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中国冬至

创业   2024-12-26 17:33   河南  

★星标★👇“中国企业家学习网

让我们每天第一时间相遇

来源:极物
作者:极物君

冬至,今年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中国人最记挂的节日。


农历新年还在路上,冬至已经欢欢喜喜地打头阵,酝酿着冬腊月的气氛。


“冬至大如年”,儿时的记忆里,冬至的菜市场早早就喧闹起来,卖着鸡鸭鱼肉的摊主们招呼着胆大心细的主妇们,各色蔬菜也比往日水灵夺目;当妈妈遇见熟人,即使彼此手上拎着的鱼肉蔬菜快要压歪肩膀,也要各自心照不宣地打个招呼:“今晚冬至,孩子回家吃饭!”


图|哎呀小新酱 ©


吃饺子,是北方人一年四季的日常,却依旧在冬至雷打不动地出场。南方人的甜汤圆,在冬至日也格外的甜,咸汤圆也分外的鲜。南北的吃肉主义者,也在冬至这天名正言顺地喝着羊汤,煮着鸡汤数着九。


中国人的冬至,总有一种滋味让你口水满贯,热泪盈眶。


图1、2|叮叮笑笑生 ©


01

南方人的冬至
到底有多糯


捣米做汤圆,人间小团圆。旧时宁波人做汤团,是极隆重的大戏。外婆事先挑好糯米,淘洗干净,爸爸再用石磨把糯米磨碎。另一边,妈妈则用小石臼碾碎刚刚炒熟的芝麻,拌上生猪油、绵白糖,反复揉搓成一个个乌黑的小圆子。等到冬至夜,家人便围坐一团一起裹汤圆。



即使如今大石磨消失了,但那块用大块肥膘熬成的猪板油,仍是宁波汤团不变的灵魂。一颗白胖胖黑洋酥,咬破一口,猪油黑芝麻馅饱满细腻,米道嗲嗲的。


图|啥都想会一点的小黑 ©


宁波人也馋一碗番薯汤果,“汤果”是实心的小圆子,煮汤果时加入的酒酿,宁波叫“浆板”,“浆”跟同“涨”,寓意财运和福运高涨。喝完一碗番薯汤果,能把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


图|设计师*燕燕* ©


台州人的“冬至圆”,甜的叫“擂圆”。“擂”字,在当地方言是“滚来滚去”的意思。一个个在手心搓圆的丸子,丢进锅里咕嘟嘟地煮开,然后在黄豆粉、芝麻粉、红糖混合物里尽情地滚一圈,便香甜软糯。


福州的“搓细”云南的豆面汤圆一样,都是糯米、豆面和糖一起甜蜜出道的组合。


图3|草西猪猪 ©


江浙人除了是忠实的甜党,对咸汤圆也情有独钟。


金华土汤圆,用猪肉、竹笋、豆腐干裹成的“胖蝌蚪”似的模样,在点缀着青葱、浮着酱油和猪油的汤水里游呀游;荠菜鲜肉汤圆,则以荠菜的鲜美、肉丁的咸鲜和猪油的润泽,统一了苏南浙北一带的口味。



 图1|麦子和夏天 © 图2|橙咚咚咚呛!  © 


除了把“糯”团进汤圆,苏州人也把对糯米的热爱,酿进冬酿酒里。


冬至的前一天,大早上就能看到老苏州们拎着各式家伙,八仙过海一样排队“零拷”。这种苏州独有的冬酿酒,是取深秋桂花,再取上等糯米,经过两次发酵,最后放入腌好的糖桂花制成的,入口甘甜,隐隐地有桂花幽香。


图|無言的言 ©


一颗南方团子,浙南地区的人叫冬至圆,苏州人叫汤团、冬至团,潮汕地区则叫冬节丸


潮汕人冬至夜搓好的冬节丸,要到第二天早上祭完祖先神明才能吃到。“汤丸唔食天唔光”,孩子们盼这碗甜丸,常常馋到天没亮就醒来好几回。


图1、2|《潮大片》 ©


除了黏黏甜甜的汤圆,潮汕的“粿”、客家的“粄”、粤西的“籺”、江南的“年糕”和湖南的“糍粑”,也把自己对糯米的热爱直接写在名字里。


用粿与神明对话,是专属于潮汕人的仪式感。冬至这天,蒸出来的甜粿如琥珀般红亮,空气里都是糖的甜蜜和粿汁的清爽,但再香的粿也不能抢第一口吃,循例必须先敬神明;菜头粿则咸香可口。拥有众多渔港的惠来人还会做一种叫“冬至茧”的米粿,瘦肉碎加虾、香菇、鱿鱼干、鳗鱼干和蒜苗,鲜甜的滋味早已烙在心底。


