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4日—3月2日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第三展览厅
2025年5月30日—2026年5月底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原三楼印章馆
犀角雕兽面纹扁足方鼎 清(1644-1911)
上海博物馆藏
2025年8月20日—2026年4月19日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原三楼书法馆
佚名 秋山萧寺图卷 宋(960-1279)
上海博物馆藏
2000年庄万里家族捐赠
2025年9月19日—11月23日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第二展览厅
黑漆螺钿海涛龙纹菱花盘
元(公元14世纪)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2025年10月—2026年2月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第一展览厅
赵佶 草书七言诗二句纨扇页 北宋(960-1127)
上海博物馆藏
2025年10月—2026年8月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原二楼陶瓷馆
景德镇窑苹果绿釉印盒 清康熙(1662-1722)
上海博物馆藏
2021年胡惠春、王华云伉俪后人捐赠暂得楼旧藏瓷器
2025年12月中—2026年8月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原一楼青铜馆
本白地绘印蓝天鸢尾图马甲旗袍 20世纪20年代
张信哲先生收藏
2025年12月中旬—2026年8月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原二楼陶瓷馆
竹雕“竹林七贤”图笔筒 清(1644-1911)
上海博物馆藏
2025年1月22日—4月21日
上海博物馆东馆 第二、第三特展厅
克劳德·莫奈(1840-1926) 吉维尼的干草堆 1884年
POLA美术馆藏
2025年6月下旬—10月初
上海博物馆东馆 光明乳业第一特展厅
玉勾云形器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晚期
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出土(1994 年)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2025年6月—2025年11月
上海博物馆东馆 第二特展厅
萨珊王朝玻璃碗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
1983年固原南郊乡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
宁夏固原博物馆藏
2025年11月12日—2026年3月16日
上海博物馆东馆 光明乳业第一特展厅
大晟“夹钟”钟 宋崇宁四年(1105)
上海博物馆藏
2024年7月19日—2025年8月17日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一楼
2024年7月19日—2025年8月17日
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 二楼
2024年11月6日—2025年2月17日
上海博物馆东馆 光明乳业第一特展厅
持续至2025年3月30日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2025年3月21日—7月20日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2025年2月28日-9月28日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湖北古代文明展从百万年人类史讲到清代中期,遵循“彰显荆楚文化魅力、展示湖北文明发展历程、凸显馆藏文物特点、体现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的理念,突出湖北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地位及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湖北近代风云展聚焦了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的湖北历史。重点展示晚清汉口开埠、洋务新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突出近代湖北人民探寻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一举推翻帝制,创建民主共和国的历程,以及自立自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展览分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革命志士”“军旅名将”“科学精英”“文化俊杰”“时代楷模”六个单元,介绍湖北名人123人,并通过人物事迹反映中共五大、黄麻起义、中原突围等湖北现当代历史重大事件。
展览包括陶塑展和瓷器展两个部分,陶雅瓷韵,相映成辉。陶器展品侧重于陶塑艺术,主要包括历代陶俑、动物雕塑和模型明器。瓷器展品中,主要突出的是本省各地出土的各个时期各个窑口的瓷器,也有来自于历年的征集以及故宫的调拨瓷器。
