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秋”为何悄然走红?

时事   2024-10-13 21:44   北京  
文|范天培
近日,“捡秋”一词悄然走红。在网络平台检索栏输入地名,搭配“捡秋”二字,网友自发探索的游览线路、用落叶坚果制作的手工、与小动物不期而遇的合影等等,一一映入眼帘。在秋日美景的映衬下,生趣盎然,让人心生向往。


某社交平台上网友分享的“捡秋”体验。(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捡秋”原本指的是,在秋收之后,农民前往田间搜集遗落农作物这一活动。而今,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在社交平台的助力下,“捡秋”成为大家探索、分享户外体验的一种新形式。起初,只是个别朋友将自己搜集的落叶、坚果,还有制作的手工分享到网上。未想,这种新鲜的“打卡”方式让人眼前一亮。在美景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跟风效仿,晒出自己的踏秋所得。这种户外“寻宝”,与乡村搜集遗落谷物的“捡秋”有些类似。于是,“捡秋”这个词也就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继“Citywalk”“Zoowalk”“Cityride”之后,“捡秋”成为又一项网友自发“捧红”的城市运动。不需是多么险峻的高山,也不必是多么有名的景点,能在人声鼎沸的网红打卡地闹中取静,“捡秋”主打自主选择与个人感受。


某平台博主“@半缘君Yuan”制作的“捡秋”手工。(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有人将“捡秋”称为“i人”的精神疗愈,“打工族的精神按摩”。在反复俯身挑选、捡拾的沉浸式体验中,人们被大自然环抱,头脑放空,身心放松。亲手制作工艺品,分享给网友,看似简单的快乐,却是亲手创造的获得感。与写满日程的旅途不同,“捡秋”不必远行。在山林探索的行程,不仅可以欣赏秋日美景,搜集树叶、坚果、蘑菇的过程,也像是一场不期而遇的“开盲盒”之旅,充满了意外之喜。


与“Citywalk”等城市运动相似,“捡秋”也是人们自发探索的产物。在现有生活模式下,人们不再被动接受既定程式,而是在城市空间里去探索属于自己的个人世界。看似简单的“寻物之旅”,更像是精神的假期。这种自发的寻找注重的是个人感受,让人脱离被赋予的身份。这种体验的价值,不在于带给人们多少物质上的获得。能在山林旷野之间,享受独属于自己的时间,体验这种自由,大概就是“捡秋”最吸引人的地方所在。


网友分享的“捡秋”成果。(图片来源:紫牛新闻)


现在,“捡秋”尝试着结合研学、徒步等模式,帮助更多人走向户外,拥抱自然。当然,在享受秋日美景的同时,也应尽量做到“捡秋而不伤秋”。就如,有网友在留言跟帖中表达了担忧:“要不又要留一些松子给小松鼠过冬?”语言虽有一些玩笑之意,但坚果确实是野生鸟类、啮齿类动物过冬的重要能量来源。此外,一些网友探索的“捡秋”线路位置较为偏远,也应注意户外安全,尽量结伴前往。对此,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引导,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保障市民人身安全,也守护自然环境。


热点视频推荐
↓↓↓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

粉丝倒卖明星航班信息被判刑,又是一次警示

无人机惊扰野生动物,该管管了

“3小时旅游圈”火了,周末充电的新方式

老年霸总短剧火了,也是一种市场选择
高速服务区“疯狂整活”,旅游发展的新探索



文字:范天培
图片:紫牛新闻、网络截图
朗诵:王茜
责编:邢妍妍
编辑:范天培 常莹

光明日报
思想品格 人文情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