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那篇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很多人说不像我风格,那我今天改成我风格。先改第一部分。。。。
小时候吧,50后的那帮人吧,天天痛心疾首哔哔我们70后是废了,不争气。。。。一晃,他们更老了,我也居然也老了。。。现在最抗揍最能忍最拼命的恰恰是我们这批据说废掉的70后。我们呢,正在感慨00后咋成那个鬼样子了。。。。
所以么,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之处,比方说,当年,号称娇生惯养独生子女“小祖宗”的8090后,如今已成为了信息时代的扛把子。相当于军统的郑耀先,黄河路的阿宝。
所以么,每一代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都不一样,我们不理解,未必是他们错了,而是我们可能在被淘汰的边缘垂死挣扎而不自知。你想哈,原始社会的人看我们居然要点灯熬油写材料,也会觉得不可思议吧。写个锤子,走,烤个老鼠吃先。
我们70后习以为常认为是真理的一些社会规则正随着社会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比例下降的趋势,比如XX,XX和XX,对此我持开放态度。我觉得吧,合法前提下,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无论是富有还是贫穷,单身或是成家,都是个体自由意志的体现。
我们不过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微小蚂蚁,无需过分放大自我存在的意义。问题就在于很多人看自己看的太重了。其实,算个球呀?!
未来,低欲望的生活形态或将逐渐成为常态,这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然而,生活的本质在于苦乐交织,娑婆世界中,苦难与挑战是生活常态,而快乐则是珍贵的馈赠。
苦出身的董宇辉直播时候说了一句老话:“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我孩子的同学们大多来自广深富裕家庭,当老师讲述关于苦难和读书改变命运的话题时,孩子们一脸困惑,私下交流时说:“千万不要改变我的命运,我现在就很好,再改变恐怕只会更糟。我读书只是希望让自己更充实,我不想改变命运。”
董宇辉错了还是孩子们错了?
我觉得都没有错。
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每个人都拥有自主决定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无人有权对他人的选择指指点点。
我们70后觉得是真理的东西,再苦口婆心,00后并不在意,一帮油腻中老年人,哔哔啥?你们懂啥?
正如当年的我,也懒得搭理50后的废话。
其实,现在00后写个2000字,我都不知道写的啥。全是中文,合起来不知道啥意思,各种黑话。我们70后当年也是被50后这样吐槽的。我爸曾经看我迷小虎队,说他们唱的没有李双江好听。
我现在其实虽然也不爽,但是内心支持00后。
能够被所有人理解的人,其平凡程度可见一斑;接纳平庸,往往是大多数人的生存本能。
听说有的孩子对家长直言不讳:“你小时候的艰辛与我何干?”
是呀,你艰辛关孩子什么事?选择生他是你的选择,不是他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使命,幸福与否是个人内心的感受,它并不依赖于他人的评判。
六零后至八零后这个区间,幸福感更多地体现在物质层面的满足;而零零后则更倾向于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幸福。他们对70后热衷的奢侈品并无太大热衷,即使赠送也不见得要。或者随手一扔,继续用平价的学生装。
对00后来说,“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就能让我满足,我不在乎物质价值,我在乎的是自己内心是否充盈着幸福。”
每个时代的幸福标准各有不同,大哥,时代变了。
孩子不是家长的财产或附属品,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我存在的价值。
“未来终究属于他们,我们无需设限。”小孩不听大人话,所以社会一直在发展进步。
其实被忙碌自我麻醉的我们何尝不向往00后年轻人那份洒脱与松弛感。
人无轮回之说,世界亦无鬼神之论,生命的消逝即是永恒的终结,如此简单明了。
那些竭力留下墓碑的人们,除非你是名震世界的名人,否则,试想两代之后,又有谁会记得去祭扫你的墓地?连维护费用都无从谈起,墓冢最终难免荒废。所以,不必过于高估自我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慈禧牛逼不,坟照样被炸开!
有多少人能确切地说出自己祖父的名字?祖父的父亲又叫啥。
生命延续的意义就是被最终遗忘。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