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新时代考古成果解读(全三讲)

旅行   2025-02-05 19:30   北京  


国博携11家博物馆承办的大型考古发现展

“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

以2012年以来的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重点

系统汇集展示全国43家机构

近400件最新考古出土文物


参展文物

从旧石器时代到宋元时期

从田野考古到水下考古

从边疆考古到丝绸之路考古

涵盖多个领域



展览以四个部分

呈现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包括皮洛遗址、裴李岗遗址、石峁遗址

余杭良渚古城、偃师二里头都邑、绛县西吴壁遗址

郭家庙曾国墓地、枣树林曾国贵族墓地

海昏侯刘贺墓、青海都兰热水墓群

很多大家熟知的考古发现


除了这些热门考古发现之外

同为往期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

如小南山、半拉山、洪河遗址等

对于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工程

少陵原十六国墓、吐谷浑王墓

金代皇家行宫、东夏国南京遗址等

边疆或少数民族政权的考古发现

所展现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值得关注



基于国博新时代考古成果展

历史讲坛特邀

俄罗斯阿穆尔大学王俊铮博士

通过三讲专题

精选聚焦十处考古新发现

带大家探明交流与融合的中华文明



///
锦带花





01

饶河小南山遗址





小南山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饶河县乌苏里江左岸,小南山遗址考古确认了连续的五支不同时期新的文化遗存,跨度15000余年,对构建黑龙江下游乃至东北亚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意义重大。


该遗址发掘出土玉器120余件,加上以往发现总数超过200件,是东亚地区系统用玉的最早证据。这些玉器上多见砂绳切割技术留下的弯曲条形痕迹,此为目前世界最早的发现,比中美洲同类技术早6000多年。砂绳切割技术后来成为红山、良渚玉工的主打工艺,奠定了中华玉器文化早期蓬勃发展的技术基础。







02

朝阳半拉山墓地





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是一处性质单一的红山文化积石冢墓地,距今约5300-5045年,属于红山文化晚期。该处墓地具有埋葬逝者的墓葬和举行祭祀活动两项功能。该积石冢的发掘完整揭露出了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营建全过程。



出土文物陶器数量最多;石器以打制为主;玉器多出自墓葬内,数量多,保存较好,形制规整,制作精美。还出土了10余件陶质、石质人像,部分头像体量较大,说明以人像为祭品的传统是红山文化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构成红山文化的重要内容。








03

齐齐哈尔洪河遗址





洪河遗址坐落于嫩江右岸,东北隔江与梁思永先生1930年发掘确立新石器时代“昂昂溪文化”的昂昂溪五福C地点相距约12公里。考古钻探表明洪河遗址距今约4000年,属新石器晚期遗存与梁思永先生确立“昂昂溪文化”属于同一考古学文化,而其文化面貌的丰富程度远远超出“昂昂溪文化”,应是“昂昂溪文化”的中心聚落。

嫩江流域地处东北北部边疆,远离中华文明中心,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经济形态属渔猎经济,人群流动性强。而洪河环壕聚落遗址的发现,表明嫩江中游新石器晚期的人群是定居的,且有十分强烈的防御意识。进而说明在新石器晚期嫩江中游的社会发展程度与中华文明中心区同步。这将改变中国历史的传统认识,对嫩江流域的社会发展史重新定位。







///
锦带花



01

宝鸡周原遗址





周原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有“青铜器之乡”之称。有周一代,文王都丰,武王都镐,周公营建东都洛邑,但周原始终是西周王朝政治、文化和宗教的中心,乃周人不祧之圣都,堪称是“礼乐文明摇篮,德政思想渊薮”。


周原遗址的考古工作,揭露出岐山凤雏和扶风召陈两处大型建筑基址,其中凤雏甲组基址是迄今所见结构最为完整的西周时期四合院式建筑,在该建筑中还出土了1万余片甲骨,其中200余片是刻字甲骨,是西周甲骨首次大规模集中发现。还发现了著名的扶风庄白一号铜器窖藏,共出土西周青铜器103件,其中74件带有铭文。







02

宝鸡石鼓山墓地





石鼓山墓地位于宝鸡市区正南的渭河南岸台地上,考古工作共清理墓葬15座,出土了各类文物共计230余件。其中,多达92件的青铜礼器与26组铭文及族徽符号,特别引人瞩目。不仅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又一次精彩的亮相,也堪称陕西乃至全国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

