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友
余辛蕊,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实验中学毕业生,现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在大学期间,她担任了数字产品设计协会的会长,热心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累积的服务时间超过了260小时,因此荣获了“一星级志愿者”及“优秀志愿者”等诸多称号。
在学术竞赛方面,她凭借出色的表现多次赢得校级奖学金,并收获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大奖,如米兰设计周全国一等奖、蓝桥杯大赛全国一等奖等。同时,她专业技能扎实,成功取得了3D工程师和计算机视觉构架师的资格证书,其设计作品还被选入了《中国大学生艺术年鉴作品》。目前,她已被保送至西南交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将继续在学术领域深造。
校友采访
Q:在川影实验中学期间有什么难忘的经历?
余辛蕊:在中学那段青涩而绚烂的时光里,最难忘的一次经历就是参与过迎新晚会的舞蹈演出。灯火辉煌的舞台上,每一次转身、每一个跳跃,都凝聚着汗水与欢笑。台下的掌声如潮水般涌来,那一刻,所有的紧张与疲惫烟消云散,只留下满满的成就感与喜悦。这次经历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当回想起,心中总是涌动着一股暖流,那是青春最美好的印记。
Q:从川影实验中学的学生到大学担任数字产品设计协会会长,有哪些经历让你特别难忘?
余辛蕊:回想起川影实验中学求学的日子,我担任着班级团支书的职务,肩负起了负责班级团学工作以及协调沟通班级各项活动的重任。那段时光不仅锻炼了我的组织协调和沟通的能力,更深深影响着我,成为了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担任数字产品设计协会会长期间,我经历了难忘的挑战与成长。团队建设从招新到磨合,每一步都充满挑战,却也让我们更加团结,共同完成了众多优秀项目。这段经历教会了我高效沟通、协调与领导团队的技巧。我的个人能力,包括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领导力,均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成长不仅增强了我的自信,更让我深刻认识到自身优势和不足。
Q:参与超过260小时的志愿服务活动,给你带来了哪些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余辛蕊:志愿服务让我深切体会到社会责任感,促使我在产品设计中注重社会价值与影响力,致力于改善生活、促进社会进步。同时,志愿服务活动拓宽了我的社交圈和视野,锻炼了沟通协调与合作能力。同理心的培养使我更能理解用户需求,设计出人性化的产品。志愿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增强了自信,激发了对产品设计事业的热情。此外,面对问题时的创新尝试,让我深刻认识到创新是对用户及社会需求的创造性回应,指导我不断探索新思路,推动产品持续升级。
Q:获得米兰设计周全国一等奖和蓝桥杯大赛全国一等奖,这些经历对你意味着什么?
余辛蕊:这些奖项不仅是对我学术能力和专业造诣的高度认可,更彰显了我在产品设计领域的深厚底蕴与卓越成就,为我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奖项不仅肯定了我的创新精神,体现在作品中的独特创意和前沿设计,更激励我不断探索产品设计领域的未知,追求卓越。
现在川影实验中学有着浓厚的艺术氛围,不仅有着特色艺术集训,还给予了同学们许多优质的资源,有很多资深的大学老师都会来中学这边授课,同学们也会参加很多大学艺术类活动,希望同学们多多珍惜学校提供的平台不断提升自己。
Q:在准备这些竞赛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
余辛蕊:准备竞赛之路充满挑战,我学会了应对之道。时间管理上,我作为数字产品设计协会会长,通过制定详细时间表并高效利用碎片时间,平衡了协会事务、学业与竞赛。面对创意瓶颈,我广泛阅读、参观展览、与同行交流,并与团队头脑风暴,激发灵感。技术难题上,我自学并请教他人,参加技术培训提升自我。心理压力方面,我通过运动放松,与团队分享感受,相互鼓励。这些经历不仅见证了我的成长,也回报了我所付出的努力,成为我宝贵的财富,激励我继续前行,勇于面对未来的挑战。
Q:有什么想对母校、学弟学妹们说的话?
余辛蕊:学弟学妹们,正值青春宝贵时光,请珍惜每一刻,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勇于探索未知,拓宽视野。在平时要勇于挑战自我,尝试新思路与方法,突破极限。要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面对挑战与困难,请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能克服并取得成功。
最后,愿母校川影实验中学越办越好,愿学弟学妹们珍惜在校时光,努力学习、实践、创新、担当,做一个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因为我们学校的校训是“未来属于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
川影实验中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光”的可能性,学校会为孩子们提供多种平台让孩子“发光、发热、发彩”。希望“未来属于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这句校训能够鼓励更多的川影实验中学学子有目标、有规划、有理想。勤奋学习,增长能力,为梦想中的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地址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实验中学出品——
【作品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