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好吃、好色,却活到了82岁

创业   2024-12-29 17:27   河南  

★星标★👇“中国企业家学习网

让我们每天第一时间相遇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作者:海边的渔车夫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有这样一位诗人——

他天资聪颖,却极尽顽皮;

政绩卓著,却在壮年选择辞官;

是诗词大家,又对美食、养生颇有研究,活到了82岁。

既有文人的细腻情感,又有士人的傲骨风范。

虽是生活在清代,却懂得尊重女性,欣赏女性的才华。

没错,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写出了《随园食单》的清代大诗人——袁枚。


01

天资聪颖

但爷不想当官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三月二日,杭州府钱塘县东园大树巷的一所宅子里,一名婴儿呱呱坠地。

宅子男主人袁滨游幕四方为生,女主人章氏受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

在不富裕却充满温馨的家庭里,这个婴儿茁壮成长了起来。

他,就是袁枚。

袁枚小时是个聪明蛋儿,且十分调皮。

大家都读过他那首著名的《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位大诗人最真实和本初的模样,就是那个天天在山野中唱歌捕蝉的小孩。


七岁,袁枚开始向私塾先生史玉瓒学习四书五经,当时他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捉弄老师。

一次,史玉瓒的父亲到学馆,袁枚看到老师的父亲缺了一颗牙齿,灵机一动,即刻向史老师请教“孺子牛”的意思。

缺了牙齿的人,在外形上会让人联想到没有牙齿的老牛;这一问,根本就是在揶揄老师的父亲。

史老师明白他的意图后虽有些恼怒,但也发作不得。

索性让袁枚以“孺子牛”作对子,结果袁枚不假思索地回答——老甲鱼。

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尽管他如此顽皮,学习上却毫不含糊。

老师不在时,他带头玩耍,老师回来,要求背诵的内容他总能第一个背出来,且没有错字、漏字。

就是那种最“遭人恨”的学霸。

青少年时期的袁枚对很多事情也有自己的见解。

12岁时,老师史玉瓒问袁枚有什么志向?

袁枚挥笔就写下——“每饭不忘惟竹帛,立名最小是文章”,尽显其不凡志气。

史玉瓒诵读了几遍,缓缓抬头,目光如炬地注视着这个12岁的学生,向他高高竖起了大拇指。

接着说:“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所有的辉煌都会灰飞烟灭,只有文字能够留下来。将来官做不做都没有关系,但文章一定要好。”

袁枚用力地点了点头。


后来,24岁的袁枚在科场上一路过关,成了二甲进士。

为官任上,袁枚秉承的原则就是“问心无愧,济世安民”。

当时,江苏沭阳的水利设施状况极差,百姓生活困苦。

袁枚到任后,先是整理材料上报朝廷,争取到了治理资金,又挑选了经验丰富的吕又祥负责工程。

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六塘河得到有效治理,袁枚也完美地展示了自己的治政能力。

与此同时,袁枚为官极讲原则,绝不被风气所裹挟。

当时,江宁将军岱林布手下的旗丁张升在收租时敲诈勒索、拘拿人质,袁枚为了主持公道,毅然下令责打张升。

这件事在官场中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旗丁在当时有特殊地位,汉族官吏通常不敢得罪他们。

但袁枚不管这个,你违法这么严重,打一顿算是轻的。

袁枚毫不畏惧,但也因此踩到了官场的红线。

此后袁枚虽政绩卓越,却一直没能升迁。

有人劝他不要太古板,只要“圆融一点”那日子可以过得更滋润,仕途也会更通达。

结果袁枚丢下一句——“我不当官奴”。

不喜欢爷就不干了,仕途留给别人。

于是40岁时,袁枚辞官归去。


02

搞搞美食,写写小说

在江宁任上时,袁枚偶然得知小仓山附近的隋园欲出售。

他心生喜爱,以三百两银子将其买下。

秉持“随之时义大矣哉”的理念,他将“隋”改“随”,寓意顺应自然。

之后,袁枚亲自参与随园的改造,依据地势,在矮处栽树、坡上种花、坎上架桥、路上铺石、坑中引水成池,在平展处设置石桌石凳,让竹子自由生长。

历经半年多时间,随园初具规模。


乾隆十三年(1748年),辞官后的袁枚住进了他三年前买的园子里,这一住,就是近五十年。

在随园生活期间,袁枚对美食的追求和研究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他强调就地取材,注重食材的新鲜和本味。

随园中的花果、野菜、鲜笋等都成为餐桌上的佳肴;

在烹饪技巧上,他要求厨师掌握火候和调味,追求食物的本色本味。

他的《随园食单》里记载了一道菜叫“鱼圆”。

需选用白鱼和青鱼,在案板上用刀把肉挂下;

再与猪油、豆粉搅拌,揉捏成团。

等到要吃时,倒入鸡汤或者紫菜汤。

一道菜,兼具鱼的鲜香嫩滑,还非常开胃。

除了鱼圆,还有著名的虾油豆腐和蒋侍郎豆腐。

虾油豆腐的烹饪方法,是用陈虾油代替清酱来炒豆腐。

豆腐必须两面煎黄,油锅要烧热,用猪油,还要加葱和花椒。

蒋侍郎豆腐则是先把豆腐两面的皮去掉,每块切成十六片,晾干。

然后用猪油熬,等到有烟冒起的时候再放入豆腐,后撒一小撮盐花;

