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没有一个行业像保险业这样倡导终身学习,没有一个行业像保险业这样有这么多学习的机会。
但是,我们这个行业有一个不好的风气,就是急功近利,总想学技巧,不想学理论。其实,理论不清楚,技巧也无法灵活。急功近利还表现在,只看题目,不看内容。
我做的许多专题,只要有点生涩的,题目不吸引人的,或者看起来和保险无关的,点击量就下降。我猜想,许多人一看题目,自己用不上或者不熟悉,就不看了,殊不知学习要有提前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你只有平时大量地积累,在实践中才能驾轻就熟、泰然自若。临时抱佛脚,佛也会踹你一脚。
记得在《清华校友通讯》(复61期)上,看到一篇老校友郭道晖(1951电机)写的《老清华的通才教育》,看了之后很受启发。老清华的教育方针是实行“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或“通才教育”(general education)。
老一辈大师级的人物们普遍认为“如果学理工的学生只知道埋头于他那个狭窄的专业,没有人文方面的素养,最多只能做一个‘高级匠人’”。因而老一代的清华人就出了很多学非所用的转行人才,而且最终都成为大家。那个时候的清华,要求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然后才是学“为学”。一个完整的人,就是既要有“通识”,更要有“达德”。
仔细想想,我们保险行业天天说“做保险就是做人”,而整个行业的培训主要都围绕销售技能,其他的人文知识涉及就不够广泛,代理人给客户带来的最大不愉快就是“急功近利”,而问题的症结,正是我们行业也缺乏“通才教育”。我们不仅要解决专才教育(how to get rich)的问题,更要解决通才教育(how to get happy)的问题。
做保险就是做人。首先是自己要学会做一个快乐的人、积极的人、健康的人、有用的人,然后去引导更多人活得精彩和健康。
其次,因为我们是销售行业,必须强调“戒欺”,每个人都应该做诚信的人,用人品带动产品的销售,一切基于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第三,就是要求我们做一个博学的人,凡是客户关心的话题,我们都应该涉猎,不断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以应对社会和客户日益进步的需求带来的挑战。
归根到底,我们要做一个有趣的人、招人喜欢的人。
保险不仅仅是解决人生问题的制度安排,更是引导人们思考和规划人生的智慧发明。保险制度是科学、是艺术、更是文化。我们应该用文化来传播文化,所以我们这些行业的从业者都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服务大众。
当我们知识丰富多彩了,学会服务三教九流的客户,我们的技能就炉火纯青了。尤其是要走向高端市场的时候,你就发现,我们必须了解一下财务、法律方面的知识,甚至要了解许多行业的商业模式,你才能知道保险能帮助客户解决什么问题。
我提倡,我们保险从业者要成为生活的杂家、保险的专家、人生的赢家,做一个幸福的传播者,这都需要我们大量地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通才。
我们《王辰课堂》每天坚持在这里跟朋友们交流,除了讲保险,也会涉及到子女教育、婚姻家庭和一些国学知识,也算是为保险业的通才教育做点贡献吧!
有人说:“老师最重要的功能,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刺激学员热爱与追求知识。知道如何提供建议,是教学的艺术!”
我不能保证教会大家什么知识,因为变成你的技能才算是学会了。但是我希望各位伙伴,在我这里能得到足够的“刺激”,知道只要用心,保险就可以卖得很轻松、很有知识含量、很有尊严,这样,就达到了我的目的。
今天的专题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重要提示:代理人如何识别诈骗,保住辛苦赚的钱
【总编:范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