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博物馆年度展览清单来啦!这家省馆狂开25个!

文化   2025-01-13 20:05   北京  
文章转自:文博圈(ID:wenboquan01)

新年伊始!
文博圈整理了
10家博物馆的
2025年度展览安排
有哪些展览不容错过?
让我们一起先睹为快吧!


上海博物馆

01
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

2025年1月14日—3月2日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第三展览厅


13件组古今中外的文物精品,来自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馆藏,邀请见证灵蛇传说在中华文明中的绵延与变迁,感受灵蛇文化跨越山海、连接各民族的精神共鸣。上博一年一度的迎春特展,将首次在独立展厅亮相。

蛇纲网状铜器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1992年云南玉溪李家山遗址51号墓出土
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

02
古犀珍献:明清犀角器展

2025年5月30日—2026年5月底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原三楼印章馆


上海博物馆是全球明清犀角器的重要公立收藏机构。本次展览从馆藏中遴选百余件犀角器珍品,并辅以与犀角雕刻艺术相关的其他文物,造型多样、题材丰富,为观众多角度地呈现这一无比珍贵而又鲜为人知的传统工艺门类。

犀角雕兽面纹扁足方鼎 清(1644-1911)

上海博物馆藏


03
珠归海上:庄万里家族捐赠两塗轩书画展

2025年8月20日—2026年4月19日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原三楼书法馆


在上海博物馆书画收藏中,由菲律宾华裔企业家庄万里先生家族于2000年捐赠的“两塗轩”书画是尤为值得珍视的一部分。

“两塗轩”珍藏书画内容丰富,自宋至近现代,跨八百余年,涵盖书画史上主要的风格与流派,有宋人《秋山萧寺图卷》、明人《十八学士图》四屏、林良《竹禽图》、董其昌《手札九通卷》、齐白石《七冠报鸣图》等书画精品。适值上海博物馆东馆建成,位处人民广场馆的“两塗轩”陈列室亦加以改建,经梳理研究,此次精选45件庄氏家捐赠书画藏品展出,望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纷呈的展览。

佚名 秋山萧寺图卷 宋(960-1279) 

上海博物馆藏

2000年庄万里家族捐赠


04
红翠斗芳菲:宋元明漆器珍品展

2025年9月19日—11月23日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第二展览厅


展览拟通过展示海外传世的宋元明漆器精品,特别是宋元珍品,系统梳理中国漆器的艺术成就,进一步探究并向公众和学界呈现中国漆器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精神内涵。

黑漆螺钿海涛龙纹菱花盘

元(公元14世纪)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05
至扇至美:上海博物馆藏历代精品书画百扇展

2025年10月—2026年2月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第一展览厅


本次历代书画扇展以时间为线索,遴选馆藏宋、元、明、清及近现代不同时期名家精品书画扇100件,其中不乏宋徽宗赵佶《草书七言诗二句》纨扇页、元盛懋《秋江垂钓图》纨扇页、明姚绶《行书诗》扇页、明唐寅《临流倚树图》扇页等鲜少亮相的名品。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让观众领略中国传统扇面书画艺术的魅力。

赵佶 草书七言诗二句纨扇页 北宋(960-1127)

上海博物馆藏


06
暂得之乐:暂得楼捐赠陶瓷展

2025年10月—2026年8月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原二楼陶瓷馆


胡惠春先生分别于1950年和1988年将珍藏的300多件珍贵陶瓷文物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此后,其后人又陆续将暂得楼旧藏珍品捐献而出。

1996年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开馆之际,在二楼常设“暂得楼陶瓷馆”展厅,以致敬胡惠春先生的慷慨捐赠。该展厅经短暂整改后,将于2025年10月以崭新面貌重新开放,让观众得以再次目睹这些至美佳作。

景德镇窑苹果绿釉印盒 清康熙(1662-1722)

上海博物馆藏

2021年胡惠春、王华云伉俪后人捐赠暂得楼旧藏瓷器


07
摩登华影:海派旗袍与百年时尚

2025年12月中—2026年8月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原一楼青铜馆


本次展览将采用沉浸式展出,以张信哲先生的收藏民国旗袍及贝聿铭之妹贝洽(Patricia Pei)女士捐赠旗袍为主要展品,从服装时尚的角度,展现百年摩登生活,讲述江南女性从古木青砖的往昔步入流光溢彩时代的故事,演绎海派旗袍如何历经百年更迭,成为全球女性华服代表的历程。

本白地绘印蓝天鸢尾图马甲旗袍 20世纪20年代

张信哲先生收藏


08
出神入画:文物中的传奇故事

2025年12月中旬—2026年8月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原二楼陶瓷馆


本次展览选取刻画经典故事图像的瓷器、漆器、竹刻、铜器、版画等各类精彩文物,带领观众畅游中国传奇的世界,解读妙趣横生的典故,透析图像叙事的传统,追索传奇演绎的脉络,也共同寻觅故事背后中华民族的文化风貌与精神特质。

竹雕“竹林七贤”图笔筒 清(1644-1911)

上海博物馆藏


东馆
09
印象·派对:POLA美术馆藏印象派艺术大展

2025年1月22日—4月21日

上海博物馆东馆 第二、第三特展厅


这将是POLA美术馆在海外最大规模、最高级别的展览,亦是上海博物馆首次全景式呈现印象派艺术的开端、发展、兴盛以及对后世艺术持久影响的展览。

这场视觉盛宴不仅关注亚洲视角对印象派艺术的视觉和审美偏好,更以光影与自然为线索,串联起印象派对于其后野兽派、立体主义乃至当代艺术的深远意义,展示蕴藏于艺术之中永恒的创造力与革新精神。莫奈、雷诺阿、塞尚、凡·高、高更、马蒂斯、毕加索、沃尔夫冈·提尔曼斯、杉本博司、草间弥生等跨越时代的三十余位艺术大家的作品犹如群星辉映,带领观众沉浸在一场盛大热烈的艺术派对之中。

克劳德·莫奈(1840-1926) 吉维尼的干草堆 1884年

POLA美术馆藏


10
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

2025年6月下旬—10月初

上海博物馆东馆 光明乳业第一特展厅


该展是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第四展。展览将着眼红山古国最高文明成就,汇聚辽宁、河北、内蒙古等地最新考古成果,系统揭示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红山文化特展。

玉勾云形器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出土(1994 年)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11
熠熠华章:宁夏固原文物精品展

