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2024禁毒研究学术论坛”在浙江省湖州市举办。论坛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主办,深刻聚焦“禁毒社会化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主题,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专业院校、社会组织、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共同呈现了一场高规模、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本次论坛成果丰硕,是构建中国自主禁毒学学科知识体系、推动我国禁毒学学术共同体建设发展的阶段性成果,也是提升新质禁毒战斗力、推动新时代禁毒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探索。本期专题,编辑部为读者摘录了10位专家学者现场分享的“干货”,以期推动前沿学术成果向教学科研和实战应用转化,为我国禁毒事业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和力量。
主 旨 报 告
深化科学研究 助推禁毒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 超
目前,禁毒学在基础研究、重大专项、创新平台等方面取得重大发展,同时也面临挑战。
针对以依托咪酯为代表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情况,科学研究及科学治理应该思考诸多问题;实践中,应从毒品预测预警、精准鉴识、大数据平台、成瘾戒治、产品国产化等角度,探索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治理的技术路线,完善禁毒应用创新体系,以实现毒品滥用预测预警超前化、检验鉴识精准化、管制打击高效化、戒治康复科学化为目标。展望毒品滥用治理的未来方案及路径,要以更加开阔的眼界和使命担当,加强学科交叉,顺应“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谋求突破,共同努力,实现禁毒工作高质量发展!
禁毒社会化的基本意涵与实现路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教授
包 涵
禁毒社会化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伴随着政策变动,禁毒工作理应在主体和分工上作出一定改变,将那些本可以由常态化运行、多元主体参与的工作进行“再分配”,以此促进行政机关的工作更聚焦,也相应地节约行政资源。客观来看,政策变动的前提,恰是禁毒工作得以革新的条件,是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及基层或社会组织的自治功能,赋予了禁毒工作社会化以正当性与必要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并非社会形态、管理方式以及民众意志在影响禁毒社会化转型,而是禁毒工作本来就存在的多学科交叉、长期复杂反复等特征,使得我们需要求助于那些“潜移默化”的工作方式,将禁毒工作寓于社会治理中,积极发挥柔性方式与多元主体的功能,与行政化的刚性功能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发挥预防与打击等不同层面的工作,推动禁毒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贯彻政府主导禁毒事务的观念基础上,摒弃行政全面负责的传统思维,在禁毒政策与立法中树立较为明确的多元参与、系统治理的理念。此外,还需要明确参与主体的职责、权利与义务边界,为社会化转型实践创造条件。
第一单元
禁毒社会化理论与实践
从健康教育到社会治理:
民国禁毒社会化工作考察与启示
清华大学科技史系助理研究员
陈雪扬
民国时期的禁毒工作在历史学研究领域中一直有着很高的关注度,现有历史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对不同地区禁毒实践的考察,涉及浙江、江苏、上海、山西、黑龙江等地;二是对民间组织的研究,其中以禁毒组织为主,其他进步组织为辅;三是对政策、法规、中央政府与地方基层之间关系的讨论。通过对民国时期大众传媒、地方性档案、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可以看到禁毒工作社会化的多元面向,各类拒毒组织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不同类型的拒毒活动,在传统道德教化方式之外,积极宣传普及健康知识。通过回顾历史可知,除了专人专项的禁毒活动外,禁毒工作也与这一时期的卫生运动、城市建设、破除陋习等内容深入结合,成为实现社会综合治理、建立公共秩序的重要环节。“禁毒社会化”并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在百年前的禁毒工作中已经有了类似的尝试与实践,历史中的经验与教训,对新时代禁毒的理论化研究与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禁毒社会化工作的地方实践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禁毒与治安学院教授
