在95分以上的,高三基本能考上一本。

教育本质就是习惯培养,小学阶段正是孩子学习态度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必须尽早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让孩子明白学习的意义,当孩子出现懈怠时要及时鼓励。

*给孩子定计划和目标,让孩子有计划可依,知道该怎么做。

*家长要更加耐心,反复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提高。

必须趁早养成孩子的好习惯:

*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大量阅读,做好知识积累;

*大胆质疑,不懂的就要问;

*保持专注,集中精神学习;

*仔细审题,避免粗心大意。

在6~12岁这个阶段,父母给孩子灌输的理念、形成的认知、养成的习惯,就是奠定了孩子一生学习的基础。

提前给孩子铺设一条更好走的路,需要从小抓起,也需要家长全力配合。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家庭是最好的课堂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成功的孩子,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优秀的因子。失败的孩子,也会在父母身上找到潜在的根源。

同一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说到底,都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之间的竞争。家长朋友们,培养孩子成长成才不能只靠说,还要有长期行动。

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孩子的花期不能耽误半分,父母、老师和学校都要全力以赴。

孩子学业成长的过程,有风有雨还有阳光,我们要坦然面对,没有不变的社会,只有我们对孩子不变的心。

-The End-

【喜欢请点在看 分享朋友圈 也是另一种赞赏】

声明:文章来源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春雨教育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戳这里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春雨教育
每晚20点18分 学习资料、亲子育儿、教育热点、美文赏读,你需要的这里都有。 春雨教育,只做孩子快乐学习的陪伴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