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攻坚战|从打工者到合伙人 !光彩村村民“身份”的新变化

民生   2024-12-19 17:39   宁夏  




时令快到冬至,冬景已经深浓。

12月16日,站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光彩村村口望去,村道宽阔笔直,小院错落有致,袅袅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
沿着村道一直往里走,就到了村民刘思胜家。寒冬里,阳光穿过玻璃洒进屋内。他盘坐在炕头,一手拿着记账簿,一手按着计算器。



刘思胜身体健硕,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您这是算什么账呢?”记者好奇地问道。
“今年种了19个棚的辣子,算算收益咋样。” 刘思胜笑着说。
“19个棚摘了9000斤辣椒,每斤2元,都卖到了银川的蔬菜批发市场。除去成本,我净收入4000元。这茬辣椒还能摘好几次,到了元旦、春节的时候,价格就更好了。”刘思胜提高了声调说道。
刘思胜的自信源自他在水发浩海红寺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身份”的转变。他抿了一口茶接着说:“此前,我在产业园打工,年收入仅有3万余元。去年,我与水发浩海(吴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与企业四六分成,仅靠种小番茄就净收入5万元。我打算再包几个棚,把种植规模扩大。”
随着腰包越来越鼓,刘思胜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为孩子学费四处借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现在没有这个顾虑咧。明年,我打算把房子翻建了,再买辆小汽车。以后,我开车送女儿上大学。”刘思胜说。
刘思胜承包大棚挣钱的消息传遍了光彩村,让村民由观望者转变为企业合伙人。村民贺巧玲就是其中之一。

来到水发浩海红寺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贺巧玲承包的温棚,棚内绿意盎然,成熟的辣椒挂满枝头,椒香四溢。她熟练地采摘着辣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从打工人变成了合伙人,收入比以前强多了。今年,我也承包了5个大棚种辣椒。”

去年,水发浩海(吴忠)农业有限公司采取“企业+产业园+农户”经营模式,大力推行“2364”联农带农模式,让农户从打工者转变为合伙人。其中,公司投入种苗、化肥、农药、水电等生产资料,并负责技术指导及产品销售,农户只投入劳动力。目前,105座大棚由35户农户经营,每户年收入达到9万元左右。水发浩海(吴忠)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琦说:“当农户种植蔬菜产量超过标准产量水平,他们将会获得更多利润,能够有效激发种植户生产积极性。”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引擎,是催化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在红寺堡区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该公司与宁夏大学、宁夏农科院等农业科研团队联合,建立了博士专家工作站,对土壤进行检测分析,针对盐碱地治理及优质品种的培育等项目进行研究,培育新品种,助力乡村振兴。李琦说:“通过借助‘最强大脑’,我们将新技术做给农民看,新产业带着农民干,新成果与农民共享。”


谈及今后的发展思路,李琦说:“今后,公司将大力推行联农带农模式,扩大公司规模。计划新建运营一个新园区,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增加农户收益,提高村集体收入。同时,创新模式、搞好运营,优化政府资产,实现政府满意、企业盈利、农户收益。”

虽已是寒冬时节,像刘思胜、贺巧玲一样的农民不再选择“猫冬”。去邻村交流种植经验,在温棚里采摘辣椒……随着身份的变化,他们在致富的路上一刻也没停歇。(记者 丁宝萍 金方华 谷刚)



特别声明

感谢您对吴忠日报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凡本公众号所发布的文章、视频、图片、音频等,仅允许官方媒体转载发布,转载请标注来源出处。对于未经授权自媒体及商业应用平台不得转载或使用,构成侵权的,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来源:“看吴忠”客户端
编辑:李瑞玲 见习编辑:高亚萍
审校:何磊
审核:毛海涛

吴忠日报
主题宣传 时政资讯 人文情怀 社会视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