唐 浩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要求。为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应拓展到社会领域,可通过社会组织和市场力量来提供部分公共服务。为进一步完善毒品问题治理体系,持续提升禁毒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积极推动禁毒社会化服务的地方性实践,开始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采购社工机构开展禁毒社工服务项目。自实施禁毒社会化服务项目以来,沈阳市在开展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帮扶救助、宣传教育、禁种铲毒等禁毒社会化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挑战。比如,存在社工机构自身资源缺乏、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禁毒社工专业能力欠缺和服务对象对社工的认可度不高等问题。专家学者根据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通过构建多元支持体系、加强禁毒社工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公众对禁毒社工服务的知晓度和认可度等途径,促进政府购买禁毒社工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总结经验为其他地区提升政府购买禁毒社工服务的质量提供借鉴。
第二单元
毒品问题治理现代化
禁毒资源的动态配置
甘肃警察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教授
郑永红
禁毒资源是国家投入毒品治理领域的各种治理资源的统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禁毒资源的投入需要根据毒情形势的动态变化而进行动态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毒品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全球毒品问题持续泛滥形成明显反差,充分彰显了我国毒品治理的制度优势。但毒品问题的顽固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毒情形势的动态变化,这就需要在毒品治理过程中实现禁毒资源的动态配置。禁毒资源的动态配置应遵循效率原则、数智原则、柔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具体来讲,要将稀缺的禁毒资源以最佳的比例关系和价值取向进行配置,以实现禁毒资源的最大效益;禁毒资源不可能通过市场调节的方式配置,唯有依托数智化的配置才能接近精准的动态配置;禁毒资源能够在毒品治理的不同环节和领域进行迅速调整和改变,以合理的成本水平快速地调度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考虑毒品治理工作的可持续性,禁毒资源的配置必须考虑长远。在动态配置思路与方式上,准确的毒情监测预警是前提,适当的禁毒资源储备是关键,灵活的资源配置制度是保障。应探索以现有的毒情形势指数为基础,构建包括人力、财力、物力、技术、信息、规则等指标在内的禁毒资源指数,形成禁毒资源指数跟随毒情形势指数变化而变化的动态配置思路。
毒品流行与替代滥用问题应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副教授
张 黎
在化学技术和管制政策的双重影响下,毒品从某些药物中脱胎而出,并逐渐向合成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等阶段发展。毒品流行与替代滥用问题是特定群体在特定时期对特定毒品的选择问题,主要受到可获得性、可接受性、安全性、合法性、经济性、依赖性等因素影响。应对毒品流行与替代滥用问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基于循证实践开展分阶段预防教育,健全青少年社会支持体系,研究互联网社交媒体禁毒干预策略、措施,以遏制毒品传播发展;二是监测网络涉毒信息与交易模式,分析毒品滥用群体的人口学特征,推导潜在替代物质的化学结构,以实现对新类型毒品的预警预测;三是科学界定毒品的内涵与外延,规范替代物、类似物、衍生物等用语提法及使用语境,避免毒品预防教育产生误区与偏差。
禁毒视角下兴奋剂治理体系完善路径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禁毒与治安学院副教授
王锐园
近年来,我国在毒品问题治理上积累了较为科学、丰富的经验,如何立足禁毒部门工作实际,推动兴奋剂问题的精准、有效治理?特别是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实施后,如何在禁毒视角上,为我国兴奋剂治理体系构建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成为现实需求。