其中,出土瓷器以鄂城出土六朝青瓷、武昌出土隋唐青瓷、江夏“湖泗窑系”出土两宋青白瓷、各地藩王墓出土元明青花、彩瓷、单色釉瓷为大宗,体现的是处于长江中游地区南北交汇东西联通的“湖北特色”。
元 青花四爱图梅瓶
展览依托九连墩车马坑及馆藏数量丰富的兵器、车马器,通过对战争史、各类兵器、车马器使用情况以及军工科技、军礼的介绍,呈现古代兵器车马背后蕴藏的军事文化、人文精神。
展览作为湖北省博物馆少儿体验馆的组成部分,通过可视化交互等技术,展示古代在冶金铸造、漆木器制作等方面的精湛工艺,以增进观众特别是少年儿童对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理解和认识。
荆楚大地,人文荟萃,能工巧匠,推陈出新。湖北省博物馆收藏有当代工艺美术作品1万余件,展览精选其中玉雕微雕、书画、陶艺瓷器、织绣、剪纸等作品,展示湖北工艺美术创作成就。
著名雕塑家唐小禾、程犁先生曾为湖北省博物馆编钟馆创作大型铸铜艺术作品《天籁》,形象表达了中国的音乐精神,即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美不言的天籁神韵,作品获第七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本次将在南馆永久展出此作品。
09
本次展览以多元文化在荆楚大地互鉴融通,各民族在湖北大地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为主题,展出湖北省范围博物馆馆藏文物。本次画展展出了汤文选先生家属捐赠的花鸟、山水作品,以纪念汤文选先生诞辰100周年。
10
百年文选——汤文选先生书画作品展
《松下雄风图》
徐行可先生是湖北近代著名学者、收藏家,用毕生精力收集古籍善本、书画等文物,为文化传承、学术研究做出巨大贡献。其捐赠的书画碑帖是湖北省博物馆馆藏书画碑帖类文物重要组成部分。
徐氏所藏书画碑帖,多请名人题铭跋语,这些题跋,不仅是书法艺术,亦是美文小品,且更属宝贵历史资料。
湖北省博物馆收藏金石名家杨守敬所藏金石碑帖珍品500余件,如《云麾将军李思训碑》《景君铭》等,为本馆的碑帖收藏奠定了重要基础。2025年正值杨守敬逝世110周年,本馆遴选并展出杨守敬捐赠本馆的金石碑帖拓本珍品近百件,以表纪念。
展览聚焦作为早期文字载体的简牍承载的厚重历史。展品涵盖各地出土的简牍珍品,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文化等诸多领域,探寻简牍背后深邃的中国智慧与不朽精神。
“十四五” 期间湖北考古成果展集中展示了这一时期湖北重大考古发现。展览涵盖丰富的出土文物,如精美的青铜器、陶器等,生动呈现湖北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古代文明,彰显湖北在考古领域的卓越成就。
“荆楚狂歌 —— 周韶华先生作品展” 展出周韶华先生捐赠的代表作。展览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荆楚大地的风貌与神韵。其作品充满张力与活力,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用大胆的笔触和绚丽的色彩,表达对荆楚文化的热爱与赞美,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刻的艺术感悟。
为纪念越王勾践剑出土60周年,全面展现湖北省博物馆文物“活”起来的文创成果,将举办“剑‘器’长虹——越王勾践剑周边文创展”。该展以越王勾践剑为创意来源,展品包括玉石、银、青铜、陨石等材质的高端仿制品;手表、腰带等中高端联名文创以及符合时下观众需求,涵盖生活方方面面的潮玩、首饰、实用器等系列文创。
瓷器是中国的象征,它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性元素而闻名于世。为促进中俄文化交流、庆祝皇村叶卡捷琳娜宫“中国厅”修复完成,湖北省博物馆应俄罗斯皇村国家博物馆保护区邀请,赴俄展出60件馆藏清代宫廷瓷器。
本次展览囊括兰斯美术馆馆藏众多法国名作,生动展示了十九世纪风景画地位不断提升的发展历程。
中国是漆器的发源地,楚地漆器是古代艺术的瑰宝,影响至今。本馆将同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合作举办展览,呈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漆器工艺。从古朴典雅的器皿到富有创意的现代艺术品,尽显漆艺之美,反映千年漆文化的独特魅力。
展览由湖北省博物馆、武汉星辰十分联合出品,两点十分动漫原创制作的全球首个电影级数字文物VR体验项目。这将是越王勾践剑以及曾侯乙编钟,第一次在VR载体中呈现。项目将用震撼、生动、直观的视觉奇观,打破时空限制,重现历史场景,讲述文物背后千锤百炼的动人故事。
云梦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展,以图片为主、实物为辅的方式进行展陈,力求全面展示“四普”活动背景、云梦县“四普”工作情况、湖北省博物馆“四普”督导成效以及云梦县“四普”工作重要收获。
湖北省博物馆拟于2025年在云梦县博物馆举办“陶瓷文物最小干预保护修复实践研学班”。该班将在全国文博行业内招募具备陶瓷文物保护修复基本技能的一线工作者,进行集中培训、研究及实践,构筑陶瓷文物最小干预保护修复的理论体系,并运用这个体系,保护修复一批云梦县博物馆馆藏陶瓷文物。
在培训班结束后,将举办“云梦县博物馆馆藏陶瓷器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对本次培训班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进行展示。
