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青年学者科研的可持续性发展
李宏涛1,王刚1
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腔镜外科
通讯作者:王刚,wgilu79@163.com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迭代之速日新月异,其迅猛发展之势不可阻挡。科研作为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其作用愈发凸显。青年学者作为新时代科研的生力军,同时也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主力军,肩负着广泛的社会责任。他们科研能力的提升及成果产出,对学术繁荣与发展将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在科研成果层出不穷、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青年学者在科研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如何促进青年学者的科研方向的正确挖掘及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01
科研的定义
何为科研?从狭义上讲,科研包括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等类型,涉及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撰写以及基金课题申报等一系列活动;而从广义上讲,科研工作的核心目的在于寻找解决方案和解决问题,它运用科学的方法审视并解决现实问题,对问题进行诠释、摒除旧有观念、创建新的解决方案,并通过科学方法验证这些方案的有效性。综合来说,科研是一个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对于临床医生而言,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临床实际应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
02
为什么要做科研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背景下,科研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对于个人而言,科研不仅是维持生计和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也是在与同行竞争时获得优越感的资本,更是个人实力与能力的直接体现。它被视为实现个人职业抱负、与同行拉开差距的关键因素,也是在面对各种职业选择时,决定个体能否成为“主动”选择方而非“被动”被选择方的核心因素。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培养科研思维不仅有助于增强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科研与临床思维模式的深度融合,进而达到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的目的。对于医院而言,科研不仅是推动学科梯队建设的重要基石,更是提升医院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手段。而从更广泛的社会角度来看,科研是提高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它全方位、多维度地促进着人类的健康福祉。
我国外科学界的泰斗裘法祖院士曾言:“如果一个外科医生只会开刀,他只能成为开刀匠;只有既会开刀又会作研究,才能成为真正的外科学家。”从开放手术到腹腔镜、机器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已经达到了胰腺手术无禁区的天花板级水准,但胰腺癌这一“癌中之王”的术后五年生存率仍遗憾地低于13%。然而,随着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术后放化疗、新辅助治疗、转化治疗等多种综合治疗手段正呈现出多元化且蓬勃发展的态势,为胰腺癌患者远期生存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可见,“Biology is the king”仍然是我们要想真正改善胰腺癌总体预后所必须首先攻克的重要课题。
01
科研意识的培养
时至今日,已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学者意识到了科研的重要性,但在如何挖掘科研方向上却显得迷茫和无所适从,这凸显了两个核心问题:1)缺乏正确的方法与技巧;2)过分强调了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两大问题的根源在于尚未形成成熟的科研思维与意识。而培养科研意识,则需从广泛阅读、勤于思考、细致观察、积极交流、注重积累等多个方面入手。文献阅读是获取前沿科研信息的基本途径,对科研思维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阅读文献,不仅可以拓宽视野,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学术动态,还能学习到前人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为个人的科研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发。在阅读的基础上勤于思考,是科研的核心,它要求我们对文献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究,从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判断,转化为个人研究成果的“养料”。与此同时,对研究对象进行仔细、全面的观察,把握其特征及变化,为科研工作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料,是发现新问题、实现科研创新的基础。此外,积极交流也是培养科研意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与其他学者的交流、联系,互相分享经验和想法,并获得他人的反馈和建议,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最后,科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个体注重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归纳,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02
确定科研方向的重要性
科研方向作为个人学术产出集合体的共性和基石,不仅深刻地影响着科研人员的长期关注点和发力方向,为其指明探索的航向,而且在宏观层面决定着科研领域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具体科研项目的实施和成果产出。明确且充满挑战性的科研方向,能够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不断深入挖掘并积极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体系。同时,科研方向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也为科研人员提供了长期的研究积累和学术传承的坚实支撑,为知识的持续产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当研究方向符合科学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时,往往能够引领科研团队攻克学术难题,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相反,如果科研方向选择不当,或者与科学发展的主流趋势相悖,那么科研工作就可能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甚至导致研究的失败。
03
确定科研方向的原则
