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日,中国教育部《学位法》正式生效。新规进一步加强了对海外学位的管理,明确了境外学位授予的资格、条件和质量标准,并对境外学位在国内的认可条件进行了规范。这一消息引发了众多留学生的关注:归国学历认证是否变得更严格了?
01. 学历认证进入“最严”时代?
根据新规,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将按照《学位法》的标准和程序审核境外学历认证。从审核流程到认证结果,整体环节更为严谨。无论是即将参加春季招聘的毕业生,还是已拿到offer的求职者,都应提前了解新规细节。
境外学习时长要求收紧
在教留服申请系统中,申请人需满足在境外累计停留不少于180天的要求。在疫情期间,这一规定曾有所放宽,但随着疫情影响减退,该要求已恢复为原标准。
有申请者反馈称,部分大学需上传官方校历,教留服会根据校历严格核查出入境时间。因此,申请人需如实提交出入境记录,避免因材料不全导致审核延迟。
认证证书增加写实性描述
自2024年6月起,学历认证书中将添加与学习经历相关的详细说明。过去,学历认证通过后,认证书上只有统一许可声明。但根据新规,如果申请人有以下情况之一,认证书将附加特别说明:
1、延期课程或学制调整
2、非全程境外学习
3、学习时间短于规定要求
4、含有境内研究经历
5、弹性学期安排
例如:如申请人未全程在境外学习,认证书中将有专门标注。
02. 如何避免认证失败?
根据教留服的新规,学历认证申请机会仅有一次,且网课学历不被纳入认证范围。申请失败的申请人将收到**“不予受理通知单”**。
常见失误包括:
材料不齐全:如未提交完整的成绩单或毕业证等。
重复提交材料:无故重复递交信息也会导致申请被驳回。
03. 申请前需注意哪些材料?
出入境记录等
总结
新规实施后,学历认证对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要求更高。申请人需严格按要求提交材料,并尽量一次性准备齐全,以提高认证成功率,避免因材料不足导致认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