潮汕的粿,是大人借着神明的名义给予孩子一生的守护和厚爱。


▲ 裹着蛋液煎的甜粿。(图|忠少 © )


客家人的冬至,是要留给萝卜粄的。将冬日当季的萝卜切成丝,再配以自己家晒制的腊肉、腊肠、香菇和虾米做成馅儿,裹成白白胖胖的萝卜粄,蒸熟后鲜香软糯。


在粤西茂名,当地人过冬则流行煮籺。半月形的鸡冠籺,里面的韭菜炒猪肉、花生和虾米馅儿装得满满当当,沿着皮缝将籺皮捏紧,像个放大的饺子,又形如鸡冠。最后放入鸭汤里煮,糯米粉团油润顺滑,鲜香可口。


▲ 客家萝卜粄,也有叫菜包粄、细粄。梅州另有一种把萝卜丝、五花肉和虾米混合,加入粘米粉撮匀蒸制,也被当地人称为萝卜粄。(图|-y1shan © )


广东的台山咸汤圆,则是一定要加沙虫的。



江南人把对糯米的爱,团成圆,也捏成块。


杭州人的冬至绝对是最黏的。早餐是芝麻粉拌白糖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上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



霜降后的大头菜鲜甜无比,配上宁波人的水磨年糕也是一绝。冬至前夜,宁波人会将大头菜烤熟后焖在锅里,越是软绵入味,越能凸显年糕的糯和润。当雪白剔透的年糕被染上金黄,便有热乎的鲜咸滋味在心头。


图1|《舌尖上的中国》 © 图2|慈溪本土文化 © 


冬至最瓷实的“糯”,还得是一碗温暖的糯米饭。


赤豆糯米饭,嘉兴人的挚爱。传说疫鬼最怕赤豆,所以冬至吃赤豆饭可驱邪防鬼。糯米与红豆交织出沙沙糯糯的口感,腊肉、葱花和花生米的加入,则让糯米饭多了一份咸香。


图|温暖向阳sunny © 


广东人端出一碗腊味糯米饭,腊肠酒香丰腴,虾米香菇鲜美,糯米温暖油润,吃完整个人都“暖笠笠”。吴川人则要把温暖升级,凑齐数十种奇香的姜,做成一碗黄澄澄,油亮亮的姜饭,一口下去准能嘴唇发烫,手心冒汗。


图|叶辵Utopia © 


02

被饺子统治的北方

最好吃的馅儿,在家里


全宇宙的人,都知道北方人爱吃饺子。甚至为了吃顿饺子,特地过个节。


酸菜猪肉馅在东北孩子心中拥有难以撼动的地位。初冬晾晒、腌得金黄脆嫩的酸菜切成丝儿,与猪肉融合,酸菜化解了猪肉的厚腻,发酵后既保留了蔬菜的脆爽,又带有丝丝酸甜,很是圆满。


鲅鱼、墨鱼、黄鱼、海肠、海胆……山东人整个把渤海的鲜美都包进了饺子里;


图1|图虫创意 ©  图2|《开动吧!海鲜》 © 


没有茴香的北京饺子就像失了主心骨。茴香,回乡,茴香饺子那摄魄的香气,是可以引着北京孩子的灵魂回到故乡的。


图1|大思想家李继生 © 图2|金色肖像 © 


陕西的酸汤饺,宁夏的粉汤饺,红亮的汤汁味美;内蒙的牛肉饺、新疆的羊肉饺,甘肃的土豆饺……各地的物产各显其味。


但就像梁实秋先生说的:“最好的饺子机器应该是人。”最好吃的饺子,永远是家里包的。


和面、擀皮、剁馅、包捏、煮饺子,一家人忙成一团,却乐在其中。


图|图虫创意 © 


凉开水和面,一双温柔而有力的大手把面团揉得柔滑抱团。硕大的面团又被擀面杖驯得服帖,乖巧地变成中间厚四周薄的饺子皮儿;猪肉茴香、猪肉白菜、羊肉胡萝卜、牛肉大葱……今晚吃什么饺子馅儿,完全取决于菜市场能买到什么新鲜菜。


