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不能考上985,其实出生就注定了?美国最新基因研究让人心头拔凉...

教育   2024-11-20 20:18   江苏  

关注获取更多教育经验、解题技巧、学习资料等

每天20:18与您相约!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假设你正在做试管婴儿,医生告诉你,你的某个胚胎将来有10%的概率进入985这样的高校,比其他胚胎进的概率都高。
你会选择让这个胚胎成为你未来的孩子吗? 
这个场景,乍看像科幻小说,但其实已经有一定的可行性了。
不久前,美国的临床心理学教授和行为遗传学家凯瑟琳·哈登出版了一本书《基因彩票》,立马在全球学术界引发了激烈讨论。

凯瑟琳·佩奇·哈登,及其著作《基因彩票》
这是一本提醒我们用遗传学的角度看世界的书。作者展示了,先天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
智商、情商、学商……各种优势早在孩子出生前,就伏笔于他们抽到的“基因彩票”中。  
如果我们无视遗传影响的存在,盲目的“鸡娃”,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许多资源都会被浪费。

鸡娃的终结:智商、毅力、专注力,全部都是天生的?

学过初中生物的人,可能还记得,孟德尔的豌豆是黄色还是绿色,是由某个特定基因决定的,孩子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也是由某个基因决定的。
美国著名NBA运动员肖恩·布拉德利,身高有2米29,要比世界上99.999%的人都要高。    

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让他在篮球场上比别人更容易脱颖而出。       
这种先天优势,是怎么获得的呢?   
首先,他恰巧投胎到一对高个子的双亲家庭,父亲2.03米,母亲1.83米。
换句话说,就是基因彩票池底子好,哪怕是普通票,数值也会相对更高。  
其次,也是最主要的,肖恩运气很好。
每一对父母,产生的独特基因组合都有70万亿之多。
而孩子们成为这70万亿基因组合中的哪一种,搭载什么出厂配置,全看天意。
肖恩无疑是那个天选之子,在决定身高的多个基因中,他都幸运的遗传了高个子的基因。

遗传影响身体特征很好理解,但基因对于孩子能否在学校取得成功,真的也有影响么?
最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几千个和受教育程度有关的基因。
如果把一个人身上所有跟受教育有关的遗传变异都加在一起,就能算出一个“教育多基因指数”
这个“教育多基因指数”包括了很多跟智商/认知能力相关的基因,其中,哈登的团队在儿童中测量了一种认知能力——综合执行能力。
结果令人震惊:它的遗传率是100%!  
也就是说,孩子们之间的综合执行能力差异完全是由遗传差异决定的。  
所谓综合执行能力,就是孩子们调节注意力、停止动作、从一种规则切换到另一种规则、用新信息取代旧信息的能力,它基本决定了一个孩子上课认不认真听讲,写作业用不用催,是否丢三落四等等。
此外,哈登的研究团队还锁定了6种“非认知能力”:
坚毅:追求远期目标的激情和毅力;    
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智力是可塑的;    
求知欲:愿意思考难题或新问题;    
掌握取向: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动力;    
自我概念:相信自己很聪明、有学习能力;    
测试动机:在测试中努力。
研究发现,这些能力的遗传率大概有60%左右,和智商的遗传率50%-80%)差不多。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些通常被认为是后天达成的认知能力,其实也能被遗传。

基因并无“优劣”之分,决定不了孩子人生的底色

讲了这么多基因带来的先天性不平等,你可能会疑惑:
如果智商、情商、学商的密码,早已暗藏在基因之中,那我们所说的平等,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基因彩票》这本书里,哈登反复强调一点:
基因并无“优劣”之分,一定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基因。
就像那句老话“福兮祸之所倚”,哈登的团队也发现,跟上述6种非认知能力相关的基因同时也跟几种精神疾病的高风险相关,比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厌食症和强迫症。  
能让一个人在学校取得好成绩的基因,也可能让这个人患心理疾病的概率增加。  

