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冰雪经济、欢唱雪原春歌。在2月7日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即将举行的前夕,让我们先怀揣着对冰雪赛事热切的期望,走进距离哈尔滨不远的佳木斯同江市,欣赏壮丽的冰雪风光,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即将推出三集纪录片《雪原春歌》。《雪原春歌》之《鱼皮贺岁》作为三集纪录片的第二篇,本集将前往“魅力同江”,进入赫哲族聚居地,带领大家去领略这个冬天赫哲族独特的文化风情和民俗活动。快带上亲朋好友,一同来赴这场冰雪之约,为即将到来的亚冬会增添一份别样的热情。
解锁“鱼达人”
渔猎文化的“活标本”
对于东北,我们耳熟能详;对于黑龙江省,我们也是久闻大名。然而,当我们将话题转到黑龙江省的同江市时,很多人可能就会“眼睛瞪得像铜铃”。听到同江市这个名字,你可能会感到陌生,但是你不能小看这个城市。
北疆边城“同江”,是我国东北部对俄罗斯及太平洋沿岸国家、地区对外贸易的窗口,是新兴的中国国际口岸城市。在这里还生活着一个世世代代以渔猎为生的民族——赫哲族。
鱼皮制衣,“闪耀”时装秀
热情洋溢的赫哲族人多才多艺。鱼皮为衣、鱼皮制画、生吃鱼肉,深受渔猎生活的影响,赫哲族人将鱼文化传承融入日常生活,吃鱼、画鱼、写鱼、唱鱼等多种不同形式的文化表达,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赫哲族文化,让人眼花缭乱。
看多了巴黎时装秀、米兰时装秀,是时候把眼界收回国内,来看看赫哲族人的鱼皮衣展示秀。几十条鱼的鱼皮千变万化、“通力合作”,共同造就一件鱼皮衣。
同江有“嘻哈”
你会即兴说唱吗?
说唱艺术,并不只是西方才有,“中国有嘻哈”,同江也有独属于自己的说唱艺术。你听过赫哲族的说唱吗?没听过的话,就来同江跟我们一起聆听赫哲族的说唱艺术——伊玛堪。伊玛堪是赫哲族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主要通过说唱故事的形式进行创作和传承,很有“东方韵味”。
要听懂伊玛堪,你要学会赫哲族语言。与西方说唱方式的霸道、直接不同,伊玛堪说唱,是“温暖的长辈”在讲故事、是“优雅少女”在轻声细语;与西方说唱内容的“桀骜不驯”“叛逆情怀”不同,伊玛堪说唱内容是“温馨的亲情故事”、是“励志的奋斗故事”、是“浪漫的爱情故事”,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穿着鱼皮衣,唱着伊玛堪,这是赫哲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鱼跃同江,一鳞不剩
这个地方太“豪横”
来到同江市,走进赫哲族,除了打卡赫哲族的各种鱼文化,体验鱼皮衣和伊玛堪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能轻易放过当地的特色美食呢?“头戴王冠”的鳇鱼火锅、鳇鱼饺子、锅包鱼等牵引着我们的嗅觉,还有名字比较“暴躁”的炸鱼毛、鱼刨花、刹生鱼等美味佳肴牵动着我们的味蕾,让人回味无穷。你可以不是美食家,你可以不懂赫哲族的美食文化,但你一定要腾出肚子,毕竟来都来了,怎么能不放松裤腰带,大吃特吃呢?
赫哲族的鱼类资源丰富,养育出了赫哲族人爱吃鱼的习惯。从鱼皮、鱼子到鱼肉、鱼脆骨,他们都不曾放过,制作成了各式各样的美味佳肴。因此,赫哲族人将自己吃成了“北部亚洲渔猎文化的活标本”。
赫哲族有一道特色菜肴,将鱼和“杀生”完美组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道“刹生鱼”,以其独特的风味吸引了一大片粉丝。
赫哲族人喜欢吃生鱼,刹生鱼被赋予了“天下第一菜”的美誉。一条“淘气”的大鲤鱼,这次它不去“跃龙门”了,而是勇闯厨房,先亮出它厚实的“身材”,又展露它的新鲜度,在醋汁的调教下,成功保下了“原始鲜味”,也成了赫哲族待客的首选佳肴,活跃在各种节庆、宴会的餐桌上。
赫哲族的鱼皮文化、伊玛堪说唱艺术以及特色美食,都是其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传承,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赫哲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彰显了人类文明多样性的魅力。就在这个冬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精心策划,带领大家一起去赫哲族,赏美景、穿鱼皮衣、听伊玛堪、尝美食。
来源:央视科教
总监制:杨继红 史 岩
监 制:田 龙 刘 帆 张 磊
主 编:刘 铭 蔡 瑛
编 辑:蒙 莎 赵丹彤 潘开娜(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