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35讲:十三世达赖喇嘛朝清

旅行   2024-07-06 10:55   西藏  

第4编 清朝西藏历


清朝(1644—1912)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康雍乾三朝时期走向鼎盛,制度建设成果丰硕,改革措施多种多样,国力空前增强,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有序增长。清朝统治者将新疆和西藏纳入治下,强化管理,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清朝对西藏地方行政、军事、宗教、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措施逐步落实,册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制度,驻藏大臣制度,金瓶掣签制度,摄政制度,驻军守边制度相继建立,对西藏地方管理的法制化大为增强,西藏与祖国内地的交往交流更加频繁。但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朝由盛转衰加剧的背景下,作为边疆地区的西藏地方和全国一样,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中华民族在奋起抗击外来侵略的伟大斗争中谱写了一曲曲涤荡心魄的英雄悲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清朝西藏地方历史波澜壮阔、曲折复杂,更值得人们认真思考,引为借鉴。



第35讲  十三世达赖喇嘛朝清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1876—1933)进京朝觐光绪皇帝,是继顺治九年(1652)五世达赖喇嘛进京朝觐顺治皇帝、乾隆四十五年(1780)六世班禅额尔德尼进京朝觐乾隆皇帝之后,第三位西藏藏传佛教格鲁派领袖式人物进京朝觐。达赖喇嘛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向清朝皇帝禀奏西藏情势,联络与中央政府感情,寻求中央政府帮助,进一步巩固和密切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政治关系。

一、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基本情况

光绪元年(1875),十二世达赖喇嘛成烈嘉措圆寂,清中央政府任命曾担任十二世达赖喇嘛经师的十世济咙阿旺贝丹却吉坚赞(1855—1886)为西藏地方摄政,执掌西藏地方政教事务,并负责十二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寻访等事宜。光绪三年(1877),八世班禅额尔德尼丹白旺修(1855—1882)、摄政济咙活佛以及拉萨三大寺、扎什伦布寺的堪布,噶厦的噶伦等僧俗官员向驻藏大臣松溎上报公禀,灵童只找到工布出生的一名,即贡噶仁钦之子罗布藏塔布克甲木错,要求转奏朝廷,由于灵童只有一名,且各方公认是十二世达赖喇嘛的转世,请求免予金瓶掣签。光绪三年(1877)三月,光绪皇帝在奏折上批示:“贡噶仁钦之子罗布藏塔布克甲木错,即作为达赖喇嘛之呼毕勒罕,毋庸掣瓶。钦此。”光绪五年(1879)六月,十三世达赖喇嘛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

二、十三世达赖喇嘛抗击英军入侵

十三世达赖喇嘛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届20岁时亲政,此时正是英、俄等帝国主义觊觎西藏,祖国西南边疆出现危机的时期。年轻的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一起,共同执掌西藏地方政府政教大权,一面巩固内部统治,一面加强战备,密切注视着外部来犯之敌。

光绪十六年(1890)、十八年(1892),英国与清政府先后签订《藏印条约》和《藏印续约》,攫取了在亚东开埠和自由通商特权。光绪二十八年(1902)英国侵略者武装进犯西藏边境。第二年占领日喀则地区要地岗巴宗,又侵入亚东、帕里一线,强占西藏领土,野蛮屠杀当地民众。英国的挑衅行为激怒了西藏军民,由此爆发了第二次抗英战争。

此时,以十三世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与驻藏大臣有泰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两者在抗英问题上矛盾加剧。十三世达赖喇嘛力主抗英,并请求清中央政府调集内地军队与西藏军民共同作战。而驻藏大臣有泰却与英军妥协媾和。光绪二十九年五月(1903年7月),英帝派荣赫鹏为正帅、怀特为副帅,第二次侵入岗巴宗;十月(12月),英军又在隆吐山集结,侵入西藏亚东,1904年1月入侵帕里;十三世达赖喇嘛派人率领西藏军民顽强抗击,从二月至五月(1904年4月至7月),在江孜地方,与英国侵略军展开了一场激战,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侵略军头目荣赫鹏也险些丧命,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江孜保卫战。但终因武力悬殊,最终没能挡住侵略军的进攻。

光绪三十年五月(1904年7月),英军渡过曲水,到达拉萨城下,十三世达赖喇嘛带领少数随从,携印匆匆离开布达拉宫,北上出走,开始了在内地的流荡生活。清廷听信驻藏大臣有泰的一面之词,革除了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名号,但对达赖喇嘛离藏出走的求援行动仍十分关心和重视。当年六月(1904年8月)英军侵入拉萨,随后强迫西藏地方政府签订“拉萨条约”。八月(1904年10月),十三世达赖喇嘛到达漠北蒙古库伦。

