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口荤段子,一生逛窑子:色情是他,纯情也是他

文化   2024-12-07 19:27   江西  


别人把青楼当钟点房,只有他把青楼当成家。


说起柳永,都知道他是宋词开创性的代表人物,留下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千古名句。
 
甚至有人说“没有柳永,就没有后来的苏轼”。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词大家,在正史上却没有他的传。
 
关于他的生平,能查到的资料也只是在一些地方志、野史和戏文中。
 
柳永为什么这么不受史官的待见呢?
 
细细想来,也许和他的“艳词“有很大的关系。


柳永的词,到底有多“艳”?
 
先来看看他的《凤栖梧》:
 
 
这首词就说了一件事:他半夜睡不着,出去寻花。
 
其精彩之处是最后一句,“酒力渐浓春思荡”意思他喝了点酒,雄性荷尔蒙爆发了,“鸳鸯绣被翻红浪”就是盖着“鸳鸯绣被”做运动。
 
点睛之笔是他把做运动说成“翻红浪”,说得这么有画面感,也是没谁了。
 
“翻红浪“这三个字也被很多后世小说戏文引用。
 
再看看他这首《菊花新》:
 
 
词的上阕,说的是女子让少年先睡,去把床暖了。
 
词的下阕,十分露骨:只见那女子去掉衣裳,跳起了舞,更刺激是“留取帐前灯,时时待看伊娇面”换成大白话就是“关了灯都一样”的做法是不行的,得开着灯来,这样才能看得清楚。

这尺度,我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人,直呼不敢直视。
 
果然是大宋第一车手,车速惊人。
 
柳永一生写了大约有212首词作,其中关于相思离别、男女之事的约有140首。
 
由于写歌姬的词太艳、太多,清代词人沈雄评价“此词丽以淫,为妓作也”,同为婉约派代表的李清照也斥责“辞语尘下”。



柳词之所以如此“艳”名在外,和歌姬的传播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的宋词更像现在的流行歌曲,歌姬唱的调是固定的,而宋词就是往里面填词。
 
不少文人才子都填过词,唯独柳永填的词,去掉了唐诗的高高在上,添了许多接地气的通俗表达,深得歌姬和市民阶层喜欢,在坊间传唱度极广。
 
那时候,只要有青楼新作了曲子,就会去求柳永变帮忙填词,各青楼争的是面红耳赤、拳脚相向。

那场面,一点不输现在的流量明星,要是放在今天,分分钟出现踩踏事件。
 
而新歌一上市,便横扫各大青楼歌榜,成为KTV里点唱率最高的歌曲。
 
只要歌姬唱的是柳永填词的歌曲,那些官人就会打赏十倍的钱。
 
柳词,就是这么受欢迎。

民间有这样一句传言“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不止在民间,皇宫里也在传唱柳词。
 
在皇宫里,柳永的粉丝,除了宫女太监,还有皇帝宋仁宗,
 
每次仁宗饮酒作乐,一定要让宫女唱柳词来助兴。
 
仁宗还直接给偶像取了个“奉旨填词”的名号。
 
“大宋第一流行歌手”这个称号,柳永实至名归。

柳永的艳词,还离不开当时的社会大环境,
 
柳永历经太宗、真宗、仁宗三朝,此时政局稳定,社会昌盛,
 
朝廷取消了宵禁,到了晚上,北宋的娱乐场所就光彩照人,
 
《东京梦华录序》记录了当时盛景“举目则青楼画阁”,一抬眼就能看到洗脚城,
 
在那个时代,谁不逛青楼啊?苏轼、秦观、晏殊、欧阳修……当然,还是有柳永。
 
其他人把青楼当钟点房,去青楼只求买醉一场,和歌姬逢场作戏罢了。

只有柳永把青楼当成家,他不似别的男子,垂涎歌姬的美色,视歌姬为玩物。

正所谓公子有才,而小女子有礼,于是就有了柳永和歌姬的传奇故事:汴京两大名姬陈诗诗和赵香香争相养柳官人,江州名姬谢玉英是他的头号粉丝……

▲柳永与歌姬
 

少年才子,惊叹世人。
 
柳永,原名柳三变,是父亲给他取得名,
 
源自《论语》中的君子有三变:远望庄重,近观温和,言辞凛然。
 
父亲期望他成为经国治世的君子,最初他的确不负父望,只是后来成了反面教材。
 
年仅10岁就写下了流传极广的《劝学文》“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勤奋读书,老百姓也可成为王侯将相。不读书,王公贵族最终也会沦落为平民百姓。
 
一个少年就把读书人的出路说得如此透彻,哪怕是现在的成年人,穷其一生,也未见能明白这个道理。
 
柳家是儒宦世家,祖父以儒家名扬天下,生下六个儿子,全都入朝为官,柳三变是名副其实的“官三代”。
 
柳家家风极严,柳三变和两个哥哥,从小就饱读圣贤书,满腹经纶,在老家被誉为”柳氏三杰“。
 
少时学习诗文,柳三变怀着是功名用世之志,
 
谁曾想到长大后,却得了“艳词一哥”的名号。

柳三变的艳词,和醉云楼的花魁虫虫有很大的关系。
 
虫虫原名云容,和柳三变一样都是官家之后,从小在崇安一起长大。
 
他教她读书识字,两人相知相伴,他长成了翩翩少年,她也成了亭亭玉女。
 
虽然那时不懂爱情是什么,但对方都是心中最在意的那个人。
 
后来柳父调任扬州,柳三变跟随父亲去了扬州,分别了云容。
 
这一别,就再无消息。
 
生活有时就是这般阴差阳错。十年之后,两人在醉云楼相遇了。
 
她在台上唱着他的《望海潮》,歌声婉转柔美,带着丝丝的情愫,他听得入迷,总觉得在哪里见过她。
 
 