这个结果警示我们,不要简单地把一个基因看作“好基因”或“坏基因”。  
毕竟,如果一个人特别专注,会不会就比较喜欢钻牛角尖?如果一个人特别有责任心,会不会也比较容易心理压力过大?
拿到“学霸基因”,并不一定意味着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孩子未来的生活,还有许多比考试、升学更重要的事。
此外,所谓好与坏、优与劣,实则都是社会预设的种种框架。  
凭什么高个子才是“好的”?无非是社会的经济、文化各层面,普遍对高个子有偏向,所谓颜值、体型等亦如是。
哈登批评现代社会的评价机制太简单粗暴,将人的内在价值,与特定能力(例如教育成就)挂钩,并由此将人分成三六九等。  
大家可能都看过这张经典的“平等与公平”的漫画。

我们要做的不是“绝对平等”而是“公平”,不是让每个人得到同样的东西,而是让每个人都能获得为了取得成功而需要的东西。
其实,人的内在价值没有优劣之分,大自然创造的每一种基因组合,都有各自的作用。  
例如,一些军队专门聘自闭症青少年,去从事卫星图像扫描,因为他们对视觉细节和图案的灵敏度和专注度远超常人。  

决定教育下限的,一定是环境

如果说基因彩票产生了一些天才(姑且称为教育的上限),那么决定教育下限的,一定是环境。  
哈登讲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在冷战期间,爱沙尼亚的学生几乎没有任何自由选择,大学学位也不怎么受到重视,整体的教育环境“压抑匮乏”。  
猜猜怎么着?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基因彩票差不多失灵了,即便是那些幸运儿,也更多地泯然众人矣。  
再比如,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教育多基因指数与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很微弱——理由很简单,以前的环境压根不鼓励女性接受教育。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高曾在中国花了37年的时间研究农村教育,结果发现:
6~15岁的儿童,中国城市中有4500万,而贫困农村地区有8000万。  
前者上大学的概率是后者的8倍,上名牌大学的概率更是后者的21倍。

是城里的孩子就比农村的孩子聪明21倍吗?
显然不是,真正的原因在于大家的生活环境不一样,之后带来的所有重要时间的发生概率就不一样。  
不同的环境聚集不同气质的人,而不同气质的人能碰撞出的思想火花和带来的机会完全不同。
环境不决定努力程度,但会成倍地放大一个孩子努力的效果。
好环境的熏陶下自然会有一个好的氛围和空间,让孩子离目标更进一步。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想,这才是当下“鸡娃”的真正方向。

教育孩子更像是培养一颗种子

看完《基因彩票》这本书和其中的基因研究,也许我们需要做的是重新审视当下的教育焦虑问题。
在我看来,孩子的成长更像是一颗种子。
如果你种下的是月季的种子,就算是种在再肥沃的土地施再贵的肥,它也不能开出牡丹花来。

父母能做的是辅助工作,就是放它放在一个太阳能照到的地方,适时浇浇水,修剪一下枝叶。
作为种子的看护者,了解自己的孩子,并创造一个更适合他天性成长的优质环境。
如果这是水生植物,你就该把它种水里,而不是种在田里,给它施最贵的肥,然后告诉它“这都是为你好”。    
把孩子当“种子”来对待,不仅父母减轻了很多纠结和焦虑,孩子也会轻松很多。    
其实,养育孩子的重点不在于教,而在于懂。  
无论是基因理论,还是环境理论,都是在告诉家长:
强扭的瓜不甜,孩子有其出厂配置,请顺势而为。  
点亮【在看】+【转发】
当你被育儿的那点事焦虑到无法呼吸的时候,请记住:
孩子是一颗种子,不是一张白纸,不会因为画错一笔就毁了他的光明前途。
声明:本文作者系“三尺老师”,文章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春雨教育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春雨教育
每晚20点18分 学习资料、亲子育儿、教育热点、美文赏读,你需要的这里都有。 春雨教育,只做孩子快乐学习的陪伴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