妨害兴奋剂管理犯罪案件交由公安禁毒部门管辖后,禁毒与反兴奋剂工作的联系更为密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通过设置“反兴奋剂”专章为兴奋剂问题治理提供了明确法律依据,在禁毒视角下审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反兴奋剂相关规定,能够为兴奋剂范围、综合治理理念、兴奋剂预防教育、反兴奋剂组织体系以及科研和国际合作方面提供改进和完善思路。在兴奋剂问题日益复杂的现实背景下,应当积极推动将反兴奋剂工作纳入我国毒品治理体系之中,进而在预防教育、协同组织建设、执法协作机制构建、药物滥用监测、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合力,加强完善我国兴奋剂治理体系,实现反兴奋剂工作的精准化、科学化、社会化和专业化。
第三单元
禁毒技术与智慧禁毒
我国麻精药品列管样态的梳理与启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副教授
陈帅锋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药物滥用形势的变化,国际药物管制体系面临严峻挑战,我国麻精药品的列管方式也不断作出调整,麻精药品列管的频次和列管的数量呈不断增多之势。
从列管方式看,1950年我国就发布了关于麻醉药品的规范性文件和首版麻醉药品品种范围表,随后又陆续发布了多个需要增加管制麻醉药品的通知,新中国成立早期麻醉药品的调整已呈常态、动态和活跃的特征。1985年加入联合国药物管制公约后,我国开始全面融入全球药物管制体系,麻精药品的制度性文件和管制品种均相应出现较大的调整。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首次从法律上明确了毒品和麻精药品之间的法律关联。2005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发布标志着我国麻精药品的列管进入规范、统一发布时期。随着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产生与泛滥,2015年我国首次规范非药用类麻精药品的列管办法并发布品种目录。2019年将“芬太尼类物质”整类列入非药用类品种目录,标志着我国整类列管制度的建立。2024年,湖南省发布非列管物质临时管制品种增补目录,这是我国首次地方层面试行“临时列管”的有益实践。
从列管主体看,呈现从卫生部门为主到多部门共同参与,从药监部门为主向公安部门并行转换的特点。从列管分类和数量看,附表清单,平行列示,分类管理的做法一直延续至今,但分类的标准和计数的方式存在调整。
历史梳理启示,我们应重视麻精药品列管制度的完善,兼顾保障合理使用和防止不当使用之间平衡,从维护人民健康福祉的角度思考禁毒工作,积极应对国内外成瘾性药物管制中面临的各种挑战。
青少年毒品预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思考
福建省福州市禁毒协会秘书长
赵雪颖
青少年毒品预防智慧教育需突破传统,借助AI等技术手段构建便捷高效教育模式,助力青少年掌握禁毒知识,树立健康无毒的人生观,并推动各级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更加重视禁毒教育。
在林则徐基金会与福建省相关部门指导支持下,福州市禁毒协会探索出智慧禁毒教育新路径,创建全国唯一直播进课堂的智慧禁毒教育云课堂。云课堂集专业性、实效性、标准化、趣味性及智能化五大特性,以直播教学有效实现降本增效。团队涵盖课程研发、课件制作、软件开发、主播讲师、短视频等专业人员,依据教育部禁毒教育标准体系要求,设计出适合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学生的毒品预防教育课程。自研的教学管理平台具备课程预约、直播、点播、AI 应用等功能,为教学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保障。
此外,智慧禁毒教育还可以融合线下科技禁毒展馆形成教育矩阵,如广州三元里小学禁毒宣教室示范项目和福建林则徐纪念馆青少年禁毒主题阵地,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全方位强化禁毒教育成效。
积聚“融合”的力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禁毒理论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李文君
2024年禁毒研究学术论坛聚焦禁毒理论与实践的前沿热点,深入探讨了多个关键议题,我想选择“融合”来形容本届论坛绽放出的学术火花。首先,主旨报告是“多元聚焦”下的“思想融合”。刘超院士从强化科学研究角度,阐述了如何推动禁毒工作高质量发展,包涵教授立足中国实际,探讨了禁毒社会化的未来发展。其次,单元报告是“精研深探”下的“观点融合”。14位学者和6位点评专家从不同维度聚焦禁毒工作的“社会化”“现代化”“科技化”这3个议题,紧扣禁毒领域的新问题、新热点、新动态,交流认识新突破,凝聚合作新共识,构建学科新生态,共谋未来新图景。最后,便是在“薪火相传”下的“人才融合”。2024年禁毒研究学术论坛在议程设计上,注重打造禁毒学术共同体,由深耕禁毒领域多年的资深专家担任主持人和点评人,而发言人则新老结合,共同推动论坛取得实效。
来源:中国禁毒报
欢迎关注 辽宁禁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