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
调查发现多地存在
中小学生买“小马宝莉”卡牌的乱象
有网络商家并未设置购买门槛
导致有些未成年人在网络平台上
花费上万元买卡、拆卡
不少网友认为
应加强直播平台和市场监管
而家长也应多关注自己的孩子
一段时间过去了
这些乱象还存在吗?
01
一些直播间在拆卡前
要求购买者再次确认已经成年
查询某网络平台可以发现以“小马宝莉”为主要商品的拆卡直播间依然不少。一些直播间除了在镜头前明示“未成年人禁止拆卡”以外,还在拆卡前要求购买者再次确认自己已经成年。
但是,这种确认方式真的能避免未成年人下单吗?记者走访了重庆的多所小学,发现仍有不少孩子观看过类似的拆卡直播,并且直接下单购买过。
在采访中,记者在一个拆卡直播间看到了一起疑似未成年人下单引起的纠纷。
虽然这个直播间里有“未成年禁止下单”的字样,但是主播没办法准确核实购买者的真实年龄,直播间也没有相关举措禁止未成年人付费。
02
“天价”卡牌博眼球
未成年人沉迷拆卡
记者发现,拆卡直播间里的主播声音高昂,用语言和动作调动着购买者的情绪。不少家长认为,这些言行会诱导未成年人盲目购买、不断下单,直到拆出自己想要的卡牌。
网络视频博主抓住了消费者想要稀有卡的心理,不断重复卡牌价格,进行情绪渲染。让不少成年人以及未成年人沉迷于此,试图“以小博大”。
学生家长汪晓玲:小孩不能真正判断它的价值到底在哪儿,只是听直播间主播的一些渲染,那么会导致小孩盲目购买,在大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掉大人的钱,在直播间购买这些所谓的卡片,会导致小孩受骗。
据重庆多所小学老师观察,卡牌在学生中间十分流行,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社交工具,不少沉迷卡牌游戏的学生学习成绩有一定波动。
重庆市渝北实验小学校长代静静:沉迷于卡片的学生在学习状态上有一定波动,比如上课时注意力分散,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周末在家里、晚上牺牲了本该劳动的时间、运动时间和阅读时间,用来收集整理这些卡片。
03
卡牌市场亟待规范
学校家长加强监管
针对未成年人沉迷抽卡的现象,各地的学校、市场监管部门也在行动,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商家合规经营。
在重庆市,部分小学已明确禁止学生把卡牌带到学校,并提醒家长进行约束监管。同时,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在今年9月发布了“关于盲选卡片的消费提示”,提醒家长警惕孩子集卡上瘾,引导孩子树立理性适度消费观。
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刘清泉:现在的卡片市场可能存在价格不合理、非理性炒作、商家虚假宣传、盲选卡片抽取规则不合理,价格不透明等问题。可能会让中小学生冲动消费,甚至产生攀比心理,容易滋生虚荣、赌博或者欺骗的不良思想和行为。
在海南海口,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也针对学校周边的文具店、便利店内卡牌销售加大了监管力度,督促商家合规经营。
除了加强监管外,部分学校和家长也在呼吁相关部门出台一些保护性措施,对学校周围的卡牌盲盒等商品进行合理监管。
学生家长陈女士:(售卖)卡片这种东西也没有什么法律规定(进行规范),我感觉很难去约束商家,我希望在监督方面或者是出台一些规定,真正起到监管作用。
学生家长白怀磊:我觉得肯定不是光靠家长,肯定是靠社会、国家政策各方面需要对各个渠道、各个平台进行严格管控。
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印发的《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只是一个规范性的指导文件,并没有针对卡牌等盲盒售卖的相应处罚,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理清盲盒的法律边界。
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美兰分局 海府路市场监督管理所副所长王政军:持续加大对经营者以及青少年的普法宣传力度,希望广大家长朋友向孩子普及盲盒的危害,引导孩子按需购买文具,警惕未成年人沉迷于盲盒。
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刘清泉:我们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消费动态,保管好支付密码,合理控制孩子的零花钱,遇到消费纠纷,提醒广大消费者,首先是与商家积极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到各地的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依法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市委网信办征集意见联系方式:
征集意见电话:0937-5940920
邮箱:jygswwxb@126.com
来源:微信公众号“央视网”(ID:cctvcomweixin)
聚焦青年政策 汇聚青年心声
往期回顾
编辑 | 刘冬琴
校对 | 魏 琳
审核 | 王亚琴
分享、点赞与在看,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