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对比辽沈,粟大将和林帅谁更出色?两大战役10个方面对比

文化   2024-10-18 00:27   河南  

粟大将和林帅是我军两位最出色统帅,解放战争中两人发挥最出色。淮海战役和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的两次最大战役,谁指挥的更出色呢?10个方面进行对比。

1,淮海战役由华野粟裕提出,毛主席主席和军委修订并批准。辽沈战役由毛主席和军委提出,东野林彪负责实施。

2,1948年9月24日,粟裕首次提出淮海战役设想,毛主席36小时就回复批准。11月8日,粟裕提出升级为大淮海战役,毛主席24小时即批准。

辽沈战役,毛主席要求东野南下北宁线作战,林帅反复犹豫,历时超过180天,林彪和东野才最终做出决定。

3,确定战役所发电报数量差别巨大。

淮海战役,粟裕提出申请,中野刘陈李发电报支持,毛主席发了电报了解华野情况,随即就回电报同意。

辽沈战役,毛主席和东北局(东野)之间电报超过百份,历时半年。东野部队已经展开行动后,还有多份打和不打的电报反复。

4,华野发起淮海战役几乎没有附加条件,中野也是按照军委的命令,追击陇海路郑徐段孙元良兵团进入淮海战场,华野中野协同作战水到渠成。

东野发起辽沈战役,反复要求华北2个兵团牵制和吸引华北傅作义集团兵力。毛主席严厉批评,但还是满足了林彪和东北局的要求,命令杨成武兵团按东北局要求提前行动。

5,战役的敌我兵力对比差别巨大。

淮海战役,国军80万,有多个重兵集团,华野和中野只有60万人。

辽沈战役,国军55万,东野70万人,林帅还是犹豫了半年才决心出兵。

6,交通运输条件差别巨大。

淮海战役,国军占据铁路和公路交通优势,我军不得不增加破路和断线作战,华野和中野将士的战场机动全靠步行行军。

辽沈战役,东野占据铁路公路交通运输优势,部队行军是先火车再汽车最后才是步行。

廖耀湘攻占彰武,切断东野铁路运输就兴奋得五天不动窝。

7,后勤补给能力差别巨大。

淮海战役,华野和中野的粮食和弹药补给几乎完全依靠人力独轮车运输,动用支前民工超过五百万人次,效率低且组织难度超级大。

辽沈战役,东野的粮食和弹药补给采用火车+汽车运输,最后一公里”才使用人力。

8,战役烈度差别巨大。

淮海战役,国军还未丧失战斗意志和胜利的希望,碾庄之战的黄百韬兵团,双堆集之战的黄维兵团,陈官庄之战的杜聿明集团3个兵团,均顽强的与我军作战,华野和中野消灭他们均付出了巨大伤亡,战役烈度极高。

辽沈战役,东野在兵力、装备、后勤和士气等多个方面完全碾压东北国军。除了塔山阻击战和锦州战役战况激烈,其他战场不是一触即溃就是起义和投降,沈阳和长春几乎不战而克,东野伤亡较少,战役烈度较低。

9,兵力对比的巨大差别。

淮海战役,华野围歼黄百韬兵团兵力对比2:1,中野兵力包围黄维兵团兵力1:1,华野支援后2:1的兵力全歼黄维兵团。包围杜聿明集团30万人,华野只有20万兵力;围歼杜聿明集团,我军只有30万兵力。全歼。徐东阻击战、徐南阻击战和蚌西北阻击战,我军兵力都少于果军进攻兵力。淮海战役,每一场大仗我军兵力都不够,粟裕多次使用兵力转用和战场休整来维持连续作战能力。

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我军正规军3倍于国军,

攻锦大炮超过1000门,火力优势大于6:1。

塔山阻击战,东进兵团号称11个师10万人,东野2个纵队8万多人,而且还有后备队,炮火更是完全压制果军。

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东野兵力4倍于国军。

10,战役翻盘可能性或概率差别巨大。

淮海战役,三场围歼战即碾庄围歼黄百韬兵团、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和陈官庄围歼杜聿明集团,三场阻击战即徐东阻击战、徐南阻击战和蚌西北阻击战都惊心动魄,6场大战任何一个出问题,整个淮海战役都可能失败甚至被翻盘。

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和辽西围歼战,我军都是兵力和炮火占据优势,基本没有失手和被翻盘的可能性,整个战役取胜基本无悬念。

辽沈战役胜利,我军兵力总数首次超过国军,解放战争胜利在望,东野入关,将会碾压华北国军。

淮海战役胜利,国军的军事根基被彻底摧毁,果军赖以顽抗的精锐主力悉数被歼灭,长江以北全部解放。



天地史话
居天地之中,纵论古今中外兴衰成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