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都花园街道
园林社区127街坊里
藏着一家小书屋——
流云公益书屋
虽然门头不起眼
名气也不大
却凝结着书屋主理人张明伟的心血
“公益书屋是一份爱的传递,
希望更多的人来这里读书,
品味书香。”
为报恩情
办起公益书屋
门口种的花花草草,郁郁葱葱;摆着藤椅桌子,品茶、看书、以文会友……流云公益书屋在常人眼里显得很简朴,张明伟却认为是返璞归真:“勤读之不足,善读学真知。阅读本身就是抛弃繁杂,专心致志,纯真质朴。”
52岁的张明伟曾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多年,是武汉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收藏家协会会员、青山区摄影协会会员、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荆楚网版主。
从小张明伟就爱看书,小学四年级就开始抱着新华字典看小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武汉大中学校流行各类文学社团,他也参与其中,和文朋诗友们朗诵各自的作品,相互点评,乐在其中。
成年步入社会后,张明伟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创业经历,在112街坊开了4家“囍糖铺子”,在青山婚庆界小有名气。“我们家的喜糖品质好,很多新人点名要我们的喜糖。”从那时起,他一边忙着生意,一边把自己买来读过的书归集起来,放在一间简陋的小屋里,提供给爱书人阅读。
2023年初,创业路上身心疲惫的张明伟决心回归普通人生活,他关闭了店铺,特意在园林社区127街坊开设了公益书屋,命名为“流云公益书屋”。
“独乐不如众乐,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想感恩社区,回馈社会。”在张明伟的心里,开办公益书屋更多的是为了报恩。
原来在2014年11月24日,张明伟年逾古稀且中风多年的父亲,趁家人不备,独自一人外出散步至钢都花园附近,不慎摔倒在地,头破血流。路过的一名中年男子和一对情侣主动上前施救,并及时与家人取得了联系。老人被及时送往医院,最终转危为安。
多亏3位陌生人及时相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遗憾的是,张明伟当时急着送父亲就医,没有记下3位好心人的姓名,多年来寻找未果,成为他心中的遗憾。为了感恩,他特意把公益书屋选址在钢都花园,期待与好心人再度相逢,也把这份爱心传递给社会。
公益为上
书香传爱心
走进流云爱心书屋,一排书架上,整齐摆放着文学、绘画、摄影、集邮、武汉人文等品种的书籍杂志,还有各种邮票、书画、葫芦等艺术作品,仿佛置身于艺术的小世界。
“书屋里的书籍摆放得很随性,没有严格按照图书馆书目来陈列,就是希望读书人去寻找,不经意间发现惊喜。”对于书屋的陈设,张明伟有着自己的想法。
爱好读书的青山区阅读达人马静是这里的常客,她是在一次偶然机会接触到流云公益书屋。这里的书籍有许多都是她喜爱的,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寻找的过程也藏着惊喜。“1993年参加《武钢文艺》笔会,发表过文章,当时自己没有留存这本书,没有想到在这里找到了,真让人太意外了。”
正是众多爱书人的鼓励,让张明伟一直坚持在公益书屋的路上走下去。“只看,不租,不卖,不外借。”张明伟说书屋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公益。而为了保证流云公益书屋的运转,他在书屋旁开办了一家副食店,用经营收入补贴着书店的开销。每天上午8点来,晚上8点半走,他像上班一样,来往于家里和书屋,虽然辛苦,却快乐着。
在流云公益书屋,最大的感受是松弛感,平静中放松身心。碰到张明伟外出有事,书屋的门也是开着的,方便书友们自行阅读。渐渐地流云公益书屋在书友群里有了名声,张明伟的文学朋友也给予了鼎力支持,纷纷慷慨捐书。流云公益书屋的图书从最开始的1000多册,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册。
今年5月,张明伟和园林社区签订了协议,流云公益书屋成为社区文化共建基地,共驻共建共享书屋,平时是孩子们免费阅读的四点半学校,假期里开展读书分享活动,让青少年畅游书海。
青山区钢都花园街道园林社区书记张恩玲说:“社区以流云公益书屋为载体,成立文化共建基地,促进知识传播与阅读普及,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与文化认同感,丰富了社区文化活动与教育资源,为居民创造了更加美好的文化生活。”
如今,张明伟时常在书屋里开展非遗传拓、漆扇、文创盖章等体验活动,丰富书屋的文化内涵。书友们也加入书屋的公益行动,经常在这里开展读书分享,共同品味书香。
一些阅读达人从读书人,成为书屋公益人,轮流担当起书屋主理人,每周在书屋定期开展读书分享活动,让更多人走进阅读,感受书香。
流云公益书屋不仅是一个阅读、学习的场地,更是一个互动、休闲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张明伟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办好公益书屋,让更多人浸润书香,畅游书海,享阅读快乐!”
■
编辑丨杜雅康 刘佳 熊然然
编审丨毕可
设计丨梁永晟
■
出品丨中共青山区委宣传部 青山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丨qsmtzx@126.com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标明来源
■ 精彩推荐
■ 发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