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年俗 迎新春 | 正月初一拜大年

2025-01-29 20:33   山西  
2025年1月29日  天气 晴 | 信息工程学院 第6051期
恭贺新春
新年快乐
-知年俗 寻年味 迎新年-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是中国人民阖家团圆的日子

也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关于春节的习俗和文化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春节起源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农历年(又叫阴历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从腊八或小年开始,到元宵节,都叫过年。人们会在年初之际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这种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各种庆祝活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春节。

2025年是农历乙巳年,根据十二生肖的循环规律,巳对应着生肖蛇,因此2025年是蛇年。


春节传统习俗

春节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民俗众多,包括喝腊八粥、祭灶神、扫尘、贴春联、贴年画、倒贴福字、除夕守岁、吃饺子、压岁钱、拜年、逛庙会等


买年货

中国人几千年来总把过年当做件大事。过年之前要做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有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等很多东西。统名之曰年货




贴春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和福字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贴福字

贴福字是传统年俗。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挂年画


年画起源于门神原为驱邪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每逢农历新年将年画挂在门上或挂在壁上烘托新年热闹气氛和表达人们欢乐的情绪



放爆竹


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间风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做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寓意旺气通天,兴隆繁华。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迎祥纳福的美好心愿。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春节前一天)的阖家聚餐。在外工作、学习的人都会在除夕来临之前回老家和家人团聚。传统上年夜饭是在除夕祭祖后才食用,吃年夜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等。



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



压岁钱


压岁钱,又名压“祟”钱。年夜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年。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守岁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其由来已久,中国汉族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新年前除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



灯会


灯会,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一般指春节前后至元宵节时,由官方举办的大型的灯饰展览活动,并常常附带有一些民俗活动,极具传统性和地方特色。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国民间有观赏花灯的习俗。



庙会


春节庙会是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各地每逢春节都会有一系列的庙会活动

内容来源于网络

-信息工程学院融媒体中心-

编辑排版 | 任思恩

审核校对 | 张丽媛

指导老师 | 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