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星期三 | 于敏:《功勋》愿将一生献宏谋

教育   2024-11-27 18:28   河南  





你好,这里是红色星期三。




简述

电视剧《功勋》讲述了研究氢弹的科学家们为国家的国防事业默默奉献的故事。而其中有一位科学家,他本来有出国留学的机会,可当氢弹研究所的领导希望他留下时,他毅然决然地留下了,在戈壁荒滩上,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了祖国的强盛,誓要将祖国的安危握在自己手里。

《功勋》中主人公之一的形象就是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于敏。于敏,在中国氢弹原理的研究和设计中解决了一系列关键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型基本完整的设想。钱三强认为他“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空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朝永振一郎称他是“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同样是诺贝尔奖得主的核物理学家玻尔说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媒体记者说他是“中国的氢弹之父”。






人物生平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核物理学家,生于河北(现天津市)宁河。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

在我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型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我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于敏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敏“共和国勋章”。




研究历程

1926年8月16日,河北省宁河县(今属天津)一个普通家庭迎来第二个孩子,他就是于敏。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由于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北平、天津相继沦陷,百姓生活在屈辱和恐惧之中。第二年,于敏随家人搬迁到天津,并在天津读中学。他最早入读的是天津一中,这是一所公认的好学校,由日本人管理,学校规定中国人见了日本人必须鞠躬。于敏受不了这种屈辱,自作主张转到了私立学校——木斋中学。在这里,性格沉静、学习自律的他,很快脱颖而出。

1944年于敏考上了北京大学,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1949年于敏本科毕业,考取了研究生,并在北京大学兼任助教。在张宗遂、胡宁教授的指导下,1951年于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他被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隐姓埋名,长年奔波

于敏没有出过国,在研制核武器的权威物理学家中,他几乎是唯一一个未曾留过学的人。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进行理论探索。

于敏当时已经很有成绩,而核武器研究任务重,保密性强,这就意味着他必须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长年奔波。当于敏转入研究氢弹之时,已经有了女儿。每当同事来家里讨论工作,为了保密需要,于敏就让妻子带着女儿到外面去转悠。这样的习惯,以致孩子长到很大的时候,仍然一见生人就本能回避。直到1988年,于敏的名字和身份是严格保密的。

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决不能受旁人欺负




全心为国铸核盾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氢弹技术是各个核大国的最高机密,中国的氢弹研究是彻底白手起家。临危受命,带头突破氢弹原理的,正是于敏。

1965年9月到12月,于敏带领科研团队,完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史上著名的“百日会战”。他常常半跪在地上,紧盯着计算机吐出的纸袋上的数据,生怕一不留神漏掉一点有用的信息。在浩如烟海、堆积如山的纸袋里,于敏面对密密麻麻的数据,抓住氢弹理论设计的关键,一举破除了西方的垄断,表现了中国科学家“不信命、不信邪”,不输于世界任何国家科学家的创造力、创新力、实干劲。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从第一颗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6年零3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而中国是世界上第四个,也是用时最短的国家。于敏曾掷地有声地说,“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决不能受旁人欺负",他用中国科学家的志气和骨气,用不懈的奋斗和天才的创造力,将他和他的“于敏构型”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之上。

于敏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他想起了当初听到钱三强告诉自己那个决定时,脑海中闪过的一个念头:突破氢弹技术后,回去做基础研究。“文革”后,钱三强也数次问于敏是否想回科学院。但于敏最终没有“回去”。他知道,第一代热核武器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性能还需提高,必须发展第二代核武器。于敏留了下来,突破第二代核武器技术和中子弹技术。

1986年,于敏对世界核武器发展趋势作了深思。持续推进我国该做的热核试验,不让核武器事业功亏一篑。于是,由于敏起草,邓稼先修改,胡思得执笔,向中央递交报告,希望加快热核试验进程。

1992年,美国提出进行全面禁止核试验的谈判。1996年,全面禁核试条约签署。那次上书为我国争取了10年的热核试验时间。于敏又提出,用精密计算机模拟来保证核武器的安全、可靠和有效。这个建议被采纳并演化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1999年于敏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说这是集体的功劳。他婉拒“氢弹之父”的称谓。他说,核武器事业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兄弟单位大力协同完成的大事业。

2019年1月16日,于敏溘然长逝,享年93岁。于敏兑现了对祖国的诺言: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

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

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他留给我们的财富和精神,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新闻网  百度百科





红色星期三,我们下周再见。




整理 | 吴雨霏 熊英俊

演播  |  郭文灿

剪辑  |  赵彦舒

排版  |  刘源

校对  |  阮思妍 李睿

编审  |  朱思宇

主编  |  杨喆

南阳师范学院学生处
本公众号是南阳师范学院学生工作处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