翻面,再加入一杯甜酒和一百二十个大虾米。

这样煮出来的豆腐,吃完后神清气爽,唇齿留香。


除此之外,袁枚还提出了许多先进的饮食理念。

比如反对重菜品而不重技术,他认为豆腐煮得好远胜燕窝;

强调食物要恰当搭配,荤素得当,还要控制好咸淡。

妥妥的养生大师一枚。

并且,在吃方面第一个批评火锅的人其实不是蔡澜先生而是袁枚,他说火锅像一锅乱炖,汤料也仅有辣与不辣之分,缺乏独特的韵味。

总结来说,就是——过于简单粗暴。

这种观点在当时的饮食文化中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也反映了他对美食的态度。

除了吃,袁枚还创作了小说《子不语》,专讲鬼神怪异之事。

这本书是清代最早记载“僵尸”的典籍之一。

里头袁枚不仅记载了僵尸这种怪物,还给僵尸做了分类。

所以后来有个香港影人说,林正英先生那些“僵尸电影”的正统,最早可以追溯到袁枚这里来。

总之,小小随园快乐多,袁枚在这里搞搞美食、写写小说,生活别提多快乐。

而每逢佳节良辰,随园就成了热闹非凡之地,游人如织,熙熙攘攘。

袁枚对此毫不介意,任他们自由往来,从不会加以管制。

还在园门上挂了一副对联:“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在袁枚眼中,随园就是供人欣赏游玩的好去处。

而他也在这随园之内,练就了豁达的心性。

在《湖上杂诗》里,他写道: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神仙的万年不朽,比不上少年的皓齿明眸。

这淡淡的人间烟火气,才是心之所向,安之若素。


03

收女弟子

后来,袁枚还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收女弟子。

在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盛行,女子很少有念书的机会。

但袁枚与众不同,他提倡“闺阁文学”,并在江南一带招收女弟子。

其中金纤纤(又名金逸)就是他著名的女弟子之一。

金纤纤,生长于苏州,自幼对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且聪慧过人。

一日,袁枚游虎丘山,金纤纤恰好在山中与友人谈诗论道。

当得知眼前这位长者便是大名鼎鼎的袁枚时,金纤纤眼中满是惊喜与崇敬。

她赶忙铺上锦垫,请袁枚安坐,随后便迫不及待地请教诗词创作之法。

金纤纤思维敏捷,见解独到,所提出的观点令袁枚大为赞赏。

袁枚见她对诗词如此热爱且颇具天赋,心中已有收她为徒之意。

不久之后,金纤纤托人向袁枚表达拜师的强烈愿望,言辞恳切。

袁枚欣然应允,自此,金纤纤正式成为袁枚的女弟子。


此后,金纤纤在袁枚的悉心指导下,诗词创作水平如火箭飞升。

她的诗作情感细腻,意境悠远,比如这首《晓起》——

风铃寂寂曙光新,好梦惊回一度春。
何处卖花声太早,晓妆催起画楼人。

先以风铃的静谧和曙光初现,营造出一个宁静而清新的早晨氛围。

后到市井的卖花声和晨起梳妆的情景。

既清新脱俗,又不乏哀感,非常动人。

后来,为了给女弟子的诗词一个展示的机会,乾隆壬子年间,袁枚在西湖畔的宝石山庄筹办了一场湖楼诗会。

诗会现场,才女们济济一堂,她们身着淡雅的服饰,宛如春日里盛开的花朵。

袁枚端坐在中央,面带微笑。

女弟子们依次上前,朗诵自己的诗作。

袁枚认真倾听,不时点头称赞,并对每一首诗作都做了点评。


这场诗会的故事迅速传遍了杭州城。

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许多人对这种男女共同参与的诗会感到新奇与震惊。

一些古板的人认为,女子抛头露面与男子同席论诗,违背了礼教规范,是大逆不道之举。

对袁枚的行为也表示强烈谴责,认为他不过是“好色之徒”。

但也有许多有识之士对袁枚的做法表示赞赏。

他们看到了女性在诗词创作方面的才华与潜力,认为袁枚的行为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性别束缚,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争议声中,袁枚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不为外界的压力所动摇。

他坚信女性与男性一样,拥有追求文学艺术的权利和能力。

湖楼诗会的成功举办,如同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女性文学创作的道路。

此后,更多的女子受到鼓舞,纷纷投身于诗词创作之中,女子学诗的风气愈发浓厚。


04

袁枚AB面

细窥袁枚的人生AB面,不难发现:

一个是文坛之上独树一帜的巨匠,无数人推崇的诗词大家。

一个是生活之中洒脱不羁的雅士。

每一个袁枚,都活得令人钦佩。

他从未攀附于任何一个可助他飞黄腾达的权贵,也从未贪恋功名利禄以求荣华富贵。

始终在构筑独属于自己的心灵桃源,一辈子肆意潇洒。

人生或许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正确答案。

有人执着于事业成功,有人想要身家亿万。

但其实最终,你会发现,能够自洽且快乐地过完一生,才是真正的潇洒与福分。

我们真正拥有的,只有这年华。

所以,朋友,不要再浪费时间在内耗与烦恼上了,去游玩,去观景,去吃好吃的,去做你想做的事。

不必过分在意外界的责难。

希望故事的最后,我们都白发苍苍之时,你能像袁枚那样,坦然而愉悦地说出那句——

“不羡神仙羡少年。”

谢谢你看完文章,还请点亮【赞】+【在看】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作者简介:海边的渔车夫,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星标★👇“中国企业家学习网

让我们每天第一时间相遇

中国企业家学习网
为决策者提供绿色参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