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餐”到“家常便饭”,闽侯人人共享!

民生   2024-11-26 16:24   福建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遇见闽侯”



  从书香氤氲的图书馆,到精彩纷呈的文化惠民演出,再到遍及乡镇与村落的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这些绚丽多姿的文化风景,展现了闽侯县近年来丰硕的文化发展成果,满足着首邑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公共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着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设施日益完善

文化“扎根”基层


  在县图书馆的阅览室里,洁白的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图书。作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场所,县图书馆面积达8500平方米,现有藏量超过118万册(件),并设置有24小时自助借阅区,让读者实现随时借阅,打造图书馆“全天候服务”的特色。

▲(县图书馆明亮宽敞的三楼借阅室•张翔/摄

  “最初,县图书馆在街心街的旧馆,场地小而陈旧,更别说‘自助借阅’了。”书迷王女士自小就酷爱读书,是闽侯县图书馆的忠实“粉丝”,也一路见证了图书馆从旧到新的过程。


▲(县图书馆亲子绘本阅览室•张翔/摄

▲(县图书馆少儿阅览区•张翔/摄


  多年来,包括县图书馆在内,闽侯县城区公共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县博物馆、闽都民俗园、昙石山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批具有闽侯地域特色的标志性文体设施,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也为首邑的文明底色“增韵”不少。

▲(闽侯县博物馆•闽侯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闽都民俗园吴心钰/摄)

▲(昙石山历史文化街区王立强/摄


县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





  “近年来,闽侯县还通过将古厝、仿古建筑等打造成公共文化展示空间,让它们在百姓生活中‘活’起来。昙石书院‘新华•悦读驿站、十三厝当代艺术馆、闽侯县崇贤馆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位于昙石书院的“新华•悦读驿站”•吴婧/摄)

▲(十三厝当代艺术馆•首邑产投供图

▲(闽侯县崇贤馆内景•吴开梅/摄)


  在优化城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闽侯县也逐步加大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基础建设力度,目前已建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4家,建成“农家书屋”290家、图书流通点48个、村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点290个,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和农家书屋全县覆盖。






  如今,各类规模不一、类型齐全的文化场所已遍布闽侯县城乡,不仅方便了群众开展文娱活动,而且真正做到将文化成果融入基层,让更多人感受到闽侯文化惠民的真正益处。





惠民演出“频频”

“文化宴会”遍及城乡


  日前,洋里乡刘洋村的季老伯刚吃完饭便急忙来到村内的礼堂。再过一个小时,县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的演员们将在这里表演闽剧,作为闽剧迷的季老伯早早来到礼堂,就是为了占个好位置。


▲(资料图片:2024年10月4日至5日,“非遗闽剧进乡村”闽剧下乡惠民演出在洋里乡刘洋村精彩上演•郭嘉榕/摄)


  彼时,“非遗闽剧进乡村”活动已经在刘洋村连演两场,精彩演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从2012年至今,县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已经连续十余年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开展惠民演出1200场,足迹遍布全县各村居,受到了广大村民的热烈欢迎和喜爱。





  “我们的初心,就是要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闽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生根发芽。”闽侯县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主任何官说。





◀(何官参演“非遗闽剧进乡村”活动,上台前在后台化妆)


  “非遗闽剧进乡村”仅是闽侯县搭建文化惠民平台的一个“缩影”。随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推进,各类文化惠民活动陆续上门搭起了“舞台”。

  2019年以来,闽侯县共举办高水平演出近30场,涵盖音乐剧、舞蹈、儿童剧、话剧、合唱等多个门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外高端艺术。

▲(资料图片:“侯官是我家——闽侯县‘坚定历史自信 奋进伟大征程’文艺晚会演出现场•李煜晗/摄)
▲(资料图片:强国复兴有我”福州地区高校师生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合唱晚会现场•林鑫/摄)


  茶余饭后,市民还能前往广场打打太极,组团跳个广场舞,到公园听听评话,享受独属于闽侯人的“慢时光”;“侯官讲坛”“百姓课堂”等公益培训,也成为了群众提升素质的绝佳平台。


▲(群众在市民广场跳广场舞•洪梦狄/图)

▲(群众观看评话演出•首邑产投供图)


  惠民之余,闽侯县还大力实施精品战略,推出一系列多样化、精品化、品牌化的优秀戏曲作品。闽剧《侯官女人》获第29届福建省戏剧会演优秀剧目奖;福州评话《清官能判家庭事》获第三届福建省曲艺节演出奖银奖、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入围奖。

▲(闽剧《侯官女人》•林岳铿/摄





  如今,从城镇到农家,一场接一场的文化惠民“大餐”,已逐渐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得见、吃得着的“家常便饭”。





非遗传承保护

新招妙招迭出


  精彩的节目展演、热闹的非遗集市……今年6月,在闽都民俗园举行的2024年闽侯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中,闽侯角梳制作技艺、闽侯锡雕制作技艺、闽侯骨雕制作技艺、闽侯线面手工技艺等非遗项目一起“亮相”,让市民群众近距离感受到了闽侯非遗的魅力。

▲(闽侯剪纸展示•林鑫/摄)
▲(闽侯木雕制作技艺展示•林鑫/摄)
▲(闽侯锡雕制作技艺展示•林鑫/摄)
▲(尚干林氏中医为群众义诊•林鑫/摄)


  活动当天,还举行了闽侯县第三批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授牌,吸引了众多群众到场观看,更好地激励了非遗传承人们传承和弘扬闽侯传统技艺,打造非遗品牌文化的决心。

▲(资料图片:闽侯县第三批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授牌现场•林鑫/摄

  这只是近年来闽侯县创新宣传形式的一个缩影。为推广非遗文化,闽侯县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中,让广大群众、学生了解闽侯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并在部分学校设立非遗校园基地。

县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





  “如白沙中心小学内的闽剧特色班、鸿尾超墘小学的竹编特色班等,这些特色班受众规模超2000人,颇受老师和学生们的欢迎,也让闽侯非遗文化通过校园的传播,扩大了青少年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白沙中心小学小荷戏曲社团的学生们练习闽剧基本功•林若野/摄)


  此外,闽侯县还大力挖掘、保护、抢救非遗项目,深入对非遗项目进行收集、整理。截至目前,全县有54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成功申报4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而今,对很多人而言

文化已由生活的“调味品”

变成精神的“必需品”

闽侯的文化惠民之路还在持续


县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





  “未来,我们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丰富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闽侯县融媒体中心 林若野/文

编辑:林丹 吴梓航

校对:洪婷婷 张翔

审核:王立强

监制:谢永杰 倪心昕



点击下方名片

即可进入“遇见闽侯”微信公众号



进入主页后
记得关注”并“星标我们哦





猜你喜欢
  三代匠人,他们在闽侯“漆器之村”一生只为……
  闽侯:将“保”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
  两岸心灯,一脉相传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遇见闽侯
打造百万闽侯人的掌上家园。联系方式:0591—22987728;投稿邮箱:yjminhou@126.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