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兆汶|【观诗微语】璞玉可琢

文化   2024-10-12 05:29   山东  

王琪钰,泰安市岱岳区开元中学2021级16班学生,品学兼优,尊敬师长,爱好阅读和写作。她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月9日上午,孙学丹老师转发给我一首她学生王琪钰的五律习作,让我指导一下。指导我不敢,说一下我的粗浅感受吧!
先看原诗:

江流载天地,凭栏倚西楼。

舟发沧海里,西坠明月头。

精魄凌秋水,摇动碎玉波。

但披霜一鹭,顾影独自浮。

全诗可直译为:江水流淌于天地之间,“我”在西楼上依着栏杆张望。一叶扁舟从大海里驶出,西天的那轮明月将要落下。精神气魄碰触到秋水,将这秋水摇动,使其碎成一缕缕的波纹。只见一只披着露霜的鹭鸶,不时地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独自在水上游浮。


纵观全诗,我的整体感觉是意境阔达苍凉,情感孤寂悲怆,写法灵活有度,语言基本流畅。


批文入情 寻幽探微

1.意境优美

该诗依次出现了如下实物意象:江流、天地、栏、西楼、舟、沧海、明月、秋水、玉波、霜、鹭。此外,还有一个虚幻的意象“精魄”;最关键的是还刻画了一个未出场的意象,即抒情主人公“我”。如此,众多意象,绘就了一幅茫渺寂寥的意境,营造出了一幕格调低沉的抒情氛围。


应该说该诗意境真的很美,是一种苍凉的凄美:某一个秋天的月夜,“我”在西楼的阳台上凭栏张望,不仅看到了大江、大海及舟船 ,还看到了身上落满霜露的鹭鸶在水上独自浮游。这空旷、渺远、寂寥的意境,满足了稍有文学修养、尤其是容易多愁善感者的视觉需求,甚或还可引起心灵的共鸣。


2.情感含蓄

该诗的感情基调是孤独悲伤,这以诗中的几个意象为证。

如首联的“栏”,抒情主人公“我”月夜独自凭“栏”倚楼,就说明了心情的不愉快。在我国古代,栏杆最初作为长屋的围栏出现,后来成了各种起防护作用的建筑元素。因为栏杆有空间的隔离功能,即常被用来寄托诗人的别离、思念与悲伤。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开始将栏杆引入诗词,使其成为了文学作品中一种常见的抒情意象。不必说先前李煜的“独自莫凭栏”、温庭筠的“独自凭阑干”,也不必说后来纳兰性德的“雕阑(栏)曲处”。就仅宋词中,出现过“凭栏”、“倚栏”的词语就不下1200多处。如王安石的“月移花影上栏杆”、陆游的“故作凭栏杆”、辛弃疾的“栏杆拍遍”、岳飞的”凭栏处“、柳永的“无言谁会凭栏意”、李清照的“倚遍栏杆”,均常用这一意象抒发愁绪、思念、壮志未酬的悲怆情感。当然,也有借栏杆表达闲适、愉悦情感的,如郭祥正的“游子一凭栏”等,是极少数。


再如“鹭”的意象。白鹭或鹭鸶都是一夫一妻制的鸟类,他们的行动一般都成双成对,如“一行白鹭上青天 ”,可尾联中却写只有一只落满霜露的鹭在秋水里浮游,唯一的相伴的是自己的影子,孤独寂苦之情溢于言表。不难看出,这里明写了鹭的孤独,实是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孤苦寂寞的伤感。


另外,坠、碎、霜、影、自等,都不是阳光、向上的词语,给人的是一种阴冷、疏离、孤独、低沉、郁闷、困顿的压抑感。


当然,诗中也有“江流”“天地”“沧海”等宏阔的词语,但其不仅不能引导人们张眼看世界,反而更让人聚心凝视、品味眼下的一只鹭的孤寂.....