三、十三世达赖喇嘛晋京

光绪三十一年(1905)一年间,达赖喇嘛逗留库伦等待清廷的旨令,其间派人前往北京,向清廷汇报西藏有关情况。此时西藏地方政府和三大寺僧人联名呈递公禀,请求恢复达赖喇嘛名号。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初,清廷派科尔沁辅国公博迪苏以宣慰为名,到达库伦接十三世达赖喇嘛去青海塔尔寺。同年四月,达赖喇嘛一行从库伦启程。光绪三十二年(1906)五月,清中央政府恢复了达赖喇嘛的名号,并决定经青海塔尔寺护送达赖喇嘛返藏。同年秋,达赖喇嘛一行抵达塔尔寺。

时值中英举行修改“拉萨条约”的谈判之际,清廷派往印度参与谈判的张荫棠奉命前往西藏查办藏事。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月,张荫棠率员到达拉萨,他首先揭露了驻藏官员的一些积弊,电请清廷批准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初,将有泰等革职查办,并处置了一批腐败官吏,革新藏政,得到了西藏地方僧俗群众的欢迎,有效稳定了西藏地方政局。对于达赖喇嘛返藏事宜,张荫棠认为此时达赖喇嘛回藏于整顿藏务筹施新政不利,并建议达赖喇嘛由西宁启程赴京。清中央政府同意了张荫棠的上奏,遂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冬降旨,先邀达赖喇嘛赴山西五台山朝佛,再由五台山经直隶入京觐见。第二年二月,达赖喇嘛从塔尔寺到达五台山。

清朝中央政府对十三世达赖喇嘛此次入觐活动,非常重视和谨慎。事前,有关入觐路线、接待计划、仪式、赏项等都做了精心准备和安排。关于达赖喇嘛的驻锡地点,定在东黄寺(普静禅林),由内务府会同理藩部勘测房屋,两次动工共修葺添盖住房238间。对京城其他佛教寺院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至于陪同达赖喇嘛接待外国人的各种翻译官员,也由外务部备派,分班随侍。

北京的准备工作就绪之后,清中央政府令召十三世达赖喇嘛进京。光绪三十四年五月(1908年6月),内阁奉上谕:“现在藏事大定,达赖喇嘛已抵五台山,著山西巡抚传谕该达赖喇嘛来京陛见。由该巡抚遴派文武大员沿途照料。”山西巡抚宝棻当即向十三世达赖喇嘛传旨,召其进京。接着,清中央政府又指示:“达赖来京,准其由龙泉关抵定州,改乘火车北上,著该抚会商直隶总督妥为照料。

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初三日(1908年9月27日),十三世达赖喇嘛安抵北京。军机大臣那桐率理藩部堂官、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顺天府府尹、驻京呼图克图十一世东科尔洛桑晋美楚臣嘉措(1891—1909)及在京佛教寺庙的札萨克喇嘛等赴火车站迎接。民政部还派来了迎接的巡警队和乐队。达赖喇嘛下车后,乘轿前往东黄寺。东黄寺近千僧人百姓列队迎接,陆军部指派营队驻扎寺内守护。达赖喇嘛进京所带随员堪布、兵役共260人,其中近身札萨克喇嘛、大小堪布16人。

四、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京主要活动

达赖喇嘛入京后的当天,即蒙受皇帝厚赏。九月二十日达赖喇嘛在颐和园仁寿殿陛见慈禧皇太后和光绪皇帝,并于九月十四日在东黄寺与随行堪布喇嘛一起作先期演礼。朝见当天,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赐给十三世达赖喇嘛黄色团龙缎长顶尖帽一顶,五色彩缎长袍一件,上等绸缎制作的四季服饰一套,以及珊瑚和琥珀念珠、各种玉器和很多绫罗绸缎。理藩部还通知十三世达赖喇嘛,政府每年赏给他廪饩银(生活补助金)一万两,由四川藩库按时拨付。

十月初六日,光绪皇帝在中南海紫光阁赐宴招待达赖喇嘛一行。应邀参加筵宴的人员有十一世东科尔呼图克图、札萨克喇嘛、堪布喇嘛、随同达赖喇嘛的大小堪布16人,还有驻京的蒙古王公、贝勒、贝子、公、台吉、塔布囊等。达赖喇嘛向皇帝面陈藏事,禀称:现在有外道国家存心不良,妄想攫夺西藏土地,“为了西藏的政教和臣民,应帮助西藏进行抵抗外道国家的侵犯,保全西藏。显密二宗教律,为汉、蒙、藏三族人民所信奉,保教即安民护国,此为历代大皇帝所奉行不移之大政。请皇帝和皇太后仍旧贯彻前辈皇帝之仁政”。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答应了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请求,并颁给敕书:“西藏一切重要大事,达赖喇嘛自己可向朝廷上奏。这对汉藏关系,遵守原则,长期国泰民安,将有裨益。”十三世达赖喇嘛作诗赞颂光绪皇帝,“自在方广阔神州大地,统治势力强大金轮,誉为三世主第二功业”。

