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现存的那些「三国遗迹」!

文摘   2024-11-23 12:42   江苏  

最近,秦淮区发现张昭墓,让南京又掀起了一波三国热。我赶紧就把一直想写的“南京三国遗迹”这个选题,提上日程。

和大家一样,因为一部《三国演义》,我对三国时期的那些人物,是最熟悉不过的了,不过以前却没从来没注意,孙权的大本营在哪。

后来再稍微了解了一下真实的历史才发觉,和《三国演义》中的剧情不同,因为是东吴国都的关系,其实南京在三国时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很深的存在感。

而且虽然年代久远,很多历史建筑不再,但南京还是有不少三国遗迹的,只不过很少正式宣传过。

这回,借着张昭墓的热度,我也趁热打铁一回,给大家梳理一份“南京三国遗迹”,让喜欢三国的朋友,来南京时能更好的游览这边的三国历史。


紫金山孙权墓

三国两晋时期南京帝王的陵墓,大多修建在都城的周围,或者南京周边城市。



三国东吴的掌权人孙权定鼎江东,死后就葬在南京东郊,史称蒋陵,现址是南京紫金山明孝陵梅花山内。


南京还在孙权墓附近建造了一处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


图源:小红书博主@水上书


吴太祖孙权,又称吴大帝,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是三国时代孙吴政权的建立者,也是第一个定都南京的帝王。


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便发生在他掌权时期。


图源:小红书博主@小叶同学


太元二年(252年),孙权病逝于建业宫中,享年71岁。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俗称孙陵岗。


他的皇后步氏、潘氏及太子孙登也葬在这里。


图源:小红书博主@水上书


据传,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在钟山一带建造孝陵时,曾曰:“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因此孙权蒋陵被保留了下来,仅搬走陵前的一对石麒麟。


如今建有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及孙权故事园,供后人凭吊。 


图源:小红书博主@大咖说南京


民国时期,人们在孙陵岗遍植梅花,将孙陵岗改名为梅花山,如今已成为人们赏梅佳处。


历史上对孙权蒋陵记载不多。随着时代变迁,孙权墓也无遗迹,因此,我们无法了解陵墓建筑的详细情况。 


幕府山丁奉墓

三国东吴丁奉墓,出自南京幕府山南麓的五佰村项目地块。

该项目地块位于南京市地下文物重点保护区“幕府山古墓葬群区”范围内。

图源见水印

丁奉墓最早于2019年下半年被发现,2020年5月正式进场进行挖掘,目前暂未对外开放参观。

经过半年挖掘,前后一共发现了古代墓葬10座,其中4座东吴砖室墓保存较好,方向基本一致,东西并列排列,因此推测是家族墓。而联排的4座墓,3号墓是丁奉和他妻子的合葬墓。

M5前室青瓷器物(图源见水印

确定墓主身份的是由4块墓砖组合而成的墓志。上面刻着:

建衡三年八月十六日,良月吉日,大男使持节左军师右大司马,徐州牧左护军无难右部都督,大将军安丰侯庐江安丰丁奉,今于幕府山立冢宅葬从天买地从地买宅雇钱三百万……

砖地券图源见水印

墓砖上的铭文还写道:丁奉的妻子离妃辞世20年后,丁奉辞世,和妻子合葬在一起。

如果说张昭是东吴的“首席文臣”,那丁奉则是公认的“江表之虎臣”。

金比翼鸟步摇挂件(图源见水印)

丁奉骁勇善战,戎马一生,纵跨整个东吴时期,历经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位君主,在刀光剑影中见证了三国的兴衰存亡,堪称“孙吴长城”。

丁奉去世后九年,东吴灭亡。


南部新城张昭墓

继丁奉墓后,三国东吴另外一个重臣—张昭之墓,也在最近被发现。


张昭家族墓

11月7日,南京考古对外宣称,已于秦淮区南部新城油库公园项目地块内,发现了东吴张昭家族墓。

据了解,2022年7月至10月,为配合南京市南部新城油库公园的建设,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项目地块开展了考古勘探工作。并在勘探期间发现其地下埋藏有大量古代墓葬。

张昭墓

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于2023年11月起对该项目地块内勘探发现的墓葬进行考古发掘,并发现了东吴张昭墓。

在张昭墓附近,还发现其他七座同时期的砖室墓,这些墓葬以M171为中心,自西向东分布,并设有复杂的排水系统,共同构成张昭家族墓地。

张昭家族墓出土的金印
另外,这次发掘共清理出由汉至清代墓葬395座,以明清土坑墓居多,出土瓷器、铜器、陶器、金器等遗物300余件。

张昭是东吴朝廷的“首席文臣”,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他是东吴的忠臣和智者,为东吴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有人认为他过于保守和谨慎,缺乏开拓精神。

央视版《三国演义》截图,张昭

《三国志》中记载,张昭,字子布,三国吴彭城人(现徐州)人,少好学,善隶书,通《左氏春秋》。汉末大乱,张昭渡江投奔了孙策,被任命为长史、抚军中郎将,辅佐孙策平定江东。

孙策临终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希望他能全力辅佐。孙权每次出征,张昭都会镇守后方。