2025年6月—2025年11月

上海博物馆东馆 第二特展厅


展览将呈现近300件固原出土的西周至隋唐文物精品,展示出古代固原文化交融的壮阔图景。考古十大发现的姚河塬遗址出土卜骨名动天下,有力证实了分封于六盘山下的西周获国的存在,也让该遗址成为我国最西北甲骨文发现地。

萨珊王朝玻璃碗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

1983年固原南郊乡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藏


12
与三代同风:宋元明清铜器的复古与创新

2025年11月12日—2026年3月16日

上海博物馆东馆 光明乳业第一特展厅


本次展览依托上海博物馆宋元明清铜器收藏,携手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汇集欧、美、韩及国内多家重要博物馆馆藏,是近年来海内外最具规模的史诗级宋元明清铜器展,期待能带给观众有别于三代铜器的独特艺术魅力,并借由展品文物本身亲炙宋元明清千年古铜的迷人风华。

大晟“夹钟”钟 宋崇宁四年(1105)

上海博物馆藏


跨年展览
13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

2024年7月19日—2025年8月17日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一楼



14
消失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沉浸式探索体验

2024年7月19日—2025年8月17日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二楼



15
寰宇东西: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与世界
2024年11月23日—2025年3月30日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第二展览厅


16
金琅华灿:张宗宪捐赠掐丝珐琅器展
2024年4月25日起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四楼展厅


17
满庭芳菲:卡地亚的艺术魔力

2024年11月6日—2025年2月17日

上海博物馆东馆 光明乳业第一特展厅



18
中国陶瓷·至宝竞艳

持续至2025年3月30日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出境展览
19
浮世清音:晚明江南艺术与文化

2025年3月21日—7月20日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该展由上海博物馆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共同举办。360余件展品来自海内外多家艺术机构和重要个人收藏,其中上海博物馆展出200余件展品,门类涉及瓷器、印章、玉器、漆木器、竹刻、文房四宝、书画、古籍、青铜、绣品等。本展历经多年筹备,是两馆多年密切合作的重要见证,也是港中大文物馆新馆扩建后的首个特别展览。

20
镕古铸新:宋元明清铜器展

2025年2月28日-9月28日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本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和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汇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赛努齐博物馆,以及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等国内外重要机构藏品共200余件。

本次展览为两馆友好交流项目,2025年9月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闭幕后,展览将移师上海博物馆东馆展出。


湖北省博物馆

01
极目楚天——湖北历史文化陈列

湖北古代文明展从百万年人类史讲到清代中期,遵循“彰显荆楚文化魅力、展示湖北文明发展历程、凸显馆藏文物特点、体现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的理念,突出湖北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地位及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02
极目楚天——湖北近代风云

湖北近代风云展聚焦了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湖北历史。重点展示晚清汉口开埠、洋务新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突出近代湖北人民探寻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举推翻帝制,创建民主共和国的历程,以及自立自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03
极目楚天——湖北现当代英杰

展览分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革命志士”“军旅名将”“科学精英”“文化俊杰”“时代楷模”六个单元,介绍湖北名人123人,并通过人物事迹反映中共五大、黄麻起义、中原突围等湖北现当代历史重大事件。 



04
荆楚陶雅、瓷韵江夏——馆藏历代陶瓷

展览包括陶塑展和瓷器展两个部分,陶雅瓷韵,相映成辉。陶器展品侧重于陶塑艺术,主要包括历代陶俑、动物雕塑和模型明器。瓷器展品中,主要突出的是本省各地出土的各个时期各个窑口的瓷器,也有来自于历年的征集以及故宫的调拨瓷器。


其中,出土瓷器以鄂城出土六朝青瓷、武昌出土隋唐青瓷、江夏“湖泗窑系”出土两宋青白瓷、各地藩王墓出土元明青花、彩瓷、单色釉瓷为大宗,体现的是处于长江中游地区南北交汇东西联通的“湖北特色”。


元 青花四爱图梅瓶


05
止戈为武——中国古代兵器车马展

展览依托九连墩车马坑及馆藏数量丰富的兵器、车马器,通过对战争史、各类兵器、车马器使用情况以及军工科技、军礼的介绍,呈现古代兵器车马背后蕴藏的军事文化、人文精神。


06
考工记——中国古代发明创造展

展览作为湖北省博物馆少儿体验馆的组成部分,通过可视化交互等技术,展示古代在冶金铸造、漆木器制作等方面的精湛工艺,以增进观众特别是少年儿童对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理解和认识。


07
巧夺天工——湖北工艺美术作品展

荆楚大地,人文荟萃,能工巧匠,推陈出新。湖北省博物馆收藏有当代工艺美术作品1万余件,展览精选其中玉雕微雕、书画、陶艺瓷器、织绣、剪纸等作品,展示湖北工艺美术创作成就。


《武当朝圣图》

08
天籁——铸铜雕塑艺术展

著名雕塑家唐小禾、程犁先生曾为湖北省博物馆编钟馆创作大型铸铜艺术作品《天籁》,形象表达了中国的音乐精神,即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美不言的天籁神韵,作品获第七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本次将在南馆永久展出此作品。



09
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特展

本次展览以多元文化在荆楚大地互鉴融通,各民族在湖北大地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为主题,展出湖北省范围博物馆馆藏文物。本次画展展出了汤文选先生家属捐赠的花鸟、山水作品,以纪念汤文选先生诞辰100周年。   


《墨兰》
                

10

百年文选——汤文选先生书画作品展

《松下雄风图》


汤文选先生是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出生于湖北孝感。被认为是“20世纪的国画巨匠”,花鸟、人物、山水无所不精。本次画展展出了汤文选先生家属捐赠的花鸟、山水作品,以纪念汤文选先生诞辰100周年。                   
11
片羽为琛 矧此瑰宝——徐行可先生捐赠纪念展

徐行可先生是湖北近代著名学者、收藏家,用毕生精力收集古籍善本、书画等文物,为文化传承、学术研究做出巨大贡献。其捐赠的书画碑帖是湖北省博物馆馆藏书画碑帖类文物重要组成部分。


徐氏所藏书画碑帖,多请名人题铭跋语,这些题跋,不仅是书法艺术,亦是美文小品,且更属宝贵历史资料。


吴伟《雪渔图轴》

12
金石杨守敬

湖北省博物馆收藏金石名家杨守敬所藏金石碑帖珍品500余件,如《云麾将军李思训碑》《景君铭》等,为本馆的碑帖收藏奠定了重要基础。2025年正值杨守敬逝世110周年,本馆遴选并展出杨守敬捐赠本馆的金石碑帖拓本珍品近百件,以表纪念。


