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午,学校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分享交流会在机关楼114会议室举行。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宁、易班发展中心主任兼学生处副处长程靖涵、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唐丽娥、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浩、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周蕾蕾、校团委副书记李桃以及校院两级专职团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团委社会实践部部长胡骥主持。
来自校院两级团委共13家单位参与本次汇报,从工作思路、具体举措、成效亮点等方面系统汇报了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案例生动,数据详实。大家积极总结交流经验做法,展示实践项目特色,畅谈实践工作感受,剖析实践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提升实现路径,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机械工程学院全面凝聚学院师生力量,聚焦校地合作,前往国家与省内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把课堂理论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推动科技创新将专业技术赋能社会实践走深走实,将科学技术服务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汽车与交通学院聚焦“长工精神”宣讲品牌工程建设,引领广大青年在实践中赓续红色血脉,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助力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提升育人质量。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围绕红色文化传承,打造“1133”井冈山研学品牌,推动井冈山精神与兵工精神融合,活动情况受到《中国共青团杂志》、团中央井冈山中心、学习强国等官媒报道;与属地社区共建儿童暑期课堂,将爱国主义教育送进社区。
经济管理学院立足学科优势,聚焦旅游市场热点,进一步优化为打造辽沈地区高品质文旅挺膺担当,贡献青春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西柏坡精神,参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西柏坡精神志愿宣讲活动并顺利结项;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服务家乡,个人实践“返家乡”“扬帆计划”展现经管学子青春活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实践育人为核心,获批教育部语言文化司、团省委专项实践项目两个,围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卫国戍边等主题,深入推动学生在服务社区建设与乡村振兴中增长才干,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践团队结合调研数据撰写学术论文并已于10月收到录用通知,所做调研报告被当地政府采纳,实践成果得到CCTV公益之声、中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以传承非遗文化为核心亮点,积极助力非遗精髓的薪火相传与创新发展;并且,广泛开展社区实践活动,深化校地协同合作,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成长,积累宝贵经验。
外国语学院以党建为引领,夯实基础,立足长效,多维度开展实践,成立外国语学院“匠薪”思政工作站,聘请大国工匠、劳动模范方文墨、张文良为校外思政导师;与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开展合作共建,成立学院“匠薪”思政工作站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长期合作实践,提供多语种讲解、翻译服务与技术支持,打造多语种语言服务实践平台。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力争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和水平,拓宽项目合作范围和领域,加强党团组织对实践队伍的领导,加深与科研教学团队的融合,提高学生专业认识,教育学生学以致用,以科研带实践,以实践促教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发展献策献力。
理学院深化实践育人,去往辽阳、盘锦、沈阳等地,针对非遗文化、盘锦河蟹、辽峰葡萄等产业展开调研工作,并前往抚顺展开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实践观。
艺术设计学院开展馆校合作,与四平战役纪念馆、四平市美术馆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和美育教育实践基地;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为舒兰市法特村绘制近百平米墙绘,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大了学校社会影响力。
装备工程学院以拜访杨少卿院士所在中国兵器集团203所和深入团中央井冈山革命培训基地开展实地实践为重点,带领学生了解科研工作和红色文化,进一步以兵工精神武装自己,为社会作贡献。
国际工程学院开展赴俄短期学习交流活动、暑期俄罗斯夏令营志愿服务项目,既立足学校,解决实际问题,又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体验国际文化,感受世界名校,领略异域风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贡献青年力量。
校团委聚焦辽宁共青团服务12大重点领域,选拔校级优秀学生干部组建“卫国戍边青年突破队”,获批团中央和团省委社会实践专项2项,赴吉林、辽宁边境地区开展“九个一”卫国戍边特色品牌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支教队分赴抚顺清原、铁岭清河、沈阳王滨三地为乡村中小学生带来“七彩课堂”特色课程,完成校地实践育人基地共建,团结引领青年用实际行动为祖国边疆建设和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结合各单位社会实践工作实际,校团委副书记李桃进行总结发言。她首先代表校团委向各学院社会实践工作表示充分的肯定并希望各学院继续总结和保持好的经验做法:一是坚持“日常+专项”模式,将团队实践与个人实践相互结合,拓展实践覆盖面,让每一名青年学生通过在校期间参加“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真正得到能力锻炼和素质提升。二是依托“校—院—班”三级联动矩阵,争取学院各方资源支持,坚持专业课教师深度参与,发挥学科专业指导优势,打造“一院一品”特色实践品牌。三是写好社会实践的“后半篇文章”,切实推动实践成果向科技创新、社会课题的落地转化,通过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社会实践大局贡献度,引领青年上好一堂社会的“大思政课”。
今年,学校团委在暑期社会实践整体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实践主题,共组建629支实践团队,其中设立校级重点团队16支,近4000名青年学子参加“三下乡”团队实践,706名学子投身个人“返家乡”实践,足迹踏遍全国30个省份。26支团队获批团中央、教育部等多个部委专项实践活动立项,包括“笃行计划”“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卫国戍边”“井冈情·中国梦”等。实践成果得到学习强国、中国新闻网、团中央井冈山教育基地、中国共青团杂志、中青校园、中国大学生在线、央视一线聚焦、人民视频、中华网、大学生云报、多彩大学生、中国辽宁网、辽宁党建网、辽宁省关工委、辽宁学联、沈阳学联、沈阳日报、沈阳新闻网等社会优质媒体和校内媒体发布报道共计112次。在10月20日发布的2024年“榜样100”全国优秀大学生社团及团队首批榜单中,学校8个学生社团及团队入选,其中社会实践团4支。在今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展示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千校千项网络评选中,学校近20支暑期实践团队成功入围,入围数量上创历史佳绩。
接下来,校团委将继续扎实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着力提升实践育人服务大局的贡献度,团结引领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极贡献沈理工的青春力量和智慧。
文字 | 胡骥
图片 | 耿浩翔 李传东
排版 | 任家祺
校对 | 王梓源
审核 | 周一鸣
执行编辑 | 李悦鹏
责任编辑 | 李桃
往期精选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
世界上有一个可爱的人一直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