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可能没有“不死鸟”,但海中真有“不死水母”

政务   2025-01-10 17:50   安徽  
灯塔水母体型微小,直径通常在4-5毫米左右,身体呈钟型,透明或半透明,使得其内部结构清晰可见。它们的伞状体边缘长有许多细长的触手,这些触手不仅用于捕捉和进食浮游生物,还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触手呈辐射状排列在水母的下半部,当它们收缩时,水母会显得更加紧凑,而当它们伸展开来时,水母则显得优雅而飘逸。

灯塔水母的身体主要由伞状体和垂管两部分组成。伞状体是水母的主体部分,不仅起到保护内部器官的作用,还能够通过收缩和扩张来实现游泳和移动。垂管则位于伞状体的下方,连接着胃腔和口腕,是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所在部位。灯塔水母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略带红色、如灯塔形状的性腺十分醒目,当性腺成熟时,会发出红色的光芒,状如灯塔,因此得名灯塔水母。
就是这样一种最早发现于加勒比海的微小生物,却具有一种“返老还童”的神奇本领。通常情况下,水母会在繁殖完下一代后死亡,但“灯塔水母”在达到性成熟阶段之后,又会重新回到年轻阶段,并开始另一次生命过程。而且从理论上讲,这种过程是周而复始、可以永远循环下去的,也就是说,灯塔水母只要不被天敌袭击、不染疾病,就会永远活下去。

通常水母为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海水的孵育下,会慢慢发育成浮游幼虫,幼虫经过一段浮游生活后,会变成很小的喇叭状的水螅体,发育一段时间后会以自身横裂成两半,每部分会各自发育为横裂体。当横裂体长大后,会脱离水螅母体,在海中上下翻转成为独立的碟状体,并开始其自由的浮游生活,并慢慢成长为水母体。而性成熟之后的水母在完成了传递后代的使命之后,就会逐渐失去活力,融化在大海中。
但是灯塔水母即使是成体也可以反转为未发育成熟的幼体。也是灯塔水母最为人称奇的特性——“不死之身”,即能够在面临饥饿、受伤、环境变化等威胁时,在三天之内重新变回水螅虫。通过细胞转分化机制,将自身重新塑造成一个年轻的幼体状态,从而实现“返老还童”。待一切风平浪静之后,水螅虫会再次成长为一只水母。这就像一只蝴蝶突然厌倦了飞翔,又钻回了虫蛹。

在实验室条件下,科学家们观察到灯塔水母可以反复进行这一过程多达十余次,甚至更多,每次逆转,它的细胞都会回到初始状态,像是按下了生命的“重置按钮”。这种现象在其他生物中极为罕见,甚至在人类中尚未发现类似的机制。因此,灯塔水母的逆生长过程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探索生命本质和衰老机制的独特窗口。

通过重生过程,一个水母变成数百个一模一样的水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世界五大洋中都充满了基因排列几乎一样的灯塔水母。科学家认为人类复制灯塔水母返老还童过程的可能性是极其渺茫的。“可以从灯塔水母身上寻找到破解让人类返老还童、长生不死的论断为时过早,现在还没有人研究这个,"米列塔表示,“并且我也不认为你可以从中发现什么秘密。"但是通过研究灯塔水母的细胞如何完成上述过程,可以有效地帮助科学家找到对付那些顽固的、快速扩散的入侵病毒的线索。如果能够将这种能力应用到人类医学中,将有可能为治疗各种组织损伤和疾病提供新的方法。
来源:科普中国


蚌埠科普
为广大蚌埠市民提供新鲜的科普知识、活动动态、以及科普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