2025年春节前
河南博物院前广场
为喜迎乙巳年春节,河南博物院联合中国文物报社等全国近一百家文博单位举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展示近300件/套蛇主题相关文物图片,全面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蛇形象的诠释。
广目天王铜立像
2025年春节前
河南博物院郑州分院(郑州博物馆)
展览展出河南博物院藏明清时期的瓷器、象牙雕刻、漆器、珐琅器和金银器、玉器等上乘佳品120件/套,门类齐全,创意新奇,具有颇高的审美情趣和美学鉴赏价值,彰显了古代工匠非凡的智慧和惊世的技艺;又以吉祥纹饰,如瑞兽、灵禽、鳞虫、果木花卉、文字等具象符号装饰,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青玉人物
展览以楚国在中原先后建都的丹阳、信阳楚王城、陈郢为主线。展示了楚人在中原的足迹,勾勒了楚国从建国到兴盛,再到衰亡的历史。
新蔡葛陵楚简
盘龙玉佩
2025年下半年
河南博物院
展览以周游列国路线串连、以文物串连、以故事串连、以人物串连、以文物所呈现的思想(礼、仁)串连,通过对孔子周游列国事件过程的展示,揭示孔子思想的重要内涵 (尤其是孔子思想中极具当代价值的内涵)以及精神价值。
圣迹图——女乐文马、因燔去鲁
2025年中期
驻马店市博物馆
“蔡国”展览通过对蔡国历史文化以及考古发现成果的解读与展示,让观众了解蔡国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展览为河南博物院与驻马店博物馆合作办展,共涉及文物近200件/套,计划于2025年中期在驻马店市博物馆展出。
蔡公子义工簠
2025年6月
河南博物院
展览通过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饱含对家人、对国家热爱之情的遗书、手稿、家信等革命文物照片,分为“革命理想高于天”“繁霜尽是心头血”“奉献如歌家园梦”“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四个单元,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惧牺牲、不懈奋斗、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
陈毅安写给未婚妻李志强的第一封信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河南、山西、河北、山东四省文博机构共同筹备推出“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联展”,集中四省珍贵抗战文物史料,打造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生动课堂,以全景式回顾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伟大历程,彰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弘扬抗战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1945年毛泽东著《论联合政府》铅印本
2025年暑期
河南博物院分院(郑州博物馆)
18-20世纪,中国外销扇以奢华名贵、造型奇巧、精致华美、中西合璧的风格特征深受西方女性的青睐和追捧,它们成为西方女性服饰装扮的必备单品,是女性优雅时尚的最佳代言,中国外销扇惊艳了世界,扇动起奇幻“中国风”的时尚浪潮。展览共涉及文物101件/套,拟于2025年暑期在河南博物院分院(郑州博物馆)展出。
19世纪白鹤毛骨扇
展览计划精选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下属博物馆约160件(组)文物,其中90%的文物将首次在中国亮相。展品包含了陶器、石刻、玉器、雕塑、壁画、建筑构建等多个类别,多角度展示玛雅人在天文立法、城市建筑、艺术表达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将为中国观众提供一个了解玛雅文明全貌,探寻其独特光彩和神秘魅力的机会。
查克·穆尔石像
本展览将精选来自波兰的波罗的海琥珀矿石、考古发现琥珀、虫珀、植物珀、水胆珀以及波兰著名艺术家和顶尖设计师设计制作的琥珀珠宝藏品和雕塑艺术品等900余件展品,综合了地质学、宝石学、动植物学等多学科知识,全方位呈现半个世纪以来波兰琥珀珠宝的演变风格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翔的鲑《跃波美拉尼亚》
展览时长40分钟,观众将以第一视角身临其境,自由漫步,多角度观察与体验,了解古都、古物、古人,沉浸体验一场由晨钟暮鼓连接的历史穿越,亲历盛唐夜宴乐舞,亲身体验盛唐风华与中华文化的魅力,完成一场中国历史文化沉浸式奇妙游。
《唐宫夜宴》XR大空间沉浸展海报图
本展览以“邀你至汉家”为展示主题,聚焦汉代庄园生活,以院藏“汉代陶庄园”三维模型为基础,通过大空间三维建模技术,对汉代庄园的生活空间进行了动态还原和再现,构建了汉代庄园的迎宾、宴饮、乐舞百戏、庖厨、农耕等五大动态生活场景,对汉代庄园生活进行了进行情境化、具象化、动态性、全景式展示和呈现。
2025年1月—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公共空间、庐阳馆二楼文创空间
