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在之前的推送中,我们已经多次带大家走进洱海,深入了解了蓝藻这一特殊的生态系统成员。正常情况下,蓝藻在水体中过着“低调”的生活,默默参与着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循环。然而,当环境条件变得适宜时,蓝藻门的微囊藻属、鱼腥藻属和束丝藻属等就会开始大量繁殖,形成我们所熟悉的“水华”现象。
水华不仅影响水质,破坏水生生态平衡,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为此,大理州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指挥部(以下简称“州指挥部”)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开展藻情巡查监测工作,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处置,确保不发生大面积蓝藻集聚。
为确保洱海水华防控及应急处置工作的全面高效推进,州指挥部在全湖范围内设立了75个人工观测点位。各乡镇(街道)及派驻工作队严格遵循既定的工作流程,于每日固定时段内开展人工观测作业,并通过蓝藻防控调度监管平台及时上报观测信息。一旦洱海藻情达到应急响应条件,就会及时调整人工观测频次。此外,派驻各乡镇(街道)的工作队还需在每日上午额外开展一次针对重点区域的专项巡查,确保在藻情初露端倪之际,能够迅速通过蓝藻防控调度监管平台上报相关信息,为后续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窗口。
人工巡查工作主要聚焦于两大重点。一是加强藻情观测。工作队严格遵循州指挥部印发的《2024年洱海流域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并结合气象情况,选择气温较高的时段,围绕辖区内的藻情观测点,分片、分段、分组开展人工巡查,确保实时掌握洱海藻情动态。二是抓实藻华防控应急处置准备工作。针对辖区藻情实际,按照《2024年洱海水华防控应急处置工作方案》要求,及时组织蓝藻防控技术培训。一旦发现藻类聚集现象,立即上报,并督促街道迅速启用相关设施设备,确保藻华防控“打早、打小、打了”。
每天上午10点至12点,我们会对数字洱海监管服务平台55个视频点位的近岸地带进行线上巡查。在巡查过程中,一旦观测到蓝藻异常情况,会立即进行截图保存,并将相关图片上传至蓝藻防控调度监管平台。
通过线上巡查与人工巡查相结合,汇总后的藻情日报将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以便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此外,巡查频次也将根据洱海蓝藻水华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确保防控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为及时高效掌握洱海藻情的发展态势,州指挥部运用无人机航拍巡查技术开展洱海重点湖湾藻情观测。目前,在全湖范围内共设置了21个观测点位,在蓝藻防控期间,定期对这些点位进行航拍巡查。一旦洱海藻情达到应急响应条件,州指挥部将组织技术人员每三天开展一次无人机航拍巡查,或根据实际情况加密观测频次。通过定期开展无人机航拍巡查,州指挥部能够及时掌握藻情异常区域面积及优势藻种等情况,并为后续的分析研判和应急响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在作业过程中,无人机能快速覆盖并有效观测重点湖湾水域,识别藻情异常区域及优势藻种等情况,并根据藻情灵活调整飞行路线和高度,快速抵达船只难以进入的浅滩、狭窄河道等复杂水域。同时,无人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专业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藻情影像,确保航拍观测工作无死角、全覆盖。
遥感反演技术:
定量获取洱海藻类时空分布情况
为全面反映洱海藻类分布情况,州指挥部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取洱海湖面的动态信息,并结合多元时空数据定量反演技术,及时对影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实现了对洱海湖面蓝藻水华、叶绿素a浓度等水环境指标的全面监测。
传统的洱海藻情监测主要依赖于地面观测站点,这种方式通常只能提供局部数据,难以全面反映洱海整体的藻情状况。而遥感技术的应用有效弥补了这一不足,能够在影像采集后3天内迅速上报反演结果。监测数据的及时上报,使相关部门能够迅速掌握洱海全湖的藻类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图源:大理文旅
来源:“智慧洱海”微信公众号
编辑:苏巧
责编:邢雅丽
终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