3.写法灵动

该诗写法灵活有度,最明显的有两点:

一是大小交替。有大场面(大江、大海、明月、秋水),有微物体(西楼、玉波、鹭)。

二是静动结合。有静景(天地、西楼),有动画(江流、舟发、坠月、凌秋水、摇玉波、独自浮)。

该诗如此构思安排,使全诗张弛有度,画面感强烈,富有动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4.语言流畅

该诗的语言基本上是流畅的。全诗基本押“ou” 韵,如首联的韵脚“楼(lou)”,颔联的韵脚“头(tou)”,尾联的韵脚“浮(fu)”,读起来基本朗朗上口。首句“江流载天地”是“江流天地外”的化用,可见该生语言迁移能力之强。“凭栏”“顾影”等词语也有化用的影子。颔联对仗也很工整。“凌”“碎”“披”等词语的运用也颇具匠心。


精雕细刻 玉汝于成

1.意象要合理、连贯、聚焦

意象是将物象赋予主观意识的单个语言编码符号,意境是若干意象的有机组合体。一首诗,所写意象要合理,它们之间要有逻辑性。


该诗写了大江写高楼,写了高楼写大海,写了大海及其船舶又抬头看月亮。高楼是否靠近大江、大海,作者是否真能看到它们可不必在意。就是没看到,纯是想象出来的也应该可以;如“门泊东吴万里船”也不一定是真看到的呢!可这顺序,却不合常理。


接着写了月亮又写秋水,写玉波。这玉波怎么看也不像大江大海里的波纹,常言道,海里“无风三尺浪”。所以大江大海里是不会出现这么细微的波纹的。从尾联鹭的“独浮”及上面的“玉波”看,环境极像是河湖。诗中大江、大海有交代,河湖没交代,到底鹭在哪里浮游,令人费解。意象是被限制的观看。作者捕捉意象的过程就是一个观看、监控、选择与分类的影像制造活动。作者选择什么“象”,要受到“意”的制约,是由“意”的表达需要决定的。鉴于此,诗中的“沧海”可以删除。


根据全诗孤寂伤冷的感情基调,行文的思路是否可以这样:“我登上高楼凭栏远望:大河流淌于天地之间,那惨淡的云彩托不住执意西落的月亮。一叶扁舟无奈随风远去,我的魂魄轻触水面,因为是深秋,减少(瘦)了的河水被碰碎形成屡屡波纹,这波纹发出轻微的声音,是在为渐深的秋天低吟吧!再向近处看,一只满身是霜露的鹭鸶不时地看看自己的影子,无目的地在水里独自浮游。


2.韵脚要押韵

该诗颈联的韵脚是“波(bo)”,明显与全诗押的“ou ”韵不合辙。尾联的韵脚是“浮(fu)”,也与全诗韵脚的搭配欠严密。


 3.颔联、颈联要对仗

颔联与颈联要对仗,即各自的上、下句结构、词性要相同,平仄要相对。可颈联的上句”精魄”与下句的“摇动”词性、平仄都不相对,前者是名词短语,后者是动词,词性明显相同。上句的“魄”是四声,下句的“动”也是四声,声调平仄应不同,却一样了,也不符合律诗要求。


4.用词要细斟酌

如“载”在诗中什么意思?“凭”与“倚”是近义词。两词连用是否合适?“头”指什么?“精魄”是谁的?要细慎酌。


5.要有题目

诗词要有题目,题目实在想不出来就写个“无题”,古人早有先例。


综上,作为一名初中生能写出这样的律诗已经很不错了,值得鼓励。瑕不掩瑜,该诗是一块璞玉,稍加雕琢,定将熠熠生辉。应孙学丹老师要求,我试着对该诗作了如下修改,恳请方家指正。

凭栏独望

天地大河流,凭栏上西楼。

残云托坠月,凄风送孤舟。

精魄凌瘦水,碎波吟暮秋。

披霜一雏鹭,顾影独自游。

泰山愚公 2024年10月10日于开元中学

山东作家
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巴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