展览共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幽幽蛇影,展示自然界中的蛇,进行自然知识科普;第二单元腾蛇乘雾,展示文物上的蛇,介绍文物上的蛇的形态、文化意涵等;第三单元蛇舞丰年,通过文学作品、民俗工艺品展示文化中的蛇。
2025年6月—8月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二楼临展厅
展览分为“聚首盛世”“吉金耀采”“妙相重光”三大篇章,展出来自保利艺术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包括2000年回归的牛首、虎首和猴首原件,2003年回归的猪首原件以及马首、鼠首、兔首等3尊兽首仿制件。此外,展览还展出商周青铜器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青州地区佛教造像等众多海外回流文物。这些珍贵的文物共同为观众呈现一场蔚为大观的文化盛宴。
2025年9月—2026年1月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二楼临展厅
本展览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通过展示考古出土金银器精品文物,全面反映中国古代金银器艺术源起、发展、繁荣、创新和传承的历程,彰显金银器艺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览汇集全国各地重要考古出土的先秦至明清时期的金银器精品数百余套,力求打造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涉及地域最广、时间跨度最大的一场金银器精品展览。
2025年11月—2026年3月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五楼
本次展览以湖南博物院藏马王堆汉墓中轪侯家族的随葬器物为切入点,分“惊世发现”“走进轪侯家”“大礼安魂”三个单元,通过精选的展览文物,为观众展开一幅西汉初期的贵族生活图卷。
展览不仅展现了甲骨文发现与研究的历史,以此致敬先贤;还在甲骨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甲骨契文描绘了商代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勾勒出一个鲜活的殷商文明。
展览由安徽博物院与中国美术馆合作举办,展出明清至现当代时期名家所作黄山题材的代表性作品百余幅。明清时期以新安画派作品为主体,囊括程嘉燧、李流芳、梅清、石涛、戴本孝等绘画精品;现当代时期有黄宾虹、汪采白、刘海粟、张大千等名家画黄山名作,古今对比,形式新颖。
2025年6月—2025年10月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五楼
展览围绕髹漆艺术鉴赏与传承主题,弘扬大漆东方美学韵味及精神内涵。以古今漆器对话的视角,展示长三角地区馆藏漆器,追溯漆器艺术的源流、传承与交流。
2025年3月开展
安徽博物院庐阳馆东二楼
展览从时代背景、人生际遇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潘玉良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展现她不懈追求艺术理想、勇于突破自我的非凡旅程。展览汇集了油画、彩墨、雕塑、版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依据潘玉良创作风格的演变精心布局,并辅以珍贵的文献、照片和个人物件,全面呈现潘玉良独树一帜的艺术风采。
2025年9月—2026年3月
安徽博物院庐阳馆西二楼
本展览将立足于安徽博物院藏品优势,选取古籍、书画、碑刻拓片、文房用具等桐城派相关文物200余件,并充分发掘这些文物的内涵。“桐城派”文化是明清时期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徽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名片。
2025年7月—8月
安徽博物院庐阳馆东二楼
展览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生命的故事,介绍蝴蝶单个个体的生命历程和一日生活;第二单元演化的奇迹,介绍蝴蝶的独特器官、物种的演化、与植物的共生;第三单元多样的美丽,从蝴蝶生命历程的四个阶段,欣赏大自然的造物美。展览展出蝴蝶幼虫、蛹、成虫标本约190件,并设置相对封闭空间“蝴蝶屋”,展示蛹化蝶过程和多品种蝴蝶觅食、繁衍的状态。
2024年11月20日—2025年3月16日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二楼临展厅
2024年9月29日—2025年2月12日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五楼
2024年10月1日—2025年3月30日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二楼
2024年12月开展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五楼
2024年11月10日—2025年2月16日
安徽博物院庐阳馆东二楼
2024年12月3日—2025年3月2日
安徽博物院庐阳馆西二楼
2024年11月开展
安徽博物院庐阳馆东二楼八角亭
2025年1月1日—6月2日
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
