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悟重要贺信精神,推动海洋地质工作创新发展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 赵洪伟
“梦想”号的建成入列标志着我国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领域取得了跨越式、引领性的重要成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贺信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深海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梦想”号北部码头运行管理单位,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全体干部职工深受鼓舞,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心潮澎湃,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的领导下,用好“梦想”号这一重大科技装置,持续加强深海地质调查研究和海洋科技创新,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海洋地质力量。
作为“梦想”号两大母港之一,北部码头承担“梦想”号及其保障船调度指挥、配套研发、维护补给、航次休整等保障任务,也是深海钻探、深海探测技术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及科普研学基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贺信为北部码头的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将主动作为、大胆创新、敢于突破,把握“梦想”号建成入列和北部码头纳入青岛港扩大开放口岸的有利契机,深化与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的共建合作,加快建成国际一流深水高标准码头,并投入更大精力抓好大洋钻探岩心库的使用管理和技术革新,为“梦想”号执行大洋科学钻探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但要得到这些宝藏,就必须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掌握关键技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关于“持续开展深海探测核心技术与关键装备攻关,全面提升局深海探测观测监测技术能力”的重要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深海地质科技创新,创新形成水合物勘查和实验模拟技术体系,设计研制“问海一号”ARV,创新研发面向3000米水深的深海智能探测机器人;牵头组织了2024年我国重点海域首次载人深潜,新发现多处活动冷泉、热液烟囱等,验证了自主研发的系列面向深海极端环境的传感器,取得了深海矿产资源勘查和科学考察的重大突破,为进一步攻关深海关键科技难题打下坚实基础。建成入列后的“梦想”号承载着全球科学家打穿莫霍面的科学梦想,承担全球深海大洋钻探任务,需要更加强大的深海科技创新支撑。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将继续加强在深海探测装备技术研发、人工智能、实验模拟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整合新型生产要素,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打造深海探测高水平技术团队,建强深海探测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有力支撑“梦想”号科学任务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大洋和极地科学考察工作,开展深海远洋调查研究,拓展海洋科技国际合作,为利用大洋和极地资源做好前期准备。探索深蓝、进军深海是无数海洋科技工作者的梦想。“梦想”号建成入列也必将为全球深海领域科研合作、引领海洋科技创新增添全新动力。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坚决贯彻落实局党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地质调查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欧美国家合作支撑联合国海洋十年国际大科学计划,与日、韩合作推动海洋基础地质研究进步,与巴基斯坦、柬埔寨、越南、印尼等国持续深化“一带一路”海洋务实合作,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网络,培养了一批国际合作人才,为牵头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奠定了基础。乘着“梦想”号入列的东风,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将聚集国际深海探测领域科技力量,聚焦全球深海极地地质演化与资源环境效应重大科学问题,推动我国东部海域、印度洋、西太平洋以及北极海区钻探工作,积极参与南海、花东海盆以及其他国际海区钻探任务,有力支撑“梦想”号大洋钻探科技中心运行,服务全球科技工作者探索地球奥秘,打造一批国际合作新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当前我们正迎来地质工作发展的大好时机,必须强化人才发展顶层设计,编制人才发展规划,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完善创新人才体系,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新“三定”规定调整后,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在海洋基础地质研究室加挂了大洋钻探科学研究室,将进一步建实建强大洋钻探科学研究团队,强化人才引进培养,为“梦想”号实施大洋科学钻探任务做好人才支撑。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将持续加强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使用,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使用力度。进一步优化“所长青年培养基金”使用管理,争取更多“五大平台”项目,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主动置身新一轮科技革命,实施好知识更新行动计划,加强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引进、吸收、培训,培养复合型、创新型科技人才,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