达赖喇嘛在京期间,正逢慈禧太后生日。十月初九日达赖喇嘛在勤政殿呈进贡物,并诵吉祥祝词。十月初十日,为慈禧万寿正日,达赖喇嘛亲率徒众为慈禧祝寿,在景福门外,另班行礼。对达赖喇嘛的诚心行动,慈禧谕内阁:达赖喇嘛业经循照从前旧制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兹特加封为“诚顺赞化西天大善自在佛”。

达赖喇嘛在京期间,除参加陛见活动外,还在东黄寺接待各国使节和政要人物来访。九月初六日会见了住雍和宫的日本僧人寺本婉雅;初九日会见了美国公使柔克义;初十日会见了法国钦差巴思德;十九日,会见了日本公使阿布守太郎和奥国公使卢达伟及参赞译员施特克、达尼布拉氏等;二十二日会见了俄国公使廓索维慈等以及荷兰公使欧登克;二十三日会见了德国公使雷克司、参赞穆修斯、耿尼慈等以及瑞典公使克德伦;二十六日会见了葡萄牙公使柏德罗;二十七日会见了英国公使朱尔典;二十八日会见了日本提督青木宣纯、武官松井石根等。

作为藏传佛教的领袖式人物,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京期间举行了大量的佛事活动,使清末日渐萧条的北京藏传佛教再次活跃起来。

达赖喇嘛驻锡东黄寺后,举行各种佛事活动,接待了大批各民族佛教信徒。从入住东黄寺第二天开始,几乎每天都有京师和地方上的各级官员、满蒙王公贵族、高级喇嘛、各国使节和政要人物前来叩谒拜见,敬献哈达和各类礼品。

自九月初八日起,达赖喇嘛在东黄寺“放头”,即摩顶祝福,接受各界人士的朝拜。翌日雍和宫护印札萨克喇嘛率嵩祝寺、五台山下院、黑寺等处喇嘛600余名,来寺叩谒,随赏白米糖饭等。

九月三十日,十三世达赖喇嘛到达雍和宫,在法会上讲授佛法结法缘。第二天朝拜了玛哈噶拉庙。十月初四日,由雍和宫起行,前往白塔寺、嵩祝寺、福佑寺等庙拈香。

十三世达赖喇嘛驻京期间,向雍和宫等23座藏传佛教寺院、8座汉传佛教寺院布施了僧饷基金,向很多乞丐布施了财物。

十月十八日、二十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驾崩。十月二十七日午前七时,十三世达赖喇嘛带领堪布喇嘛等进内廷叩谒皇太后、皇帝梓宫唪经超度亡灵。十一月初五日,在雍和宫供设五种供养,并对北京一些寺院发放布施,在东黄寺举行回向法会致祭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

十一月初九日,宣统皇帝即位,达赖喇嘛又呈请朝贺,率徒众举行祈祷、赞颂之礼,并呈进贡品多种,得到清廷的厚赏。

十一月初十日,十三世达赖喇嘛奏请离京,得到允许。达赖喇嘛离京前先后派人向摄政王载沣和军机大臣奕劻、张之洞、袁世凯、鹿传霖、那桐、世续等京内高官一一献礼谒辞,并接受了东黄寺喇嘛的祝福。

十一月二十八日上午,在众多文武官员、高级喇嘛以及警兵、乐队组成的仪仗欢送下,达赖喇嘛由东黄寺起行,前往车站,离京向大行辕进发。第二天,又接受了清廷送来的慰问品,并接见了从拉萨专程赶来迎接他的伦钦强巴·阿旺贝桑一行。十二月二十九日到达青海塔尔寺,宣统元年(1909)十一月回到拉萨布达拉宫。

