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型制钱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对于清钱来说,这个“妖”就是钱型特别大。铸造直径大厚度薄的制钱非常困难,首先铜质必需非常精,否则成品率会大幅下降,清政府不会轻易铸造大直径小平制钱(注:本文不论述清代大样)。
清代初期,顺治、康熙、雍正制钱的钱型大,直径大多在27-29毫米之间,厚度多在1-1.5毫米左右,基本都属于大而薄的钱型,这种制钱的铜质特别精良。
清代从乾隆朝开始,铜价和工价大幅上涨,制钱的质量大幅下降,大多数制钱的直径都小于26毫米(大样除外),且铜质含铅量高,铜质下降明显,为了避免铸造瑕疵,制钱的厚度不但没有减薄,反而略微加厚,这样的好处是铸造铜钱时可以提高铜液在钱范当中的流动性。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制钱大于26毫米属于大制钱,大于26.5毫米的制钱非常稀少。同治、光绪制钱继续减小,超过26毫米的制钱更是凤毛麟角。
流通制钱当中,直径大而厚度薄的制钱属于优良制钱,直径小而略厚的制钱反而质量一般。许多大型制钱都是朝代更迭后,钱局在初期极少量的铸造一批优质制钱,随后开始大量铸造正常制钱。还有一些清代制钱直径大、厚度超过普品、铜质精良的铜钱很有可能是样钱或试铸样钱。
顺治、康熙、雍正的大型制钱
顺治、康熙、雍正制钱当中只有个别版的普通制钱可以超过29毫米,例如:除顺治通宝满汉原外,绝大多数都在29毫米以下,因此,当遇到超过29毫米的顺治、康熙、雍正制钱就应该注意了,或许是一枚难得的珍稀品种。
顺治通宝满汉原 直径29.1毫米 厚1.3毫米 重量5.56克
雍正通宝宝安 直径29.5毫米 厚1.2毫米 重5.2克 华夏古泉28815元成交
珍稀的清代超大型制钱
乾隆朝的地方钱局铸造过少量的超大直径制钱,这些小平钱并非是宫钱,直径在28毫米左右,大多数的重量都在6克以下,虽然不算厚重,但铜质特别精良堪与母钱比美。这些高质量的大型制钱现存量极少,个别版别的珍稀程度不亚于乾隆京局母钱。
嘉庆朝的地方钱局也铸造过少量的超大直径制钱,直径不如乾隆大制钱统一,最大者直径在30毫米左右,超过8克也不稀奇,铜质比较精良但明显不如乾隆超大制钱。嘉庆超大型制钱现存量也比较少。
道光超大制钱(除京局)是分水岭,现存量也不多,道光制钱铜质的成色差异极大,铜质精良者与嘉庆大超制钱无异,铜质较差者与常规制钱一般。直径和厚度也十分悬殊,形制极不统一。
咸丰朝超大直径制钱的铸造量开始减少,直径与道光相差不大,但铸造精美的不多,铜质的质量继续下降。同治和光绪朝很难在见到28毫米的超大型制钱了。
部分清代超大直径制钱属于试铸性质,还有许多超大直径制钱的性质至今仍然在研究之中。
乾隆通宝宝苏 直径27.7毫米 厚1.1毫米 重4.08克
乾隆通宝宝苏试铸样钱 直径28毫米 厚1.4毫米 重5.5克 古泉园地34500元
乾隆通宝宝川 直径2.77毫米 厚1.2毫米 重4.38克
嘉庆通宝宝苏试样 直径29.5毫米 重7.5克 上海泓盛
嘉庆通宝背宝苏试样 直径29毫米 厚1.2毫米 重5.66克 中国嘉德
道光通宝宝苏常平式 直径28.2毫米 厚1.82毫米 重量8.2克 古泉园地
道光通宝宝苏常平式 直径28.9毫米 重1.6毫米 古泉园地
道光通宝宝川仿部颁试铸样 直径28毫米 厚度1.5毫米 重量6.5克 古泉园地
咸丰通宝背宝苏样钱 直径29.3毫米 厚1.6毫米 重7.4克 中国嘉德
咸丰通宝背宝苏小平样钱 直径29.1毫米 厚1.6毫米 重7.38克 中国嘉德
未来精美的清代超大制钱一定可以进入名誉品行列
本文为天眷堂特约撰稿人 徐灵岩(金刀客) 老师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