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 楚雄“非遗”般的美等你来

文摘   2024-11-15 18:17   云南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


这两天小编一打开各个平台

就被李子柒复出的消息疯狂刷屏

“李子柒回归”等话题

迅速登上全网热搜榜


这次她以“传统文化创作者”的身份回归

制作非遗的视频一经发出

短短一个小时就上了热门

时隔三年,李子柒还是那个李子柒

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和感觉


11月13日

新华社发布独家专访李子柒视频

她坦诚讲述自己在三年断更期间的经历

这三年里她从未停下脚步

一直在默默学习和积累

为了探寻中国传统手工艺非遗的精髓

她走访了中国20多个省市

拜访了超过100位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工作者

找到了继续往前走的方向和动力



李子柒的回归

不仅让人们看到她的坚持和努力

更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各地文旅也纷纷晒出自家的宝藏非遗

邀请李子柒前去体验

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

评论区里的网友们

也都在为家乡的非遗宣传喊话

欢迎李子柒来家乡感受非遗的魅力



作为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

楚雄州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拥有天文历法、音乐歌舞、服装刺绣

传统节庆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统计

截至今年8月

楚雄州已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项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2项


点击上方图片,带你游览十县市精彩非遗


生动鲜活的传统戏剧

到热情洋溢的彝族火把节
到色彩浓郁的民族舞蹈
再到惊艳世界的彝族服饰
……
非遗成为
展示楚雄形象的亮丽名片
焕发出璀璨光彩


下面跟着小编一块

感受独具代表的文化盛宴

领略楚雄非遗魅力

体验匠心与传承


传统戏剧


彝剧:一方舞台演绎人生百态


彝剧

是在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

等传统艺术形式的基础上

在民族传统节日、宗教祭祀活动中

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地方民族戏剧


彝剧小戏《喝三秒》

彝剧的形成从最初简单的一个故事

发展到有固定文学剧本、人物音乐、唱腔

以及灯光道具、布景、服饰等

从简单的歌舞表演发展到有完善的表演形式

鲜明的地方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剧种

在彝族白话腔的基础上

融入民间歌舞乐的演唱方式

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格


彝剧《追梦》。白平 摄


彝剧在楚雄州境内广泛流传

主要分布在彝族聚居的县(市)

并于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姚安、元谋花灯戏:演绎纯真乡土情


姚安花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以“拉花”和“莲花落”为主要内容

由农民艺人组织玩灯班子到各村各户去表演

表演多为由打岔人先唱祝词

然后拉花,再演出折子戏


姚安花灯

于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姚安花灯源于民间、传自民间

至今仍长盛不衰

成了姚安传统文化艺术的经典


姚安花灯


元谋花灯戏

形成于明朝洪武年间,成熟于明末清初

是一个以民间歌、舞、乐为基础

吸收外来剧种、剧目、音乐、表演形式

融合地方山歌、小调和民间舞蹈的地方剧种


元谋花灯戏中的迎圣演出


元谋传统花灯具有载歌载舞、表演性强

乡土气息浓郁等鲜明特点

每逢元宵佳节

当地村民奔走相告、扶老携幼前往观赏、

花灯场上摩肩擦踵,盛况空前

由此可见当时人们观灯赏灯的热闹景象

2008年

元谋花灯作为传统戏剧

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元谋花灯戏《天官赐福



彝族火把节


在楚雄

有一个名字如诗般美丽的节日

楚雄火把节

这是一个以火为名

以狂欢为宴的盛典

是彝族人民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

彝族人民崇尚火

火不仅代表彝家山寨的质朴温暖

也代表彝族儿女的热情奔放

更是彝族人民生生不息

开拓进取的精神指引



在彝族文化中

火把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历时三天三夜

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红红的火把

绚烂的焰火

欢腾的左脚舞

是火把节的主旋律

到处是火的世界,歌舞的海洋



四海八方的宾朋

当地各族群众

在这一天欢聚鹿城

共享“东方不夜城”的狂欢

感受彝家人热情似火的民族风情



民族舞蹈


老虎笙: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



楚雄州双柏县地处滇中腹地

是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故地

这里的彝族人民

自诩是虎的民族、虎的后代

至今保留着6500多年前的虎崇拜习俗

并完整地传承着神秘古老的彝族舞蹈“老虎笙”


老虎笙。郎晓玲 摄


每年的正月初八到十五

小麦地冲彝族都要过“虎节”、跳“老虎笙”

传统的老虎笙由接虎神、跳虎舞

驱鬼扫邪和送虎4部分组成

其舞蹈形式有表现老虎生活习性的12套虎舞

和表现生产劳动的一系列舞蹈动作


老虎笙表演。白爱荣 摄


古老、神奇、原生态的彝族老虎笙

被中外学者称为彝族古傩仪的“珍存”

和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

于2008年被国务院

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种源于民间生活的原始舞蹈

真实反映了彝族人民热情、豪放、勤劳的性格特点


老虎笙表演。白爱荣 摄



彝族左脚舞:舞出彝家人的幸福生活



最美的歌是左脚调,最美的舞是左脚舞

在楚雄的大街小巷、城乡山野

久久飘荡的都是熟悉的左脚调

大大小小的跳脚场

是城市、山村夜晚最热闹的地方

“弦子一响脚板痒”“跳脚跳到月亮落”

是楚雄人民爱跳左脚舞的真实写照


牟定彝和园左脚舞演出


左脚舞传承至今已近千年

舞蹈集歌、舞、乐三位一体

热情奔放,深受群众喜爱

被誉为彝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是一种既有历史发展脉络

又有广泛群众基础和现实文艺成果

的独特文化

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欢跳左脚舞


不限人数、不限场地的左脚舞

只要一把四弦响起来

寻声而来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

俏皮的口哨声、绣着精美图饰的裤腿

整齐划一的脚步、融为一体的欢乐

能把在场的所有人都带到火热的节庆氛围里



楚雄彝族服饰


楚雄彝族服饰历史悠久、类型众多

工艺精湛、纹饰精美、内涵丰富

拥有1700多年的传承历史

被誉为“穿在身上民族史书”

2014年

楚雄彝族服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家绣娘。胡超 摄

彝家儿女用一双双巧手

把对世界的认识、对生活的热爱

对历史的记述

绣在布中、穿在身上

用彝绣记忆楚雄的厚重历史文化

多彩风土人情

使彝绣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

和新时代的艺术魅力


彝族服饰展演。记者 高建波 摄


楚雄彝族服饰具有

文化深厚、图案秀丽、构思巧妙

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浓郁的独特风格

充分反映了楚雄彝族人民的

审美标准和生活习俗


丰富多彩的彝族服饰


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

每一项非遗都历经岁月沧桑

在传承人手中薪火相传

不断散发出新的生命力

也正是有了像李子柒这样的非遗传承人们

那些巧夺天工的技艺

才得以走过千万时光,不被岁月蒙尘




来源丨微博、抖音、新华社、云南网、“学习强国”楚雄州学习平台、楚雄发布、楚雄文旅

一审丨黄晓婷

二审丨农耀

三审 | 寸明刚

©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楚雄发布
欢迎来到神奇美丽的楚雄。这里是楚雄州权威信息综合发布平台,首发党务政务重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倾听社情民意、讲好楚雄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