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工作】马岭镇余沟村:扶到点上,“驻”进心窝

文摘   2024-09-18 17:46   四川  
“我们余沟村的路比以前更畅通、基础设施更完善了,脆红李产业也发展了起来,环境也变好了、七星大峡谷萤火虫都变多了,大家生活都变好了、也更有干劲了”;在余沟村,提起驻村工作队,乡亲们都会细数着近年来村子里的种种变化,竖起大拇指对他们的工作表示肯定。在乡亲们认可的背后,是我们驻村干部的不懈努力。他们奔赴基层一线,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从机关单位到田间地头,从业务过硬的机关干部到吃苦耐劳的第一书记,变化的是工作环境和工作角色,不变的是优秀的政治素质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在乡村振兴一线诠释着驻村干部的使命和担当。
从“荒山荒坡”到“甜蜜产业”。

以前余沟村道路不通畅,没有特色农业,单一的茶产业也因茶叶品质不高导致村民增收困难,要实现乡村振兴过程还很艰巨。驻村工作队通过实地走访、“坝坝会”等形式全面了解村情和产业发展现状,多次组织村“两委”讨论,提出“因地制宜、多元发展”的工作思路。经过咨询农业部门专家意见,余沟村土地比较适合种植脆红李等经济作物,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政策,通过免费送苗,定期邀请专家对种植技术进行培训等方式,鼓励群众种植脆红李,截至目前,余沟村发展脆红李400余亩,实现群众人均增收1000余元,荒山荒坡打造成现在的“金山银山”。同时,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一事一议”项目25万元用于村主道路加宽提升,争取区邮政公司支持,在余沟村开设了邮政网购点,打通脆红李运输链条,群众收入进一步提高。
从“法治后进村”到“法治后劲村”。

由于余沟村地处偏远山区,村民学习和了解新鲜事物和法律知识的途径不多。驻村工作队深谙乡村振兴不仅要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更要让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和法治观念都一并富起来。为了方便群众及时学习,驻村工作队争取帮扶部门帮扶资金修建2个法治广场,探索建立“指尖夜校”,创建“余沟天地”微信群,将夜校老师、帮扶干部、分局民警、余沟村民等500余人纳入微信群。切实做到“疑问在线解答、困难群策群力、利好快速发布”,使“指尖夜校”成为余沟村服务群众、学习知识和传播正能量的“高速路”。不定期邀请公安分局政工、法制、刑警、禁毒、交警至余沟村“农民夜校”开展法治讲座,开展各类反诈、禁毒、户籍、党建等工作进行宣讲,截至目前共开展法律宣传活动62次,开展法治讲堂38次,发放各类法律书籍500余本,为余沟村百姓提供法律咨询、援助,解决百姓周边疑难纠纷共计23起。

从“经济薄弱”到“和美乡村”。

余沟村因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较差、发展资源匮乏等原因,集体经济发展相对薄弱,驻村工作队严格落实驻村四项工作职责,千方百计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主动汇报争取帮扶部门资金和政策支持,先后争取帮扶部门资金40万元用于余沟村农产品交易市场及配套产业道路的修建;争取区农业农村局资金10万元用于打造山羊养殖基地;推动余沟村与雅州集团、区国投公司建立联村帮扶机制,通过资源租赁、劳务输出等实现村集体增收;截至目前,余沟村实现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同比增长50%。同时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资金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先后争取雅州集团等帮扶部门资金50万元用于全村的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在全村范围内安装太阳路灯,为村民营造干净、整洁、靓丽的乡村环境。

情系百姓暖人心,驻村帮扶办实事。余沟村驻村工作队将持续在“强帮扶、兴产业、惠民生”上发力,继续向上争取特色产业项目,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见效。


【关注↓“名山先锋”】


供稿丨马岭镇余沟村驻村工作队
编辑丨组织二
审核丨高珍博、余永坤


名山先锋
中共雅安市名山区委组织部主办。为全体党员干部提供交流、学习平台,旨在传达中央、省、市、区委关于党建的工作部署,宣传名山区在党建工作上的优秀做法和成功经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舆情环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