 杨守敬手稿《评碑记》

13
大道至简——简牍里的中国智慧与精神

展览聚焦作为早期文字载体的简牍承载的厚重历史。展品涵盖各地出土的简牍珍品,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文化等诸多领域,探寻简牍背后深邃的中国智慧与不朽精神。


郭店楚简《缁衣》

14
“十四五”期间湖北考古成果展

“十四五” 期间湖北考古成果展集中展示了这一时期湖北重大考古发现。展览涵盖丰富的出土文物,如精美的青铜器、陶器等,生动呈现湖北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古代文明,彰显湖北在考古领域的卓越成就。


15
荆楚狂歌——周韶华先生作品展

“荆楚狂歌 —— 周韶华先生作品展” 展出周韶华先生捐赠的代表作。展览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荆楚大地的风貌与神韵。其作品充满张力与活力,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用大胆的笔触和绚丽的色彩,表达对荆楚文化的热爱与赞美,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刻的艺术感悟。


《兽•灵物•仙境》

16
曾侯乙编钟复制文献展

展览展出曾侯乙编钟复制相关文献、档案,反映湖北省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文化遗产利用等方面的成绩。

曾侯乙编钟复制研究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名单

 17
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图片展

展览集中此次展览集结了来自60多家博物馆的精品藏品图片,反映中国古代文物中的蛇元素。

明 鎏金铜玄武

18
鼎文化展

鼎,作为国之重器,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展览通过馆藏商周铜鼎,展示其制作工艺、象征意义及背后的历史故事。通过实物展示、图文解说等形式,展现鼎在古代政治、礼仪、祭祀等方面的重要地位。

19
湖北省博物馆文创成果展

为纪念越王勾践剑出土60周年,全面展现湖北省博物馆文物“活”起来的文创成果,将举办“剑‘器’长虹——越王勾践剑周边文创展”。该展以越王勾践剑为创意来源,展品包括玉石、银、青铜、陨石等材质的高端仿制品;手表、腰带等中高端联名文创以及符合时下观众需求,涵盖生活方方面面的潮玩、首饰、实用器等系列文创。


20
清瓷雅韵——清代宫廷瓷器艺术

瓷器是中国的象征,它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性元素而闻名于世。为促进中俄文化交流、庆祝皇村叶卡捷琳娜宫“中国厅”修复完成,湖北省博物馆应俄罗斯皇村国家博物馆保护区邀请,赴俄展出60件馆藏清代宫廷瓷器。


21
从柯罗到印象派:现代风景绘画的诞生

本次展览囊括兰斯美术馆馆藏众多法国名作,生动展示了十九世纪风景画地位不断提升的发展历程。


柯罗《春天,柳树》

22
光彩于文——中国漆器艺术展

中国是漆器的发源地,楚地漆器是古代艺术的瑰宝,影响至今。本馆将同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合作举办展览,呈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漆器工艺。从古朴典雅的器皿到富有创意的现代艺术品,尽显漆艺之美,反映千年漆文化的独特魅力。


康熙款彩漆祝寿屏风

23
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主题沉浸式VR展

展览由湖北省博物馆、武汉星辰十分联合出品,两点十分动漫原创制作的全球首个电影级数字文物VR体验项目。这将是越王勾践剑以及曾侯乙编钟,第一次在VR载体中呈现。项目将用震撼、生动、直观的视觉奇观,打破时空限制,重现历史场景,讲述文物背后千锤百炼的动人故事。


24
云梦县“四普”成果展

云梦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展,以图片为主、实物为辅的方式进行展陈,力求全面展示“四普”活动背景、云梦县“四普”工作情况、湖北省博物馆“四普”督导成效以及云梦县“四普”工作重要收获。


25
云梦县博物馆馆藏陶瓷器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

湖北省博物馆拟于2025年在云梦县博物馆举办“陶瓷文物最小干预保护修复实践研学班”。该班将在全国文博行业内招募具备陶瓷文物保护修复基本技能的一线工作者,进行集中培训、研究及实践,构筑陶瓷文物最小干预保护修复的理论体系,并运用这个体系,保护修复一批云梦县博物馆馆藏陶瓷文物。


在培训班结束后,将举办“云梦县博物馆馆藏陶瓷器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对本次培训班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展示。



河南博物院

01
蛇年生肖文物图片展

2025年春节前

河南博物院前广场


为喜迎乙巳年春节,河南博物院联合中国文物报社等全国近一百家文博单位举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展示近300件/套蛇主题相关文物图片,全面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蛇形象的诠释。


广目天王铜立像


02
太平·如意——河南博物院藏明清珍宝展

2025年春节前

河南博物院郑州分院(郑州博物馆)


展览展出河南博物院藏明清时期的瓷器、象牙雕刻、漆器、珐琅器和金银器、玉器等上乘佳品120件/套,门类齐全,创意新奇,具有颇高的审美情趣和美学鉴赏价值,彰显了古代工匠非凡的智慧和惊世的技艺;又以吉祥纹饰,如瑞兽、灵禽、鳞虫、果木花卉、文字等具象符号装饰,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青玉人物


03
问鼎与追迹——楚国在中原
2025年中期
河南博物院分院(郑州博物馆)

展览以楚国在中原先后建都的丹阳、信阳楚王城、陈郢为主线。展示了楚人在中原的足迹,勾勒了楚国从建国到兴盛,再到衰亡的历史。


新蔡葛陵楚简


盘龙玉佩


04
“孔子周游列国”展

2025年下半年

河南博物院


展览以周游列国路线串连、以文物串连、以故事串连、以人物串连、以文物所呈现的思想(礼、仁)串连,通过对孔子周游列国事件过程的展示,揭示孔子思想的重要内涵 (尤其是孔子思想中极具当代价值的内涵)以及精神价值。


圣迹图——女乐文马、因燔去鲁


05
“蔡国600年”展

2025年中期

驻马店市博物馆


“蔡国”展览通过对蔡国历史文化以及考古发现成果的解读与展示,让观众了解蔡国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展览为河南博物院与驻马店博物馆合作办展,共涉及文物近200件/套,计划于2025年中期在驻马店市博物馆展出。 


