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句话,或许是极越汽车现状的生动写照。
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新势力品牌,背靠百度和吉利两大巨头,如今却传出“原地解散”的消息。从兴起到崩塌,极越的故事充满戏剧性,也让人唏嘘不已。
🚗 极越的“光辉时刻”
极越汽车自诞生之初,就被外界称为“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典型。
百度的智能化技术加吉利的整车制造能力,这对组合怎么看都像是天作之合。
2023年,极越推出了首款车型极越01,外观炫酷、科技感拉满,甚至取消了传统的物理换挡机构,极具未来感。
再加上百度的加持,极越在智能驾驶层面也吹起了“全面领先”的号角。
当时,极越的目标非常明确:抢占国内新能源市场,成为下一个“国民神车”。CEO夏一平在各种场合上头发言,誓言带领极越销量从月销2000台冲到5000台,再到1万台。
可惜,理想丰满,现实打脸。
🌪️ 突然“解散”
极越惨烈的“原地解散”,发生得非常突然。12月11日,极越内部召开了全员线上会议,CEO夏一平宣布公司经营遇到困难,需要调整,但没有细说细节。会后,人事部直接抛出了两个选项:
方案一:12月16日前自愿离职,N+1补偿,但补偿款不保证到位。
方案二:停薪留职,社保和公积金自己缴,还要“为爱发电”。
这波操作,对于员工来说,基本等同于“你走也没钱,留也没钱”。再加上11月工资中的五险一金部分已经从员工账户扣除,但公司却没有缴纳,员工的情绪瞬间炸锅。
一句话总结:不是裁员,而是直接“清场”。
🔥 极越为何“塌了”?
销量惨淡,资金断链
极越01上市后,销量一直不温不火。
从年初的每月几百台到近期才刚刚突破3000台,距离极越的销量目标差了十万八千里。
即便7月推出了大幅优惠政策,销量起色有限。烧钱的“新势力游戏”,极越没撑住。
百度“放手”、吉利“冷漠”
极越内部传闻,百度愿意继续“输血”,但前提是夏一平必须下台,而他不愿让步。
至于吉利,从一开始就没把极越当亲儿子看待。供应链欠款太多,吉利直接停发新车,极越陷入死局。
产品定位失误
极越01的价格区间高达25万起步,这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起点太高了。更糟糕的是,上市后仅一个月就降价3万,后续又推出限时优惠,最终割伤了自己,也伤了消费者的信任。管理层问题
极越员工评价,夏一平能力不足,还任人唯亲。公司组织架构混乱,效率低下。员工普遍认为,今天的局面,夏一平要负至少90%的责任。
⚡ 极越留给行业的警示
极越的故事,绝不是孤例。造车新势力的淘汰赛,早已进入下半场。从一片火热到如今的冷静,新能源车企之间的竞争正在加速分化。
资金链稳不住,一切归零
新能源车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前期的研发、生产、渠道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极越01销量低迷,现金流断裂,直接导致供应链问题爆发。
对新势力来说,资金链稳定是生存的基本盘。
消费者信任是硬通货
极越频繁的降价和优惠政策,直接伤害了早期用户的利益。“气得蹦起来”的车主,带来的负面口碑效应,远比降价本身更致命。巨头背书≠成功保障
极越的失败也证明了,巨头背书并不等于成功。百度的技术、吉利的资源,并没有让极越走得更远。没有清晰的战略和踏实的执行力,哪怕是“富二代”,也难逃垮台的命运。
🎯 消费者该如何避坑?
对于消费者来说,像极越这样的案例,确实给大家提了个醒。选择新能源车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品牌稳定性:尽量选择资金链稳健、市场表现长期稳定的品牌。
二手市场保值率:保值率是判断一款车市场认可度的重要指标,低保值率的车,可能意味着后续问题多。
售后服务保障:品牌的售后网点覆盖率、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用车体验。
🤔 极越,还能撑多久?
从目前的情况看,极越的“原地解散”已经是大势所趋。员工、供应商、车主……这场风暴中的每个角色,都在寻找自己的出路。至于极越能否在所谓的“创业2.0阶段”翻盘,答案恐怕已经不言而喻。
你对于极越的现状怎么看?这样的造车新势力,你还会考虑吗?
祝生活有爱,眼里有光,万事顺遂。
往期回顾
点赞分享
让钱和爱流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