展览汇集了来自广东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昌平区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内蒙古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福建博物院、成都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定州博物馆、石头记矿物园以及香港两依藏博物馆、意大利安娜莫得基金会和FAC基金会等国内外收藏机构近400件/套艺术珍宝。
2025年3月25日—6月22日
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三
展览荟萃礼萨·阿巴斯博物馆、德黑兰大学穆卡达姆博物馆、伊朗玻璃器与陶瓷器博物馆、伊朗国家艺术馆、伊朗国家地毯博物馆等馆藏精品,展出了自公元前2000年至20世纪的伊朗文化艺术瑰宝。这里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精美,有“病来眉淡波斯黛”的清丽,陶器、铜器、金银器、玻璃器、波斯锦、波斯毯、细密画等异彩纷呈。让我们跟随这些无声器物的轻轻脚步,一览4000年古伊朗绮丽的文化艺术,感受中伊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
2025年8月—11月
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一
展览将以高胡为主线,贯穿广东民间戏曲、音乐的元素,汇集广东地区的本土音乐藏品,与演奏家、制琴师一同,从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展示高胡与广东民间音乐的历史文化与艺术魅力。
2025年6月27日—9月21日
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二
展览以民族传统玩具、游戏为主线,集结广东省博物馆及国内多家收藏机构的童玩、童用以及游戏类主题藏品,借助新的展陈科技手段,实践文化空间利用的创新、创造,推动民族、民俗类藏品的活化利用。“惯习儿童喜,从容父老欢。”愿你在人生旅程中觅得欢喜。不管你是小毛头,还是老顽童,愿大家一起“玩”有所得。
2025年7月4日至10月12日
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
展览由广东省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共同主办,参展展品中珍贵文物占比超过95%,更有王子午鼎、“敔”簋、倗浴缶等重量级文物联袂亮相,为您呈现灿烂辉煌的中原礼乐文化。
2025年11月7日—2026年3月8日
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专题展厅
展览通过300多件反映百年来粤港澳历史及社会文化变迁的文物,展示粤港澳同根同源的历史记忆,以第一视角讲述湾区故事,唤起湾区人民的情感共鸣,增强文化认同与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年11月27日—2026年5月18日
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三
展览以广东省博物馆的特色馆藏为依托,联袂海内外以外销漆器收藏见长的相关机构,精心遴选展品约120余件/套,立体形象地解读广作外销漆器既是中国漆文化全球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见证。
2024年9月17日~2025年3月3日
云南省博物馆一楼三、四展厅
展览分为“共生·共存”“传统·传承”“智慧·共享”三个部分,展出古茶树标本、民族服饰、生产生活用具、绝版木刻作品、景迈山石木刻拓片共计200余件,全面展示景迈山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遗产的独特魅力。展览揭示了景迈山古茶林景观独特的生态和文化价值,展现景迈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并持续传承发展的风貌。
2024年11月29日~2025年3月9日
云南省博物馆一楼第一、二临展厅
云南省博物馆联合秘鲁14家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再见印加——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展出168件(组)陶器、金器、石器、纺织、木乃伊等秘鲁国宝,再现印加人及其安第斯先民的历史、文化与日常,让我们一窥印加文明的原貌,探索这个没有文字、没有书面记载的神秘古代文明。
2025年4月—6月
云南省博物馆三楼书画厅
本展览为新书画厅举办的首个书画展,将主要展示宋、元、明、清各阶段不同流派代表性名家的作品(展品均为珍贵文物)。这些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演变特色,基本反映出中国古代书画史的发展脉络,代表了不同时期古人的审美取向,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史学和人文价值。
2025年5月—10月
云南省博物馆一楼第一、二临展厅
云南星汉灿烂的青铜文明——在汉代司马迁的笔下他们被称为“西南夷”。前109年,汉武帝在云南设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将云南纳入了郡县制的管理体系,云南青铜文明也正式融入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从西南夷到益州郡,云南青铜文明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演进以无可辩驳的历史记载、考古事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云南案例。