蔡公子义工簠 


06
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图片展

2025年6月

河南博物院


展览通过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饱含对家人、对国家热爱之情的遗书、手稿、家信等革命文物照片,分为“革命理想高于天”“繁霜尽是心头血”“奉献如歌家园梦”“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四个单元,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惧牺牲、不懈奋斗、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


陈毅安写给未婚妻李志强的第一封信


07
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联展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四省文博机构共同筹备推出“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联展”,集中四省珍贵抗战文物史料,打造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生动课堂,以全景式回顾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伟大历程,彰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弘扬抗战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1945年毛泽东著《论联合政府》铅印本


08
18-20世纪中国外销扇展

2025年暑期

河南博物院分院(郑州博物馆) 


18-20世纪,中国外销扇以奢华名贵、造型奇巧、精致华美、中西合璧的风格特征深受西方女性的青睐和追捧,它们成为西方女性服饰装扮的必备单品,是女性优雅时尚的最佳代言,中国外销扇惊艳了世界,扇动起奇幻“中国风”的时尚浪潮。展览共涉及文物101件/套,拟于2025年暑期在河南博物院分院(郑州博物馆)展出。 


19世纪白鹤毛骨扇


09
玛雅文明展

展览计划精选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下属博物馆约160件(组)文物,其中90%的文物将首次在中国亮相。展品包含了陶器、石刻、玉器、雕塑、壁画、建筑构建等多个类别,多角度展示玛雅人在天文立法、城市建筑、艺术表达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将为中国观众提供一个了解玛雅文明全貌,探寻其独特光彩和神秘魅力的机会。


查克·穆尔石像


10
波兰琥珀文化艺术展

本展览将精选来自波兰的波罗的海琥珀矿石、考古发现琥珀、虫珀、植物珀、水胆珀以及波兰著名艺术家和顶尖设计师设计制作的琥珀珠宝藏品和雕塑艺术品等900余件展品,综合了地质学、宝石学、动植物学等多学科知识,全方位呈现半个世纪以来波兰琥珀珠宝的演变风格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翔的鲑《跃波美拉尼亚》


11
《唐宫夜宴》XR大空间沉浸展

展览时长40分钟,观众将以第一视角身临其境,自由漫步,多角度观察与体验,了解古都、古物、古人,沉浸体验一场由晨钟暮鼓连接的历史穿越,亲历盛唐夜宴乐舞,亲身体验盛唐风华与中华文化的魅力,完成一场中国历史文化沉浸式奇妙游。


《唐宫夜宴》XR大空间沉浸展海报图


12
“邀你至汉家”云展览

本展览以“邀你至汉家”为展示主题,聚焦汉代庄园生活,以院藏“汉代陶庄园”三维模型为基础,通过大空间三维建模技术,对汉代庄园的生活空间进行了动态还原和再现,构建了汉代庄园的迎宾、宴饮、乐舞百戏、庖厨、农耕等五大动态生活场景,对汉代庄园生活进行了进行情境化、具象化、动态性、全景式展示和呈现。




安徽博物院

01
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

2025年1月—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公共空间、庐阳馆二楼文创空间


展览共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幽幽蛇影,展示自然界中的蛇,进行自然知识科普;第二单元腾蛇乘雾,展示文物上的蛇,介绍文物上的蛇的形态、文化意涵等;第三单元蛇舞丰年,通过文学作品、民俗工艺品展示文化中的蛇。



02
盛世回归——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

2025年6月—8月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二楼临展厅


展览分为“聚首盛世”“吉金耀采”“妙相重光”三大篇章,展出来自保利艺术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包括2000年回归的牛首、虎首和猴首原件,2003年回归的猪首原件以及马首、鼠首、兔首等3尊兽首仿制件。此外,展览还展出商周青铜器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青州地区佛教造像等众多海外回流文物。这些珍贵的文物共同为观众呈现一场蔚为大观的文化盛宴。



03
物华朝辉——中国古代金银器的文化密码

2025年9月—2026年1月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二楼临展厅


本展览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通过展示考古出土金银器精品文物,全面反映中国古代金银器艺术源起、发展、繁荣、创新和传承的历程,彰显金银器艺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览汇集全国各地重要考古出土的先秦至明清时期的金银器精品数百余套,力求打造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涉及地域最广、时间跨度最大的一场金银器精品展览。



04
永生奇迹——长沙马王堆汉墓精品展

2025年11月—2026年3月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五楼


本次展览以湖南博物院藏马王堆汉墓中轪侯家族的随葬器物为切入点,分“惊世发现”“走进轪侯家”“大礼安魂”三个单元,通过精选的展览文物,为观众展开一幅西汉初期的贵族生活图卷。



05
殷土芒芒——天津博物馆藏甲骨特展
2025年4月—2025年8月
安徽博物院庐阳馆西二楼

展览不仅展现了甲骨文发现与研究的历史,以此致敬先贤;还在甲骨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甲骨契文描绘了商代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勾勒出一个鲜活的殷商文明。



06
大美黄山——黄山主题绘画特展
2025年3月—2025年5月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五楼临展厅

展览由安徽博物院与中国美术馆合作举办,展出明清至现当代时期名家所作黄山题材的代表性作品百余幅。明清时期以新安画派作品为主体,囊括程嘉燧、李流芳、梅清、石涛、戴本孝等绘画精品;现当代时期有黄宾虹、汪采白、刘海粟、张大千等名家画黄山名作,古今对比,形式新颖。



07
大漆——长三角漆器艺术与文化特展

2025年6月—2025年10月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五楼


展览围绕髹漆艺术鉴赏与传承主题,弘扬大漆东方美学韵味及精神内涵。以古今漆器对话的视角,展示长三角地区馆藏漆器,追溯漆器艺术的源流、传承与交流。



08
潘玉良艺术作品展

2025年3月开展

安徽博物院庐阳馆东二楼


展览从时代背景、人生际遇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潘玉良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展现她不懈追求艺术理想、勇于突破自我的非凡旅程。展览汇集了油画、彩墨、雕塑、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依据潘玉良创作风格的演变精心布局,并辅以珍贵的文献、照片和个人物件,全面呈现潘玉良独树一帜的艺术风采。



09
文脉——桐城派主题文物展

2025年9月—2026年3月

安徽博物院庐阳馆西二楼


本展览将立足于安徽博物院藏品优势,选取古籍、书画、碑刻拓片、文房用具等桐城派相关文物200余件,并充分发掘这些文物的内涵。“桐城派”文化是明清时期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徽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名片。



