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日报周末周刊丨头版·村民携手耕耘 编织幸福生活

政务   2024-11-01 15:12   辽宁  

村民携手耕耘 编织幸福生活

——官营子村炼成记

今秋,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官营子村举办了农民丰收节,农民自发排练节目,载歌载舞共同庆祝丰收。在丰收节上,有一项单产提升的表彰,一等奖单产高达3007斤!

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穷窝窝”,现如今,穷山村念起“致富经”,成了全国民族乡村振兴试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在村党总支部书记张庆年的带领下,村民携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官营子村的村民虽然身处田园,却享受着城里人一样的现代化生活,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个“世外桃源”的致富密码。

“跑黄河”让村民凝心聚力

国庆节期间,记者从市区出发赶往官营子村,在俩小时左右的车程里,一边欣赏车窗外丰收的景色,一边回忆着第一次去官营子村的情景。

那是在2012年正月十五,听说官营子村有个民俗叫“跑黄河”,记者第一次来到官营子村。

“跑黄河”也称黄河灯会、转九曲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姜子牙大破“九曲黄河阵”的故事。在官营子村,“跑黄河”历史悠久,已传承300多年。1998年,官营子老艺人发掘整理这一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停办了几十年的“跑黄河”得以恢复。

正是在那次“跑黄河”活动中,记者认识了官营子村党总支书记张庆年。当时的张庆年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一心想带领村民致富。张庆年深知,想要带领村民“土里刨金”,就需要大家去掉多年的不良习气,心往一处使。“跑黄河”作为村里的一项民俗活动,不仅预示着一年吉祥如意,更是让村民通过参与“跑黄河”活动凝心聚力。

10月7日,当记者再次来到官营子村的时候,只见村路两侧是统一栽植的景观树,树与树之间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田野里稻浪翻涌、瓜果飘香。在绿水青山的环抱中,一栋栋居民楼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幼儿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文化长廊、商业网点一应俱全,如同将城市搬到了乡村。

在村委会一楼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的官营子村今非昔比,村民满满的幸福感。“以前,村里的年轻人往外走,打工赚钱,现在都愿意回到村里干活了,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谁还愿意往外跑呀。”

听记者说起当年跑黄河的情况,工作人员开心地说,现在已经建成了永久性“跑黄河”生态广场。黄河阵里用365棵不同种类的风景树代替了曾经简陋的木桩,并用石碑刻字加以介绍,每棵树上都安上了照明设施。夜幕降临,经常有村民到黄河阵里跑一圈出来。

村里为了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修建文化活动广场、文化法治长廊,建成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文化服务设施。

乡村与城市生活的融合体

“生活在我们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城里有的我们都有,城里没有的我们也有。我们村里有果园、菜园,我们的菜自己种自己吃,绿色无污染。”张庆年指着一车菜说,村里大棚的蔬菜品类繁多,甘蓝、辣椒、芹菜、韭菜……这都是送到养老院的蔬菜,新鲜着呢。

官营子村曾是远近有名的贫困村,全村共642户村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占了四成,村里的小伙子找对象难,村里的姑娘都想着嫁到外面去。2009年,张庆年成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后,第一时间问会计“村集体还有多少钱”,得到的答复是“1000多元”。从那时起,张庆年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村集体经济搞起来,让乡亲们尽快富裕起来!

要想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村“两委”班子成员首先从实际工作做起,处处以身作则。为了严明纪律,村“两委”班子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村干部守则》。他们从小事做起,自觉遵守,改变作风,得到村民的普遍认可。

为了发挥集体经济的力量,全村整合既有资源,2013年成立“庆年家庭农场”,将零星地块集中起来,按等定价,流转土地2.8万亩。

有了集中连片的土地,就能够开展规模化经营,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为全村各项产业的发展搭建平台。村民获得地租收入,从传统种田模式中解放劳动力,转而从事棚菜、畜牧、果园、杂粮等高效农业生产。目前,村里建成了“东区”牲畜养殖基地、“西区”高产高效农业基地、“南区”林果产业基地、“北区”设施农业基地。

现如今,村里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蔬菜大棚千余栋,建冷藏库,注册蔬菜商标,棚菜生产年收入近3000万元;将河水引入农田,历史性地试种水稻成功,成为辽西山区农业新创举;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农业,治理荒山建成南山千亩果园,修建梯田、打深水井,用辛勤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而张庆年也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高科技遍布田间地头

今年8月13日,为了提高阜新及全省设施蔬菜种植全程机械化水平,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辽宁省设施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辽宁省绿色农业技术中心、沈阳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和阜新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在官营子村举办“日光温室蔬菜机械化现场观摩培训会”,让蔬菜大棚里也实现了机械化,这也是阜新设施农业的首次尝试。

在现场,工作人员操作着移栽机器苗设备,一株株菜苗就被种植在土地上。现场的技术人员人介绍,设施农业最大的成本是人力成本,机械化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平均一亩地节省成本1000元左右。对于官营子村这种拥有大面积设施农业的村子来说,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官营子村,现代化、高科技被广泛应用。单产3007斤是如何实现的?张庆年说了几个要素:选好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节水滴灌、科学用水用肥。

官营子村还建成了“数智化指挥中心”,分布式配备了400余套高精度摄像头、传感器、智能物联网设备,打造了基层党建、土地整合、产业、综合服务、文化法治、科学技术、农产品溯源等7个平台,综合搜集农业生产、农村治理等多领域大数据,让农业农村走上了数智化发展道路。

张庆年告诉记者,官营子村有官营子河和忙牛河流过,等灌区工程完成,村里就要发展旅游产业,以后来官营子村,可以玩水、看花、学产业。

张庆年介绍,官营子村的产业发展模式是完全可以复制的,只要村“两委”班子成员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乡村振兴就不再是梦。

信息来源:阜新日报周末周刊
编  辑:白云夫
责  编:何雨默

审  核:郭磊


魅力蒙古贞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对外宣传平台,展示全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