图|图虫创意 © 


把饺子一个褶一个褶地捏得整整齐齐,皮要捏得紧,馅要包得足,包好的饺子从中间开始摆放在篦子上,意思是拴财、圆满、圈福。


图|图虫创意 © 


03

最盛大的羊汤派对
在冬至


北方人来说,没有羊汤的冬至,也是不值一过的。


内蒙古的羊汤,讲究三料、三汤、三味。三料里,“三红”是主料心、肝、肺,“三白”是副料肠、肚、头,熬的是一碗豪放,吃的是草原的天然馈赠;三汤即原汤、清汤、老汤。三味则是调料,春意葱茏的香菜末儿,红灿灼目的辣椒面儿,洁白晶莹的盐。一碗羊汤,就是让身体回温的最快方式。


东北人喝羊汤必须得用铁盆,而陕西人民吃水盆羊肉用的“大水盆”,也装得下他们对羊汤满载的热爱;


单县羊汤、莒县羊汤、滕州回锅羊汤、莱芜金家羊汤、青州庙子全羊汤、临清热羊肚、德州羊肠子……山东省内羊汤的丰富度,就足以引发一场内战;


图1、2|龙少 © 


天津人喝羊汤必配腐乳、麻酱、韭花,一碗青红相间的乳白羊汤,斑斓至极;


往中原地区走,河南烩面、羊肉泡馍……羊汤则赋予了主食鲜味。


图 | 图虫创意 © 


相对于北方人民把吃羊肉当日常,在南方,煮羊汤更像冬日的特定派对。


四川简阳,一座为羊汤而生的城市。用煎得两面焦黄的鲫鱼、猪棒骨和羊骨一同熬汤,是简阳人对“鲜”直白而精妙的理解。


羊肉、羊杂经猛火爆炒后入汤炖煮,一碗白璧无瑕的羊汤,简直鲜得打脑壳。羊汤咕嘟咕嘟下肚,头皮微微冒汗,肚子里早已盘踞了一团暖云。


图1、2|《沸腾吧火锅》第2季 © 


贵州羊肉粉,以贵州黑山羊熬制的羊汤底是灵魂。遵义羊肉粉,一碗微酸的粗米粉,吃的是一个原汤原味。水城羊肉粉,用羊油熬制的油辣椒和肉汤一起裹着米粉,浓郁鲜香;兴义羊肉粉,则酱香浓郁。


图|耙耳朵出门啦 © 


江浙的藏书羊肉,底部放肉,中部放肚,最后填满羊肝封盖,独特的烧煮方式,炖得恰到好处;桐乡的酥羊大面,酱汁红亮甜香,羊肉酥烂味浓,一碗羊汤下肚,杭嘉湖便再没有难熬的风雪夜。


图|慢慢 © 


除了羊肉,鸡也是冬至夜的进补滋味。


广东人的冬至,鸡鸭鱼肉一定不会缺席。在广东佛山,妈妈们会在白天备好生鸡、烧肉、松糕等祭拜祖先,祈求“生生猛猛,红皮赤壮,步步高升”的好意头。到了晚上,她们还要操持一顿团圆饭,但无论是围桌吃席,还是打边炉,都足够丰盛美满。


图2|风一样的婶子 © 


“冬至数九,鸡不离口”,冬至这天,南京人也会准备一锅热腾腾的黄油老母鸡汤来御寒,而且会“一九一只”,吃到九九结束,他们相信,能从容吃鸡的人,一定有耐性等春天翩然而至。


图|可李福 © 


冬腌风腊,冬至日,湖南、湖北的人家里也早已悬挂起熏肉腊肉。吊挂堆叠、红润喜庆的腌腊总能给人一种踏实感:“这个冬天有着落了”。



中国的年节,都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到一个概念:中国人依恋着提供食物、连结人群的土地,土地是中国人的根系。每一个节气,都是人们对土地的感恩,对根系的感恩。


农耕时代,冬至是极盛大的祭祀日,出于淳朴的热爱,人们总会把不厌其烦地安排过节仪式,亲手制作最好的食物礼敬神明。


图1、2|LowwhyBBoom © 


如今,吃饺子和汤圆不再是奢侈的事,随着年轻一代离开了土地,进入城市生活,年节时家里和面做饺子、磨米包汤圆、祭拜祖先神明的仪式也只剩老一辈才熟练。


我们偶尔也会感叹,过冬至的人越来越少,冬至会不会被遗忘在这急景流年里?


但我想,只要我们还在这天追寻一口有妈妈的味道的饺子,还在固执地偏爱着一口家乡味的汤圆,我们便可以坚定地回答:冬至仍在。


图|图虫创意 © 


谢谢你看完文章,还请点亮【赞】+【在看】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星标★👇“中国企业家学习网

让我们每天第一时间相遇

中国企业家学习网
为决策者提供绿色参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