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40年聚会没理由不参加

旅行   2024-10-17 06:05   河南  
— 点击右上方天地沐春风关注 
      转眼间大学毕业40年了,在重庆大学建校95周年来临之际,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呼唤来一次聚会,但也有不少同学毕业后一直在潜水,每次聚会都不参加,用时髦的词来形容就是“失联”。我们这个专业只有一个班,且只有31人,其中7名女生、24名男生,重庆本地人占比最大,毕业后被分配到全国各地,经过若干年的自由选择,在重庆工作的同学又成为最大群体,因此每次同学聚会的组织召集就落在了在母校任教的几位同学身上。




      力学是七大基础学科之一,力学所是中科院成立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研究机构之一,大家熟悉的著名科学家三钱都是力学大咖。应用力学专业号称三分理七分工,但学位证书写的是理科。那个年代力学是高校所有工科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力学教学不但提供工程研究的基础知识,还具有培养科学思维和方法论的功能,恢复高考后各高校与研究机构急需大量的力学专业人才,于是作为资深重点大学的重庆大学举办了力学专业,虽未明说但具有师资班的性质,这从大多数同学就业单位为高校和科研机构也能证明这一点。

      1980年考生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的大学生,当年招生人数为28万(含专科),中签率8%,但要知道当年超过半数的同学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了,有机会读高中的同学又有半数以上在预考中被淘汰出局,他们没有机会参加高考,所以在适龄青年中的实际录取率不足2%,与当今动辄招生千万比起来,当年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时的教育部所属重点大学被称为象牙塔实至名归。因为知道每一位大学同学都具有举子才华,所以入学后填报个人信息时,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担任班长的我,在曾任职务一栏中选择了空白,我想韬光养晦先看看同学们的表现,如果大家的智商与能力区别不大再找机会出来做点事,没想到入学后班主任指定的临时班干部一直到毕业都没有换,不能说他们干的不好,但距离大家的期望值有明显差距,失去表现或锻炼机会的应该有很多人。




      每位大学同学都会有几位好朋友,不能成为知交好友的也都相处融洽,至少我没发现任何人之间出现大的冲突,个别人在严禁谈恋爱的明文规定下还悄悄擦出爱情火花,但若说班级有多大凝聚力也不敢恭维,因为所有人毕业离校几乎都是自己黯然离场,最多有两三位好朋友相送,当年为此颇为伤感,古代学人十里相送、长亭更短亭的感人画面何在?毕业后热心同学先后组织的重庆与海南聚会也都人数有限,我不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不愿再聚首,要知道1984年毕业的大学生,无论在什么单位工作二三十年,都会具有在指定时间出差外地的实力。

       因为对大学班级凝聚力缺失的遗憾,我在郑州纺织工学院做大学生班主任时每学期都会组织班干部自由选举,91年通风883班学生毕业离校时,所有还没有走的同学都会自发追到火车站或汽车站送别,一次又一次大家扒着车窗哭得撕心裂肺,几十人抱在一起痛哭惜别的场面,感动了无数同校师生和路人。那届学生毕业后五年一聚,每次聚会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同学参加。

       然而,我个人的尝试无论取得多大成功,都无法抵消自己心中的遗憾,虽然没有哪一位大学同学是我朝思暮想渴望相聚的,但我真诚希望所有同学都能再一次聚首,有的同学已经提前离开了这个世界,毕业40年聚会很可能是此生最后一次大学同学聚会。古语云,百年修来同船渡,前世修炼了多少年才能成为大学四年同窗?前世不欠、今生不见,今生相遇相识的每一个人必有前缘。就当是许愿后的还愿,就算是某些人之间曾经出现过一些别人不知道的疑难杂症,古人尚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原本无仇无怨的同学有什么理由今生不再聚一次呢?我不知道有几位尚未决定赴约的同学能看到此文并因此做出抉择,但我希望所有尚在犹豫中的同学都能感受到母校与同学的呼唤,回来看看吧,余生有限,尽量别留下遗憾。

天地沐春风
个人抒怀,亲友叙情,校园写真,旅游感慨。天地与沐沐春风同在,不求海枯石烂,但愿心灵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