石鼓山墓地发现的西周青铜礼器和陶器高领袋足鬲的普遍发现,证实了此处为商末周初的姜姓人群专属。墓葬发掘中还发掘到了仰韶时期、龙山时期、商周时期的灰坑10余座,部分灰坑出土了一些典型器物,包括盆、罐、大口杯以及彩陶片等。在推进西周、特别是商末周初阶段考古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03

西安江村大墓





江村大墓位于西安东郊白鹿原西端,距世传为汉文帝霸陵的“凤凰嘴”约2100米,其东北是窦皇后陵,间距仅有800米;西南是薄太后陵,距离也不足2000米。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的情况与汉阳陵非常相似,虽然居西的江村大墓外围有石砌的陵园界线,位东的窦皇后陵也有自己的夯土园墙,但二者却同在一个大陵园中,如此布局明显体现了帝、后“同茔异穴”的葬制。

在文帝霸陵西南侧和薄太后南陵西北侧发掘的以单个墓葬形式殉葬大量珍禽异兽在全国属首次发现。在当地已经灭绝的动物种类,如马来貘、印度野牛、牦牛、赤麂、绿孔雀、地犀鸟等骸骨的出土,极大地丰富了现有动物标本库的种类和数量。这种把生活设施置于陵园之内的埋葬制度,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是关中地区秦后期和西汉时期陵墓葬制的一大特点。







///
锦带花


01

少陵原十六国墓




少陵原发现的十六国大墓,包括焦村M25、焦村M26、中兆村M100这三座规模巨大、形制特殊、结构完整的墓葬,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少陵原三座大墓的发现,说明此地为十六国时期高等级的贵族陵墓区。其中,高棺床、土雕建筑均为十六国时期墓葬形制要素的新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陵墓制度具有重大价值。


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二个民族大融合时期。少陵原十六国大墓的营建思想,包括选址、三进式院落的规划、南北向为轴对称的布局,都展示出这一时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充分反映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不中断的特色。







02

吐谷浑慕容智墓






吐谷浑原是辽东慕容鲜卑的一支,徙居西北甘、青等地后,与当地羌、鲜卑、匈奴、汉等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是目前发现唯一保存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为研究后期吐谷浑王族谱系、葬制葬俗等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

从慕容智墓葬形制、随葬品,特别是从其所穿金带紫袍、贴身随葬的笔墨纸、象牙笏板、豹皮弓韬等看,可以说是唐初三品大员的标配。慕容智墓葬以唐代葬制为主,兼有吐谷浑、吐蕃、北方草原等文化因素,显示了我国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实证。






03

张家口太子城







太子城遗址位于张家口市崇礼区四台嘴乡太子城村村南,经勘探确认为一座平面为长方形的城址,现东西南三面城墙存有地下基址。城内钻探共发现建筑基址28座,其中南北中轴线上有3组,另东西向大街的南北两侧有大量建筑基址。太子城前朝后寝、后宫居于轴线西侧的布局方式,对宋金元都城考古及城市考古的规模、布局、功能分区等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太子城位于金中都与金皇室驻夏点金莲川之间的驿道上位置非常重要,建筑遗迹规制特殊、等级很高,出土器物规格很高,由上可以推测,太子城遗址的性质为金代皇室行宫遗址。






04

磨盘山村山城





磨盘村山城位于图们市与延吉市交界处,该山城为金代末期“东夏国”的“南京”治所,磨盘山村山城的考古发掘中国首次对“东夏国”这个仅存在19年的地方政权的遗存进行发掘。

考古发掘工作探明了整个宫殿区的布局,并出土了大量的东夏国时期遗物,它不仅验证了《元史》东夏国“南京”、“城坚立铁”的准确性,而且为今后东夏国考古及东夏国文物遗存的识别树立了标尺,更为鲜见于文献记载的金东夏国研究,增添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
锦带花


报名咨询


全三讲:89 元
【三人拼团:69元】
(每讲时长约1小时左右)

👆扫码购买课程👆



👇更多网课学习👇

历史讲坛游学
国内深度文化游学的先行者。多年以来专注连接人文专家与爱好者,深入文明腹地,走进文明现场,感受中华与世界文明的蓬勃生命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