五、离京后的十三世达赖喇嘛

在十三世达赖喇嘛返藏途中,当时的驻藏大臣联豫正在西藏实行政治改革,包括于进藏要路安设重兵等。同时四川总督赵尔丰也在川边藏族地区大力推行改土归流。这时清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理采取了两项重大举措。任命四川总督赵尔丰为驻藏大臣,兼川滇边务大臣;宣统元年(1909)六月,命四川知府钟颖统领川军精兵两千进藏,意欲加强西藏防务并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宣统二年(1910),川军进入拉萨,与当地军民发生冲突,十三世达赖喇嘛出走印度,被清中央政府再次革除达赖喇嘛名号。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3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的民国第一部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即从宪法上确认了西藏是中华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法律地位。1912年8月10日,为组建中华民国第一届正式国会,民国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和国会议员选举法,规定西藏地方民众参加选举的办法和被选举的议员直接参政。1913年5月,当选的西藏议员和参议员二十人参加了第一届国会参、众两院会议,它标志着西藏作为中华民国的组成部分,参加了国家政治生活。

1912年10月,在印度的十三世达赖喇嘛派蒙古人罗布桑东珠尔为代表,向北京蒙藏事务局总裁贡桑诺尔布呈信,表达回藏愿望。随后,10月28日,民国政府命令恢复十三世达赖的达赖喇嘛名号。当年年底十三世达赖喇嘛返回拉萨。1918年9月,十三世达赖喇嘛命拉萨三大寺恢复委派驻京堪布的惯例。1919年,民国政府派政务代表朱绣和古浪仓活佛等入藏,在清末政治风云中几经沉浮的十三世达赖喇嘛认识到脱离祖国是没有出路的,通过代表向民国政府表示:“誓倾心内向,同谋五族幸福。”

1927年,中国国民党在南京组建国民政府,并于1931年召开国民会议,十三世达赖喇嘛和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均派出正式代表参加。1930年派雍和宫总堪布贡觉仲尼为西藏总代表,常驻南京(国民政府此时迁都南京),1931年在南京成立“西藏驻京办事处”。1933年12月17日,十三世达赖喇嘛于格桑颇章圆寂,南京政府追赠“护国弘化普慈圆觉大师”名号,于南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派专使国民政府参谋本部次长黄慕松赴藏致祭。

十三世达赖喇嘛,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后、帝国主义列强觊觎中国的动荡年代,在中华民族的艰难历史时期,不顾个人安危,奔走北京,呼吁救藏,继承和发扬了藏传佛教界的爱国主义传统,为维护祖国统一和巩固边疆作出了贡献。

【选编自张云主编《西藏历史55讲》(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内容部分有删节】


推 荐 阅 读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序言:西藏概述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1讲:汉藏同源的历史脉络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2讲:阿里考古新发现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3讲:从聂赤赞普到囊日论赞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4讲:吐蕃名主松赞干布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5讲: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与传说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6讲:金城公主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7讲:茶叶和瓷器传入西藏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8讲:唐蕃长庆会盟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9讲:茶马贸易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10讲:宋末帝赵㬎萨迦学法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11讲:凉州会谈——萨迦班智达的故事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12讲:社会变革者帝师八思巴的故事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13讲:文化交融——元朝宫廷的藏传佛教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14讲:从万户长到史学家——蔡巴·贡噶多吉的生平与成就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15讲:大司徒绛曲坚赞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16讲:《汉藏史集》的传说与历史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17讲:明代西藏的政治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18讲:明代西藏三大法王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19讲:活佛转世制度的发展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20讲:明代西藏的经济文化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21讲:明朝晚期西藏地方政局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22讲:册封与管理西藏地方政教首领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23讲:噶伦主政制度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第24讲:郡王主政制的兴废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25讲:驻藏大臣制度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26讲:噶厦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27讲:摄政制度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28讲:《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29讲:争议中的琦善及其改定章程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 第30讲:五世达赖喇嘛晋京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第31讲:恼木汗活佛与北京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第32讲:六世班禅东行朝觐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第33讲:三世章嘉与乾隆皇帝

【西藏历史55讲】张云主编 |第34讲:八世达赖喇嘛与清中央政府

【周末书荐】张云主编:《西藏历史55讲》

班玛更珠:从萨班《致蕃人书》和阿沛《致噶厦的信》论中央政府争取和平统一西藏的策略及其实施

冯智:藏文史料所载“三交”史实与文化的认同融合——以五世、六世班禅传史料为例

梁俊艳:尼赫鲁政府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的活动

阿音娜:林芝访古——碑与墓| “西藏早期文明史研究”课题组成果

喜饶尼玛、邱熠华:民国时期拉萨测候所的建立及历史意义

魏文:瀛国公赵㬎与合尊法宝——从末代皇帝到雪域高僧的传奇一生

魏文、谷新春| 从玛哈噶喇庙到普度寺:从旧影与遗存重构北京普度寺慈济殿的原貌

刘星雨:绿营视域下的帝国边疆 ——图解“营制总册”《云南标下元江营》


罗布林卡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罗布林卡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