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周易》亦称《易经》,即《易》,是中国传统经典之一。孔子有“韦编三绝“的典故,其对《周易》的赞叹,颇有相见恨晚之意。作为群经之首,《周易》的哲学内涵与其民族精神,可谓冠绝古今,经典永流传。
现在,让我们推开传统大门,从哲学角度品读经典——《周易》,领略数千年来,群经之首的深刻哲理。
只要阅读过《周易》,必会对其哲学思想所折服,国学大师张岱年曾言:“《周易》是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其中包括的重要哲学思想有本体论、辩证法、天人关系学说、人生哲学、社会伦理道德等。”
《周易》包括《经》与《传》。《经》篇分上下经,其中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合六十四卦与三百八十四爻;《传》篇则含七种十篇,被称为“十翼“。至于《周易》的核心,其主要在于其中的“变易”思想,从自然现象、社会变迁、人生经历等方面传输这一核心思想,这种思想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变化中找到规律,如何在不安中寻求平衡。就如职场中的“乾卦精神”、家庭生活中的“谦卦”应用,都体现了《周易》对现代生活的指导意义。
《周易》作为经典,不仅仅从哲学方面影响着后世,更是涉及了天文、地理、数学等多个学科,研究《周易》,总会发现全新内容。《周易》,赫然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千百年间,默默注视着华夏子女,守护着炎黄子孙。
【完】
-信息工程学院融媒体中心-
编辑排版 | 高一鸣
审核校对 | 王彬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