2025年7月—9月
云南省博物馆三楼书画厅
本次展览甄选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海派绘画精品与相关历史档案,带您领略海派绘画的独特魅力。
2025年10月—12月
云南省博物馆一楼三、四临展厅
契丹是公元10—12世纪活跃在中国北方的一个游牧部族,曾建立了与北宋大致相始终的辽政权,其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丰富且极具特色的内蒙古辽代文物,再现了契丹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由此体现出契丹丰富的文化内涵。期待本展能够让广大观众领略契丹风采,感受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魅力。
2025年10月—12月
云南省博物馆三楼书画厅
本展览将结合抗战时期昆明作为后方中心城市这一历史背景,考察黄宾虹、张善孖、潘天寿、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黄君璧、陈树人、谢稚柳、马万里、林清霓、郭沫若、闻一多、唐兰、沈尹默等美术家入滇的美术活动,以此来梳理他们遗留在云南的美术作品,进一步补充抗战时期的云南美术史研究。
展览聚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生活变迁,以“小人物”讲述“大时代”,以时代浪潮中的个体生命故事,折射出中国人的精神力量,唤起观众的共鸣与思考,发起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人的对话。
2025年3月21日—6月22日
苏州博物馆本馆临展厅
“吴国的北方朋友”特展与山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蚌埠市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等五家单位合作,以申公巫臣为引,以巫臣叛楚奔晋联吴事件为序,以晋国兴亡为轴,介绍晋国的强盛之路、以晋国为代表的中原礼法制度于吴国崛起所起的作用,以及晋国衰弱与分裂的内因与启示。
2025年10月1日—2026年1月3日
苏州博物馆西馆国际合作厅
展览将重点突出青铜兵器与先秦青铜文化共时共生的特殊背景,根据青铜特有的可塑性、流动性与社会性,分为兵之形、兵之制和兵之礼三个部分,去回答青铜兵器在这一时期王朝的历时性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又在这一时间段内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承担了怎样的角色?
2025年11月18日—2026年2月26日
苏州博物馆西馆书画厅器物厅
本展览选取百余件苏州博物馆馆藏精品瓷器,以瓷器为切入点,以文人生活哲学为落脚点,在深入剖析瓷器胎釉、造型、纹饰等特征的基础上透物见人,挖掘瓷器与文人间的关系。
2025年11月28日—2026年3月1日
苏州博物馆本馆临展厅
此展为“近代大家”系列学术特展的第三展,此展继章太炎、李根源后以近代收藏大家何澄为对象,展出其所藏古代书画、文房雅物、各类印章等珍贵文物,展示其搜集文物、交往名家、保全古物等经历。
2025年7月15日—10月15日
苏州博物馆西馆现代艺术厅
本次特展通过解构园林体系中的“生”“画”“意”三个境地,提取园林文化中的“园”“景”“人”三种元素,逐一与西方花园空间中的人文活动展开对话,借由对比文徵明的“咫尺山林”和莫奈的“自然画布”艺术理念,展现东西双方在园林设计中对自然环境的不同处理方法及文化内涵,进而唤起观众对苏州园林何以甲天下之思考,从园林角度探索文明互鉴互融之意义。
2025年7月25日—10月26日
苏州博物馆本馆临展厅
本次展览接续2018年“1509:与谁同坐”吴门画派之青少年教育展,故事背景为,文徵明曾孙文震亨带领观众穿越500年的时空,回到1525年(明世宗嘉靖四年)拙政园建成之时,在拙政园几处经典景观处,通过欣赏拙政园花木山石和家具陈设的巧妙布局,发现前辈吴中文人的清雅风致和审美意趣,从而收集写作灵感,创作出传世名篇《长物志》。
2025年4月2日—6月12日
苏州博物馆西馆现代艺术厅
张占占,当代艺术家,1982年生于河北,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作品被多名知名收藏家及影视明星收藏。他的作品既是对孤独感及其情境的描绘,也令人感受到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共同处境,以此引动人们对于自身及与他人的关系等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2025年9月26日—12月16日
苏州博物馆本馆现代艺术厅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名誉主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意大利佛罗伦萨造型艺术研究院通讯院士,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2025年6月20日—9月7日
苏州博物馆本馆现代艺术厅