10
会飞的花朵——蝴蝶主题科普展

2025年7月—8月

安徽博物院庐阳馆东二楼


展览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生命的故事,介绍蝴蝶单个个体的生命历程和一日生活;第二单元演化的奇迹,介绍蝴蝶的独特器官、物种的演化、与植物的共生;第三单元多样的美丽,从蝴蝶生命历程的四个阶段,欣赏大自然的造物美。展览展出蝴蝶幼虫、蛹、成虫标本约190件,并设置相对封闭空间“蝴蝶屋”,展示蛹化蝶过程和多品种蝴蝶觅食、繁衍的状态。



11
大唐盛世 法门珍宝——唐代文物精品特展

2024年11月20日—2025年3月16日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二楼临展厅


本次特展精心搜集了来自全国各地9家文博单位共132件(组)唐代文物精品,包括富丽堂皇的金银器、千峰翠色的秘色瓷、奇异多彩的琉璃器、栩栩如生的彩绘陶等各类珍宝,尽显大唐社会的风采神韵,每一件文物都是艺术的瑰宝。展览将通过“惊世宝藏”“盛世繁华”“天地精神”三个单元展开,充分展现唐代工匠的艺术创造力及大唐的盛世的神韵与辉煌,带领观众感受大唐盛世的天地万象,精神百态。


12
天下中都——明洪武时期精品文物展

2024年9月29日—2025年2月12日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五楼


本次展览安徽博物院联合12家单位,精选明洪武时期文物300余件套,通过“日月重开”、“择中建都”、“中都遗韵”三个部分,展示了明朝建立之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并借助明中都遗址考古的最新成果,复现明中都的璀璨辉煌,带领观众重温“洪武时代”的壮丽气魄。


13
“永远的盛唐”XR数字体验展

2024年10月1日—2025年3月30日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二楼


“永远的盛唐”XR沉浸式体验展,利用目前全球领先的大空间追踪(LBVR)、三维重建与XR头显设备技术,深度挖掘“盛唐文化+国宝宝藏”主题,高精度再现盛唐时期古都洛阳的繁盛与丝绸之路的辉煌,数字复原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宾阳中洞“帝后礼佛图”等国宝,游客佩戴VR眼镜,一秒穿越回盛唐。


14
新安画派绘画精品展

2024年12月开展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五楼


本次展览精选院藏新安画派相关名家绘画作品30余件套,以“画派先声”“海阳四家”“群峰竞秀”“徽韵远播”为脉络,向观众展示画派的发展历程及艺术成就。


15
自强不息 美育报国——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的岁月长歌

2024年11月10日—2025年2月16日

安徽博物院庐阳馆东二楼


本次展览是国内首次对中国留法艺术学会的历史面貌完整呈现,汇聚了国内外17家文化机构收藏的近200件艺术品与史料文献,其中包括常书鸿、滑田友、潘玉良、吴冠中等诸多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家作品。展览分为“共筑凌云志”“上下求索路”“拳拳忧国心”“散作满天星”四个部分,生动阐释中国留法艺术学会及其成员的艺术成就与爱国情怀,把他们自强不息、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传递给新时代青年。


16
黄山山中人——黄宾虹艺术与文献展

2024年12月3日—2025年3月2日

安徽博物院庐阳馆西二楼


展览精选安徽博物院、中国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赖少其艺术馆等收藏单位珍贵文物计71件套,汇集黄宾虹及其师友、弟子的精品画作和宾翁生平相关文献资料,以情系桑梓传新安、爱好溪山为写真、功深学粹扬国光、灿然一灯耀千古四个部分展开叙事,全面梳理和展示黄宾虹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及其画学思想对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卓越贡献。


17
铁笔仙书——潘学固书法篆刻作品展

2024年11月开展

安徽博物院庐阳馆东二楼八角亭


潘学固先生出于翰墨世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书法、篆刻方面造诣很深。本次展览精选潘先生书法篆刻作品、书籍、文房用具等展品八十余件套,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潘先生对艺术与人生的切实感悟,彰显了他的艺术和文学修养。相信广大观众在欣赏之余,可以从中品味先生的襟怀、人品、学识与才情。



山东博物馆

重大文化战略系列展
黄河几字弯里的青铜文明展
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联展

自然历史系列
山东自然历史展

东夷文化系列展
岳石文化展、珍珠门文化展

齐鲁文化系列展
鲁王之宝、莒文化展、东周文化交流融合展

石刻艺术系列展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展

精品书画系列展
馆藏古代书法精品展
馆藏古代绘画精品展
张登堂作品展
刘国松现代水墨艺术展

古籍文字系列展
馆藏竹简文化展

明星文物系列展
明星文物·牙璋文物展

数字化系列展
鹊华秋色数字沉浸展
生命的纪元-沉浸式探索体验

交流互鉴系列展
百年风雨 万里侨路——旅俄华侨的历史记忆
黄金武士与富饶草原
礼乐和合-山东文物精品展
济南泉·城文化景观考古成果展
我家的两岸故事


山西博物院

晋现
晋国垂棘——山西先贤古籍善本展(4月)
榆社化石发现100周年纪念展(10月)
南涅水石刻艺术展(12月)

晋汇
变局——春秋时期的晋与秦(1月)
玉叙尊古——中国古代玉器中的崇古与创新(6月)
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6月)
北白——白瓷与民族融合特展(11月)

晋鉴
理想与光荣——古希腊古罗马雕塑艺术展(1月)
重构之镜——西班牙近现代艺术大师真迹展(4月)
古黄河文明——公元前20世纪的碧村遗址(7月)
如银岁月 美意延年——山西传统银饰展(10月)

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1月)
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联展(1月)

守真——梁子明考古摄影展(3月)

段云书法作品展(4月)

吴德文捐献作品展(5月)

赵梅生百年诞辰作品展
“对话·龙城”国际艺术展
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图片巡展(7月)

故宫、晋博职工艺术展(8月)

山西博物院新馆开放20周年展(9月)

中国画·画文物(10月)

笔墨春秋——赵望进书法艺术展(11月)

变局——春秋时期的晋与秦线上数字展(11月)


广东省博物馆

01
凝眸——16至20世纪典藏珍宝艺术展

2025年1月1日—6月2日

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


展览汇集了来自广东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昌平区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内蒙古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福建博物院、成都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定州博物馆、石头记矿物园以及香港两依藏博物馆、意大利安娜莫得基金会和FAC基金会等国内外收藏机构近400件/套艺术珍宝。