确定科研方向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的过程,必须坚守需求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四大原则。由于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成果转化以服务临床,因此科研方向的确定应紧密贴合临床的实际需求。通过临床实践,识别当前疾病治疗中的具体问题,结合疾病基础及临床研究的发展趋势,确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满足临床需求的研究方向。同时,从实际出发,提出新的科学假设、模型或理论框架,丰富和发展现有学科体系,寻求理论上的突破;或通过跨学科合作,融合不同领域的技术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而且,创新应基于严谨的研究,科研方向的确立必须扎根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充分的文献调研,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在设计研究方案时,应严格遵循科学研究的规范和方法论,通过实验验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此外,科研方向的选择还应充分考虑现有的资源条件及实验技术水平,确保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得到必要的支持和保障,避免因资源不足导致项目中断或失败。
04
确定科研方向的方法
通常,科研方向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以个人兴趣和专业关注点为出发点,选择持续关注的问题,并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研究方向;2)以所学专业及既往研究经历为基础,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选定新的科研方向;3)充分利用文献和公共数据库资源,从数量和趋势两个直观方面对研究方向的可行性进行评估;4)由导师直接布置,基于其既往或正在研究的科研方向进行进一步探索。
在选择过程中,以下两点建议值得参考:1)借力平台优势。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个人可以借助科室团队的经验和技术,避免走弯路,迅速解决难题,提升研究效率与质量。同时,依托于科室专家对前沿科学的敏锐洞察力,更好地把握学科发展趋势,确保研究方向的时效性与前瞻性。这样不仅能拓宽个人的研究视野,深化研究层次,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还能反过来促进科室的发展,推动学科进步,提升团队的整体影响力;2)合理取舍。冷门研究虽然创新空间大,其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但研究难度大,资源获取也相对困难。相比之下,热门研究方法相对成熟,资源支持丰富,然而竞争异常激烈,这对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常规研究虽然成熟稳定、风险较低,但也可能因创新空间有限而显得吸引力不足。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常规研究中,也同样存在发现新知、创造精彩的可能。所以,确定研究方向时,需根据个人兴趣、团队合作及资源支持等条件,在冷门、热点与常规研究中进行合理的取舍和侧重。
01
坚持稳定、持续的科研方向,执着不懈的追求
医学研究发展迅速,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确立并长期坚持具有稳定、持续的研究方向显得至关重要。通过持续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并深耕细作,不断积累和沉淀自身的优势,从而为科研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此坚实的基础上,我们应进一步夯实研究基础,并以充足的数据资源为有力支撑,确保科研方向的稳定、持续发展。同时,随着科研成果的逐步积累,研究者们能够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科研方向,更好地展现团队的研究特色,并实现研究成果的广泛性和深入性的双重提升。
02
创建团队文化,培养团队精神
“狼的伟大在于团队合作精神”,而良好的团队文化则能激发成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更加投入地参与科研工作。团队秉承着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相互依存、分工合作、取长补短、责任共担、互惠互利。这种文化氛围鼓励交流与合作,增强团队的信任度和默契度,提高团队协作效率。正所谓“独行速,众行远”,面对困难时,团队成员相互支持、齐心协力,不仅能够提升团队的科研实力,还有助于培养团队的凝聚力、进取心,并激发创新意识,从而产出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此外,良好的团队文化和团队精神还能持续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科研工作的长期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供给。
03
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
科研道路漫长曲折,必须要有阶段性的目标和计划。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往往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它不仅能够指导我们按计划行事,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还能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盲目投入和浪费。在科研工作中遭遇瓶颈时,阶段性发展目标也能帮助团队及时评估科研现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科研方法和策略,有效应对不确定性挑战。总而言之,不断实现阶段性目标的正反馈机制是促进科研发展的动力,也是维持科研稳定的方向盘,对于保持科研团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
04
保证持续的科研产出
科研的持续产出是检验团队进步和成果的最直观方式,如发表学术论文、申请课题基金及获得科研奖励等。这些成果不仅能够显著增强团队成员的信心和动力,还能进一步激励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而且,通过持续的科研产出,团队还能够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支持,保持高昂的科研热情,并将新颖的观点与创新性的思维不断转化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不仅如此,持续的科研产出和良好的科研声誉更是吸引优秀人才的重要基石,是展现团队独特魅力和特色化发展方向的重要途径。
05
基础与临床科研并重
临床研究决定了医学发展的宽度和广度,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及患者的数据分析,对现有不同的治疗手段和不同人群进行深入的统计学处理,从而获取更精确、更安全的治疗方法,并有效实现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患者预后的改善。而基础科研则决定了医学发展的高度和深度,它揭示机体病理生理学机制,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确保临床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当今科研与临床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基础与临床科研并重是推动医学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为从临床问题的提出,到通过临床研究进行验证,再到基础研究深入探究疾病机制,并最终实现有效科研成果转化从而反馈于临床,这一过程构成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路径。
06