原来虫虫就是自己寻找多年的云容,他听她倾诉过去:

父亲遭奸人陷害下了监狱,她与母亲赶往上京,刚到杭州传来父亲被处决了,母亲悲伤不已,随父亲去了,留她一人孤苦伶仃,卖身换了银两安葬母亲,以至沦落于此。


柳三变听后唏嘘不已,他看着这张脸,脑海里都是儿时的画面,那时他叫她“容妹”,她喊他“七哥”……
 
《望海潮》在士大夫圈子里名噪一时,杭州知府更是把他尊为为客上座,此时是柳三变入仕为官的最好时机。
 
可眼前这个命运坎坷的云容,让他心疼,这些年他一直在打听云容的消息,一想到这些年她发生了这些事情,就只想好好守护她。
 
柳三变选择爱情,暂别了仕途。
 
而云容也选择了爱情,离开了柳三变。
 
云容懂柳三变的志向是入仕为官,自己的身份只会影响他的仕途,所以,只能快刀斩乱麻,用多年积蓄给自己赎了身,选择离开。
 
醉云楼花魁出去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等到柳三变赶到时,早已人去阁空,留下的只有空荡荡的回忆。
 
这一别,他们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多年之后,仕途失意的柳三变出走京都,那天大雨飘飘,渡河岸上,只有云容来给他送别,柳三变感慨万千,写下千古名作《雨霖铃》:
 
 
明明相爱却不能在一起,青梅竹马最后也只能含恨而终。
 
也许是因为云容,柳三变更能理解那些不幸沦为青楼女子的心酸和苦楚,
 
他同情她们的悲惨遭遇,他眼里流露的是平等、尊重和理解。
  
因此深得歌姬喜欢,他的词经歌姬传唱而名扬天下。
 
苏轼非常倾慕柳永的词,说“一时动听,散播四方”。



柳三变从不隐讳和歌姬的关系,用词记录了封建社会低层妇女的悲惨遭遇,赢得了歌姬们“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的真实声音,
 
只是这声音,士大夫们听不进也听不得,嘴上诋毁柳词,身体却很实诚,私下常常吟唱柳词。
 
正因艳名在外,柳三变连续考了十五年科考都以失败告终。

终于在40岁时考上,眼看就要成功上岸,偏偏仁宗过名册时,就轻轻划掉了他的名字。
 
柳三变执着于功名,但屡次落榜,直到50天命之年,这才终于尝到了中榜滋味。

只是这滋味并不好受,因为中榜之人并不是“柳三变”,而是“柳永”。

那年,太后薨逝,仁宗摆脱了垂帘听政,为笼络天下人才,特开恩科。

柳三变又一次加入到了考公的队列,并化名柳永。

果然,圣上对柳三变这个名字深恶痛绝,考了几十年,都失败了,现在换个名字,却轻松上岸,还考进三甲。

他终于明白:皇上宁愿要一个没有名声的柳永,也不要一个艳声在外的柳三变。
 
也罢,此后就做一个寂寂无名的柳永,也未尝不可。
 
世人皆知柳三变是浪子词人,却不知他也是勤政为民的名宦。
 
就算柳永中了进士,但在士大夫眼里,他依然是不入流的俗人,把他派到外地做地方官。
 
即使年事已高,柳永依然事事亲为,勤劳勤勉,关心民生。
 
出任盐场官时,他看到盐民日复一日的劳苦工作,依然活得艰辛,
 
有感而发写下《鬻海歌》,揭露了当地官商结合,压榨盐民的丑恶行为。
 
宋元方志把他列入名宦一类,想来原因也正是这个。
 
但在权贵眼里,哪怕柳永政绩再好,只能算个流量明星、戏子而已。
 
不会对他委以重用,更不会让他进入正史,宋史没有他的传也就不足为奇了。
 
柳三变一生多才多情,玩世不恭,可也是一位至真至纯之人。
 
世人都认为柳三变写的是男欢女爱之词,可男情女爱,除了肉身爱,还有超越外表、感官和成见的灵魂爱,可惜大部分人只看到肉身爱。
 
读柳词,看似写的是灯红酒绿、醉生梦死,
 
其实在繁华背后,是社会最阴暗的角落。
 
他的词,蕴藏了人性的良知。
 
只是那个时代容不得一个真性情的柳三变,只容得下一个不起眼的柳永。


关于柳永的死,正史上没有记载,能查到的都是一些地方志和野史,
 
因此传出了不同的版本,可我更愿意相信这个版本:
 
柳永去世后,一贫如洗,全汴京的歌姬纷纷自发为其凭吊,凑了钱财,



为偶像柳官人举行了隆重的出殡仪式,出殡那天哭声震天,
 
一个个歌姬排成长队,泣不成声。此后每年都会去凭吊,谓之“吊柳七”。


从来没有一个人,能为社会最低层的女性发声,
 
也从来没有一个人,死后让天下歌姬声泪俱下。
 
除了柳三变,只是世人只知道他的风流,却不知道他的真性情。

纪录片视界
跟随纪录片视界,尽享世界之奇秒,欣赏从宇宙到地心深处的奇妙境界! 原:BBC纪录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