02
群星点亮的夜空——波斯文化艺术瑰宝展

2025年3月25日—6月22日

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三


展览荟萃礼萨·阿巴斯博物馆、德黑兰大学穆卡达姆博物馆、伊朗玻璃器与陶瓷器博物馆、伊朗国家艺术馆、伊朗国家地毯博物馆等馆藏精品,展出了自公元前2000年至20世纪的伊朗文化艺术瑰宝。这里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精美,有“病来眉淡波斯黛”的清丽,陶器、铜器、金银器、玻璃器、波斯锦、波斯毯、细密画等异彩纷呈。让我们跟随这些无声器物的轻轻脚步,一览4000年古伊朗绮丽的文化艺术,感受中伊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



03
粤胡百年——高胡与广东民间音乐文化展

2025年8月—11月

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一


展览将以高胡为主线,贯穿广东民间戏曲、音乐的元素,汇集广东地区的本土音乐藏品,与演奏家、制琴师一同,从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展示高胡与广东民间音乐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魅力。



04
一起玩:藏在博物馆里的玩具

2025年6月27日—9月21日

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二


展览以民族传统玩具、游戏为主线,集结广东省博物馆及国内多家收藏机构的童玩、童用以及游戏类主题藏品,借助新的展陈科技手段,实践文化空间利用的创新、创造,推动民族、民俗类藏品的活化利用。“惯习儿童喜,从容父老欢。”愿你在人生旅程中觅得欢喜。不管你是小毛头,还是老顽童,愿大家一起“玩”有所得。




05
熠熠其辉——中原夏商周三代礼乐文化展

2025年7月4日至10月12日

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


展览由广东省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共同主办,参展展品中珍贵文物占比超过95%,更有王子午鼎、“敔”簋、倗浴缶等重量级文物联袂亮相,为您呈现灿烂辉煌的中原礼乐文化。



06
百年湾区情——粤港澳大湾区近现代文物展

2025年11月7日—2026年3月8日

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


展览通过300多件反映百年来粤港澳历史及社会文化变迁的文物,展示粤港澳同根同源的历史记忆,以第一视角讲述湾区故事,唤起湾区人民的情感共鸣,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07
“髹漆”与共——清代广作外销漆器

2025年11月27日—2026年5月18日

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三


展览以广东省博物馆的特色馆藏为依托,联袂海内外以外销漆器收藏见长的相关机构,精心遴选展品约120余件/套,立体形象地解读广作外销漆器既是中国漆文化全球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见证。




云南省博物馆

01
景迈山:共生与传承

2024年9月17日~2025年3月3日

云南省博物馆一楼三、四展厅


展览分为“共生·共存”“传统·传承”“智慧·共享”三个部分,展出古茶树标本、民族服饰、生产生活用具、绝版木刻作品、景迈山石木刻拓片共计200余件,全面展示景迈山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遗产的独特魅力。展览揭示了景迈山古茶林景观独特的生态和文化价值,展现景迈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并持续传承发展的风貌。



02
再见印加——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

2024年11月29日~2025年3月9日

云南省博物馆一楼第一、二临展厅


云南省博物馆联合秘鲁14家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再见印加——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展出168件(组)陶器、金器、石器、纺织、木乃伊等秘鲁国宝,再现印加人及其安第斯先民的历史、文化与日常,让我们一窥印加文明的原貌,探索这个没有文字、没有书面记载的神秘古代文明。



03
天南聚珍

2025年4月—6月

云南省博物馆三楼书画厅


本展览为新书画厅举办的首个书画展,将主要展示宋、元、明、清各阶段不同流派代表性名家的作品(展品均为珍贵文物)。这些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演变特色,基本反映出中国古代书画史的发展脉络,代表了不同时期古人的审美取向,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史学和人文价值。



04
从西南夷到益州郡

2025年5月—10月

云南省博物馆一楼第一、二临展厅


云南星汉灿烂的青铜文明——在汉代司马迁的笔下他们被称为“西南夷”。前109年,汉武帝在云南设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将云南纳入了郡县制的管理体系,云南青铜文明也正式融入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从西南夷到益州郡,云南青铜文明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演进以无可辩驳的历史记载、考古事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云南案例。



05
百川汇海  丹青流芳

2025年7月—9月

云南省博物馆三楼书画厅


本次展览甄选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海派绘画精品与相关历史档案,带您领略海派绘画的独特魅力。



06
契丹印迹

2025年10月—12月

云南省博物馆一楼三、四临展厅


契丹是公元10—12世纪活跃在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部族,曾建立了与北宋大致相始终的辽政权,其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丰富且极具特色的内蒙古辽代文物,再现了契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由此体现出契丹丰富的文化内涵。期待本展能够让广大观众领略契丹风采,感受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魅力。



07
客次昆华

2025年10月—12月

云南省博物馆三楼书画厅


本展览将结合抗战时期昆明作为后方中心城市这一历史背景,考察黄宾虹、张善孖、潘天寿、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黄君璧、陈树人、谢稚柳、马万里、林清霓、郭沫若、闻一多、唐兰、沈尹默等美术家入滇的美术活动,以此来梳理他们遗留在云南的美术作品,进一步补充抗战时期的云南美术史研究。



08
云纺记忆
2025年12月—2026年4月
云南省博物馆一楼一、二临展厅

展览聚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变迁,以“小人物”讲述“大时代”,以时代浪潮中的个体生命故事,折射出中国人的精神力量,唤起观众的共鸣与思考,发起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人的对话。




苏州博物馆

01
中国古代文明系列:“吴国的北方朋友”特展

2025年3月21日—6月22日

苏州博物馆本馆临展厅


“吴国的北方朋友”特展与山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蚌埠市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等五家单位合作,以申公巫臣为引,以巫臣叛楚奔晋联吴事件为序,以晋国兴亡为轴,介绍晋国的强盛之路、以晋国为代表的中原礼法制度于吴国崛起所起的作用,以及晋国衰弱与分裂的内因与启示。



02
中国古代文明系列:中国先秦青铜兵器特展

2025年10月1日—2026年1月3日

苏州博物馆西馆国际合作厅


展览将重点突出青铜兵器与先秦青铜文化共时共生的特殊背景,根据青铜特有的可塑性、流动性与社会性,分为兵之形、兵之制和兵之礼三个部分,去回答青铜兵器在这一时期王朝的历时性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又在这一时间段内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承担了怎样的角色?