何多苓,1948生于成都,毕业于四川美院,现工作生活于成都。上世纪80年代初,他即以油画《春风已经苏醒》、《青春》、连环画《雪雁》等作品引起轰动,成为塑造一个民族和集体形象的代言画家。何多苓的艺术具诗意的特质,重绘画性,唯美、优雅、感伤,他追求的是无拘无束的自由度。
2025年3月12日—5月28日
苏州博物馆本馆现代艺术厅
此次展览,展品中既有半个世纪前刘海粟盛赞、恩师陆抑非先生题款的牡丹写生作品,也有近年第一次面世的大写意新作。磅礴巨制的紫藤作品《蒙茸万缕紫玉英》与婉约细腻的工笔没骨小品,跨越画家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几乎囊括了画家各时期重要的作品。
2025年1月15日—6月1日
苏州博物馆本馆忠王府楠木厅
本次展览,苏州博物馆与范伟群先生合作,精选代表性紫砂陶器作品,展期约四个多月,将为观众讲述紫砂陶的前世今生,并一起感受紫砂陶质朴无华、简洁大方的造型艺术与平淡、内敛、自然、闲雅的文化底蕴,让观众认识、了解,乃至喜爱传统非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25年12月26日—2026年5月5日
苏州博物馆本馆忠王府楠木厅
本次展览展出王祖伟先生创作的歙砚作品数十件,展示其从艺以来的仿古及创新的砚雕作品,同时展示歙砚技艺从选材、设计到雕刻成型的步骤,以期呈现歙砚的石材之美,构思之妙与雕工之巧,让观众认识、了解,乃至喜爱传统非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25年6月25日—11月23日
苏州博物馆本馆忠王府楠木厅
此展是该系列的第三展,聚焦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王一卜的玉雕作品。拟遴选数十件王一卜的玉雕精品,展示王一卜富有文人气息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也展现苏州玉石雕刻工艺的传承与创新,让观众感受玉的温润及大师的独到创想,传播与弘扬江南工艺的精致与风雅。
2025年4月10日—6月10日
苏州博物馆西馆书画厅器物厅
“苏韵流芳——青年手工艺展暨大赛”旨在传承、弘扬、创新江南传统手工艺,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发掘并培养一批具有潜力的青年手工艺人。活动定位为系列展览暨大赛,以苏州博物馆为展示主场,每两到三年举办一次,吸引优秀的青年手工艺人参加并由专家组进行评奖,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第三届也已经于2024年6-11月完成征集。
2025年11月18日—2026年2月26日
苏州博物馆西馆现代艺术厅
本次展览拟展出李文跃先生所创作的各类历史文化主题的“瓷上粉墨彩”作品,展期约三个月。作品既呈现出传统的艺术表现精髓,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除了给欣赏者基本的审美感受外,也从一个侧面呈现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技艺活态传承与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传承、创新多元化发展的活力与态势。
本次特展将依托晚明江南地区成书的漆艺著作《髹饰录》,汇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与苏州博物馆所藏五代宋元到明清时期的漆器珍品,同时依托国内考古文博单位收藏的出土及传世品,以及与明清宫廷、海外贸易相关的漆器,讲述江南地区漆艺的发展历程,回溯漆器流通与使用场景,在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探寻漆器的历史价值与艺术内涵,再现古人生活与美学理念。
梦华东京——北宋开封城
截止2025年2月6日
02
行经干折水——丝绸之路上的麦积奇观
截止2025年3月16日
展览着眼于大运塔的纵向空间,以艺术作品联动观展的路径,邀请艺术家们以今人的视角解读运河文化,用当下的艺术语言建立公众与大运塔时代性的链接。展览包含四个版块,邀请多位当代著名艺术家,作品覆盖全塔,结合多维技术手段和呈现形式,共同打造一场沉浸式的登临之旅。
傅抱石《登庐山诗意》
傅抱石《峨眉处处有歌声》
吕凤子 《鹦鹉图》
魏紫熙、钱松嵒等《太湖新貌》
△黄永玉《今夜》
△黄永玉《扬州慢》
黄永玉《去年元月时》
中运博“文化遗产”系列第五展将聚焦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结合考古发掘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以物述史,利用三个“还原之窗”从良渚古城遗址发现和保护、文物遗存的研究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三部分重现良渚人及其国家所创造的伟大的成就,及当代对良渚遗址的有效保护。希望更多的公众能通过展览了解大遗址保护的重要意义,并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
本次展览将精选馆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开封朱仙镇年画、潍坊杨家埠年画,呈现年画里的大运河风情。
15
矗立千年——江苏六朝石刻展(暂定名)
线上
六朝石刻
以上展览内容均来自博物馆馆方
展览标题、日期、海报以及展品以最终展示为准
2025年
有这么多展
你最期待哪一个呢?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