寻求突破-创新思维与学科交叉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创新思维与学科交叉正逐步成为推动医学科研发展的新方向。通过综合不同领域的团队优势,共同解决医疗领域的实际问题,如医工结合及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深度融合,已成为一种崭新的趋势。学科交叉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界限,实现了跨领域知识的有机融合,极大地提升了科研工作者的创新能力。这种交叉融合不仅拓宽了研究视野,还促进了科研合作,增强了研究团队的整体实力,为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07
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组织
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组织,往往是各领域精英骨干的汇聚之地。加入这样的学术组织,不仅能增多与高水平团队交流合作的机会,还有助于及时把握最新的前沿知识和学术进展。同时,这种外在的压力和挑战也能对本团队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潜能,催生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而提升整体的科研能力。此外,学术组织内部丰富的资源和平台支持,能够显著增强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并提升他们在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为科研人员在未来的工作中赢得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8
与高水平研究中心保持长期交流
高水平研究中心通常能够展现出高度的学科整合特性。与这样的研究中心保持长期的交流与合作,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并吸收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这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与不同领域研究的深度融合,还为新的科研思路的萌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如定期访问与交流、联合研究项目、人才培养与互访、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以及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知识的有效传递。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长期建立的联系和合作具有稳定性,能够为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提供持久而坚实的支持和帮助。
09
敢于向传统、经典的东西说“NO”
在学科循序渐进发展的各个环节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应是一以贯之的。科研的进步要求每位科研人员都勇于对传统和经典说“NO”。“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传统与经典固然承载着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但也可能成为限制思维的枷锁。因此,不满足现状、勇于探索未知,是科研人员应有的态度。唯有敢于质疑既定的观念,批判性地审视现有的理论和观点,方能打破固有的思维框架,推动科学不断前行。
01
研究生培养的意义
从古至今,学生的培养始终是团队传承的核心所在,也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基石,对学院的兴旺发展、学校的繁荣兴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挖掘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养,研究生能够深入学习并掌握专业知识与实践技术,逐渐养成良好的科研素养,并将团队的文化及宝贵的经验传承下去,研究生通常思维敏捷、活跃,具备出色的创新能力,这使得他们能够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有助于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推动科研团队在研究方向上的创新。发掘研究生的潜力和才能,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可为科研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02
与研究生的关系
现代教育体系中,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对于促进团队建设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欧美国家,学生常称呼导师为“BOSS”,但这一称谓更适合于描述欧美实验室项目负责人与雇员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契合中国的教育文化背景,中国的教育文化背景更倾向于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年轻导师常与学生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通过探讨共同兴趣、营造轻松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传统师徒关系强调深度指导与深厚情感的结合,是知识传承与人格塑造的重要渠道,但现实中并不多见。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将朋友与导师角色融为一体,导师以开放的心态倾听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展现专业素养以引领学生前行,同时融入情感的关怀,让学生在尊重与理解中成长进步。
03
如何培养研究生
青年学者作为研究生导师队伍中的新兴力量与核心主体,同时也是科研团队中指导研究生、引领方向的关键角色,其首要任务是为每位学生树立良好的科研道德典范,坚守科研诚信的原则。他们应指导学生以真实、严谨、诚信的态度对待科研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念。在生活、学习及工作中,要由衷地关心每一位学生,这种关怀不仅体现在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关注上,更应深入到他们的身心健康与人生规划之中。鉴于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偏好及能力水平各不相同,应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多给学生机会,允许他们根据个人兴趣与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方法,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遵循“阶段性发展论”的原则,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培养计划与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培养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快速成长。同时,青年学者还应定期听取学生的工作汇报,以便及时掌握其研究进展及遇到的难题,并迅速给予积极有效的指导与建议,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科研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青年学者需积跬步以至千里,不断培养科研意识,精进科研能力,稳固科研根基。秉持开放之心态,依托平台之优势,汲取前沿研究之精髓,力求在创新思维与学科交叉中寻求突破,为研究方向增添新色彩、拓展新边界。同时,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厚积薄发,发挥自身优势,加速科研成果产出,彰显团队特色,不断孕育新创意,方能在这条科研征途上行稳致远,攀登更高之峰。
008268-240914
讲课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推荐 • 阅读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