03
馆藏文物系列:馆藏瓷器展

2025年11月18日—2026年2月26日

苏州博物馆西馆书画厅器物厅


本展览选取百余件苏州博物馆馆藏精品瓷器,以瓷器为切入点,以文人生活哲学为落脚点,在深入剖析瓷器胎釉、造型、纹饰等特征的基础上透物见人,挖掘瓷器与文人间的关系。



04
近代大家系列学术特展:真山卜隐——何亚农与苏州

2025年11月28日—2026年3月1日

苏州博物馆本馆临展厅


此展为“近代大家”系列学术特展的第三展,此展继章太炎、李根源后以近代收藏大家何澄为对象,展出其所藏古代书画、文房雅物、各类印章等珍贵文物,展示其搜集文物、交往名家、保全古物等经历。



05
世界文化遗产系列: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

2025年7月15日—10月15日

苏州博物馆西馆现代艺术厅


本次特展通过解构园林体系中的“生”“画”“意”三个境地,提取园林文化中的“园”“景”“人”三种元素,逐一与西方花园空间中的人文活动展开对话,借由对比文徵明的“咫尺山林”和莫奈的“自然画布”艺术理念,展现东西双方在园林设计中对自然环境的不同处理方法及文化内涵,进而唤起观众对苏州园林何以甲天下之思考,从园林角度探索文明互鉴互融之意义。



06
主题教育展系列:真有趣!从拙政园到《长物志》

2025年7月25日—10月26日

苏州博物馆本馆临展厅


本次展览接续2018年“1509:与谁同坐”吴门画派之青少年教育展,故事背景为,文徵明曾孙文震亨带领观众穿越500年的时空,回到1525年(明世宗嘉靖四年)拙政园建成之时,在拙政园几处经典景观处,通过欣赏拙政园花木山石和家具陈设的巧妙布局,发现前辈吴中文人的清雅风致和审美意趣,从而收集写作灵感,创作出传世名篇《长物志》。



07
向大师致敬系列&与时代同行系列现代艺术展
张占占个展

2025年4月2日—6月12日

苏州博物馆西馆现代艺术厅


张占占,当代艺术家,1982年生于河北,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作品被多名知名收藏家及影视明星收藏。他的作品既是对孤独感及其情境的描绘,也令人感受到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共同处境,以此引动人们对于自身及与他人的关系等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08
杨飞云油画作品展

2025年9月26日—12月16日

苏州博物馆本馆现代艺术厅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名誉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意大利佛罗伦萨造型艺术研究院通讯院士,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09
何多苓作品展

2025年6月20日—9月7日

苏州博物馆本馆现代艺术厅


何多苓,1948生于成都,毕业于四川美院,现工作生活于成都。上世纪80年代初,他即以油画《春风已经苏醒》、《青春》、连环画《雪雁》等作品引起轰动,成为塑造一个民族和集体形象的代言画家。何多苓的艺术具诗意的特质,重绘画性,唯美、优雅、感伤,他追求的是无拘无束的自由度。



10
当年万里追花季 何水法花鸟画展

2025年3月12日—5月28日

苏州博物馆本馆现代艺术厅


此次展览,展品中既有半个世纪前刘海粟盛赞、恩师陆抑非先生题款的牡丹写生作品,也有近年第一次面世的大写意新作。磅礴巨制的紫藤作品《蒙茸万缕紫玉英》与婉约细腻的工笔没骨小品,跨越画家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几乎囊括了画家各时期重要的作品。



11
向美而生·长三角非遗系列:范伟群紫砂陶特展

2025年1月15日—6月1日

苏州博物馆本馆忠王府楠木厅


本次展览,苏州博物馆与范伟群先生合作,精选代表性紫砂陶器作品,展期约四个多月,将为观众讲述紫砂陶的前世今生,并一起感受紫砂陶质朴无华、简洁大方的造型艺术与平淡、内敛、自然、闲雅的文化底蕴,让观众认识、了解,乃至喜爱传统非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2
向美而生·长三角非遗系列:王祖伟歙砚展

2025年12月26日—2026年5月5日

苏州博物馆本馆忠王府楠木厅


本次展览展出王祖伟先生创作的歙砚作品数十件,展示其从艺以来的仿古及创新的砚雕作品,同时展示歙砚技艺从选材、设计到雕刻成型的步骤,以期呈现歙砚的石材之美,构思之妙与雕工之巧,让观众认识、了解,乃至喜爱传统非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3
江南造系列:王一卜玉雕艺术展

2025年6月25日—11月23日

苏州博物馆本馆忠王府楠木厅


此展是该系列的第三展,聚焦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王一卜的玉雕作品。拟遴选数十件王一卜的玉雕精品,展示王一卜富有文人气息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也展现苏州玉石雕刻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让观众感受玉的温润及大师的独到创想,传播与弘扬江南工艺的精致与风雅。



14
第三届苏韵流芳年手工艺展暨大赛

2025年4月10日—6月10日

苏州博物馆西馆书画厅器物厅


“苏韵流芳——青年手工艺展暨大赛”旨在传承、弘扬、创新江南传统手工艺,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发掘并培养一批具有潜力的青年手工艺人。活动定位为系列展览暨大赛,以苏州博物馆为展示主场,每两到三年举办一次,吸引优秀的青年手工艺人参加并由专家组进行评奖,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第三届也已经于2024年6-11月完成征集。



15
李文跃粉墨彩瓷艺术展

2025年11月18日—2026年2月26日

苏州博物馆西馆现代艺术厅


本次展览拟展出李文跃先生所创作的各类历史文化主题的“瓷上粉墨彩”作品,展期约三个月。作品既呈现出传统的艺术表现精髓,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除了给欣赏者基本的审美感受外,也从一个侧面呈现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技艺活态传承与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传承、创新多元化发展的活力与态势。



16
漆艺与江南特展

本次特展将依托晚明江南地区成书的漆艺著作《髹饰录》,汇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与苏州博物馆所藏五代宋元到明清时期的漆器珍品,同时依托国内考古文博单位收藏的出土及传世品,以及与明清宫廷、海外贸易相关的漆器,讲述江南地区漆艺的发展历程,回溯漆器流通与使用场景,在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探寻漆器的历史价值与艺术内涵,再现古人生活与美学理念。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01

