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又称“小年朝”,也称“赤口”“赤狗日”,依据地区风俗不同又被叫做“猪日”、“赤口日”、“老鼠娶亲日”,是中国农历一年之中的第三天,亦是正月第三天,正月最早源自春秋时期,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定正月初三为天庆节。
正月初三有不拜年、贴赤口、烧门神纸、禁食米饭、晚起早睡等大大小小的民俗习惯。 正月初三的习俗和由来各具特色,其中较为人知的是“赤狗日”的传说,认为赤狗是灾祸的象征,传说赤狗是熛怒之神,初三遇到了会不吉利,所以人们一般在这天足不出户,因而这一天很多人选择留在家中不出门避免外出,以防不吉。为了破解“赤口”带来的不吉利,还会“贴赤口”求吉祥。
另一个与此节日相关的传说是“老鼠娶亲日”,据传在大年初三这一天,是老鼠娶亲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民间认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希望来年是个丰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