梦华东京——北宋开封城

截止2025年2月6日




02

行经干折水——丝绸之路上的麦积奇观

截止2025年3月16日



03
水载文澜:大运塔公共艺术展
2025年1月

展览着眼于大运塔的纵向空间,以艺术作品联动观展的路径,邀请艺术家们以今人的视角解读运河文化,用当下的艺术语言建立公众与大运塔时代性的链接。展览包含四个版块,邀请多位当代著名艺术家,作品覆盖全塔,结合多维技术手段和呈现形式,共同打造一场沉浸式的登临之旅。


04
从运河出发——中国大运河博物馆2022-2024年藏品征集成果展
2025年3月





在2022年到2024年三年中,中运博新征集各类藏品四千余件(套),包含陶瓷、玉石、金属、书画、漆木竹、自然标本、当代非遗等众多品类,不断为博物馆注入新鲜血液,更好的展现“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此次展览则是对过去三年中运博藏品征集工作的全方位回顾和对征集成果的全面展示。 


05
傅抱石与他们——江苏省国画院典藏精品特展
2025年4月

傅抱石《登庐山诗意》

傅抱石《峨眉处处有歌声》

吕凤子 《鹦鹉图》

魏紫熙、钱松嵒等《太湖新貌》

本次展览展出江苏省国画院典藏精品80余件(套),分为“丹青往代”“推陈出新”“其命惟新”三个板块,以傅抱石为主轴,用清晰的脉络,由古及今讲述“新金陵画派”的源流、发展与创造,与观众同享书画意趣。


06
如此漫长·如此浓郁——黄永玉新作展
2025年6月

△黄永玉《今夜》


△黄永玉《扬州慢》


黄永玉《去年元月时》


展览集中呈现黄永玉先生晚年精品画作。这批作品数量众多,类型多样,题跋风趣,题材广泛,涵盖了人物、花卉、动物等各种题材。展览将全面展示黄永玉 90 岁后的创作状态与艺术追求,让观众领略其独树一帜的艺术之美,置身于画笔构筑的奇幻世界,感悟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岁月的沉淀。


07
布达佩斯文化遗产特展
2025年7月



布达佩斯位于多瑙河畔,是匈牙利的首都,有着“多瑙河明珠”的美誉,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布达佩斯保留有诸如阿昆库姆罗马城和哥特式布达城堡等遗迹,这些遗迹对各个时期的建筑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展览将从多样化的角度展示布达佩斯这一世界上杰出的城市景观,阐述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


08
南京临安城特展
2025年10月


德寿宫


南宋时代定都临安(今杭州),作为运河沿线的都城,临安在我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均具有独特地位。展览拟将从临安城的前世今生讲述一座运河城市从州城到都城的能级变化、靖康乱后的移民浪潮为其带来的城市特色、便利的运河交通网、发达的海内外贸易,以期为观众呈现一座“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富庶繁华的南宋杭州城。


09
良渚文化遗产展
2025年12日






中运博“文化遗产”系列第五展将聚焦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结合考古发掘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以物述史,利用三个“还原之窗”从良渚古城遗址发现和保护、文物遗存的研究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三部分重现良渚人及其国家所创造的伟大的成就,及当代对良渚遗址的有效保护。希望更多的公众能通过展览了解大遗址保护的重要意义,并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


10
“运河奇境”VR大空间沉浸式展览(暂定名)



展览以中国大运河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通过VR大空间技术,打造一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科技创新力的文化体验展览。观众将置身于大运河的历史长河中,通过一场场冒险,全面感知大运河的文化、水工技术及其对中国历史、社会的重大影响。


11
“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第二季



为进一步增强观众的参观和教育体验,中运博将对“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展览进行改造提升,重磅推出第二季。升级改造将使故事传达更加透彻,展厅内线索的更新会让解谜互动更加烧脑,使玩家的关卡体验更加流畅。同时,在保留原版玩法基础上,还将会更新“单人版”“多人版”多种体验模式,满足不同观众的体验需求。


12
流动的文化——《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数字展




以“流动的大运河”为主题,将运河的丰富人文故事、深邃的美学理念、博大的文化积淀带给观众。展览所呈现的既是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也是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时代发展的记录。展览将通过数字化光影艺术,以虚实结合的方式营造具有东方美学意蕴的沉浸式唯美空间,通过“文化+艺术+科技+国际传播”的模式,将《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打造成具有国际性的文旅新IP。


13
大运河年画艺术展
线上



本次展览将精选馆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开封朱仙镇年画、潍坊杨家埠年画,呈现年画里的大运河风情。


14
奇趣昆虫——馆藏昆虫标本展
线上



走进五彩缤纷的微观世界,探索奇趣昆虫的奥秘!中国大运河丰富的水资源孕育着无数动植物,构成了复杂和谐的生态系统,而昆虫正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次线上展览将向观众展示丰富多彩的馆藏昆虫标本,从轻盈优雅的蜻蜓到奇异好斗的甲虫,从勤劳飞舞的蜜蜂到善于伪装的竹节虫,在了解昆虫的独特魅力与生存智慧中感受运河沿线自然生态之美,激发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15

矗立千年——江苏六朝石刻展(暂定名)

线上


六朝石刻


江苏六朝石刻,尤指南朝陵墓石刻,作为六朝时期石刻艺术的杰出代表,主要矗立在王侯陵墓前的神道之上。现存六朝石刻主要分布与南京、镇江,共计32处,与北朝石窟在中华大地上一南一北交相辉映。然而,历经1600年的岁月流转,北朝石窟依旧宏伟壮观,南朝的陵墓石刻却散落在城市与田间,廖若星辰。展览将围绕六朝石刻的分布分类、历史变迁、赋存环境、保存现状、保护建议等几个方面展开,以文物保护的视角带领大家走进六朝石刻背后的故事


16
镇水遗珍:运河流域的守护袖器
线上



在中国丰富多彩的水文化中,镇水文化具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古时候,大运河的贯通与使用常伴随着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古人将其归咎于水怪肆虐,于是,水神信仰、镇水器物便成为了水域沿岸百姓的精神寄托。造型各异的镇水器物不仅体现了古代运河沿线铸刻艺术的成就,同时也是大运河珍贵文化遗产价值的缩影,是除了漕运史、水利史等运河遗产之外对文化遗产的真实反映。





以上展览内容均来自博物馆馆方

展览标题、日期、海报以及展品以最终展示为准



2025年

有这么多展

你最期待哪一个呢?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

那些不能错过的展览
艺术、文博、历史,我们为你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带你去看不能错过的展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