电视剧《三国演义》里的张昭

张昭性格刚直,对孙权直言劝诫,孙权对他又敬又畏。

孙权即位后,准备设立丞相,大臣们推荐张昭,但孙权内心对张昭有所不满,先后用孙邵、顾雍二人为相,而封张昭为“娄侯”。

嘉禾五年(236年),张昭辞世,享年81岁,谥号“文”。


石头城遗址公园

石头城也是南京现存的重要三国遗址。


都知道南京的称号很多,例如石头城、石城一类的称号,便是因东吴而得。



石头城遗址现已被南京改造成一处开放式公园,位置就在鼓楼区虎踞路87号,与清凉山、国防园和清凉门同处于一处景区。


六朝时,长江尚未改道,石头城所在的石头山一面濒临长江。滚滚长江直逼石头山西南麓,江水冲击拍打,形成悬崖峭壁,成为阻北敌南渡的天然屏障,石头山也因此成为了军事重镇。



因而早在战国时期,南京的石头城便建有城池。那是在楚国打败越国后,楚威王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于峭立江边的“石头”(今四望山)建城,曰金陵邑,但后来并未因此而成功。


三国时期,魏汉吴分立,孙权在定都南京的同时,也看中了石头山的军事地理优势,便在楚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作为江防要塞。



此后数百年间,这里成为战守的军事重镇,南北战争,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一直到南朝时,石头城作为保卫都城的军事要塞的地位依旧未变。


不过到了唐代,随着江水日渐西移,石头山的军事地位也逐渐降低。到了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已几乎是个废城。



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石头城却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活了下来。



尤其是唐朝之后,以“石头城”为主题的怀古诗作层出不穷,这最终使得石头城由一处废城,转型成为了金陵的一处经典的观光胜迹。


到了南唐时,石头山因清凉寺的到来而改名为清凉山,这里一度还成为了南京的佛教圣地,且香火旺盛。



1970年代末,南京在开辟城西干道(虎踞路)时,为降低路面高度,挖掘山体,彻底将清凉山一分两半:


虎踞路以东部分恢复为清凉山公园,山上有清凉寺、扫叶楼、还阳井、崇正书院、翠微亭、驻马坡等古迹;



虎踞路以西清凉山部分划为石头城遗址,包括其南北的悬崖峭壁和一段明城墙。


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南京对南京清凉山公园内六朝石头城北垣遗迹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孙吴时期的顺城垣砖铺路面等,展现出石头城不断修缮、传承使用的历史过程及六朝城垣的建筑特征。 


清凉山武侯祠、驻马坡

因一部三国演义,诸葛亮在国人的心中,早已是位半人半神的历史人物。而他说的话,自然也是被无比推崇的。

纵观诸葛亮一生,说过很多名言名句,这其中还有对南京的那句经典点评:钟山龙蟠,石头虎踞。

清凉山公园内的武侯祠


自此,“龙盘虎踞”变成了南京的代名词,而诸葛亮当年来金陵找孙权商讨联手对付曹操时,其所到之处和临时居所,也成为了南京当下一景。


如今的清凉山驻马坡 摄影:蒋亚威

这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清凉山上的“武侯驻马坡”。据说,这是武侯诸葛亮出使东吴期间,途经石头山驻马观望,后人于此立石纪念,曰:诸葛武侯驻马处。

自此,诸葛武侯驻马坡也就成为著名的六朝胜迹,流传千古。历代诗人歌咏无数。直到晚清,驻马坡前仍遍种诸葛菜,令人睹物而思情。


1984年,当代书画大师刘海粟题写“驻马坡”三个石刻大字,镶嵌在清凉山绿荫中。

石刻旁建有“驻马亭”,亭内立有一座典故碑,记述了驻马坡及龙蟠虎踞石头城的故事,沿驻马坡而上,清凉山面壁上雕刻有一组孙权、诸葛亮、鲁肃共商抗曹大计的浮雕。


其实《三国志》等正史中,都没有诸葛亮曾经到过南京的记载,更别提“龙盘虎踞”这种说法了。而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的地点也在柴桑郡(今九江西南)。

也没有足够的史料证明,是诸葛亮建议孙权定都南京。倒是有种历史说法称,是孙权自己看中了南京,因为即方便向北扩张,离原来的老家又近。


不过民间百姓可不管诸葛亮到底有没有说过哪些话、做过哪些事,只要符合民心,那一定要将其流传下来,甚至制作各种纪念碑。

除了清凉山驻马坡外,南京过去还建有多个武侯祠。比如传闻诸葛亮出使东吴时,便住在现在的军师巷那一带,为了纪念诸葛亮,此条路便更名为军师巷,在过去这条路上还建有武侯祠。

图源:苏友视界

乌龙潭公园东南隅萍聚村在晚清时期,也曾为了纪念诸葛亮修建过武侯祠,不过现在赢。


建初寺

建初寺位于南京秦淮区应天大街396号,是大报恩寺的前身,佛寺早在东吴时期便已建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



我看关于“南京三国遗迹”的不少文章种,都没有提及过建初寺,但其实这座寺庙也挺重要的,因为它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我国的第二家佛寺,称得上是孙权的一个功绩。



据说,当时有一位来自月氏(古西域国名)名叫支谦的人来到东吴传教,并且在东吴首都建业翻译佛经,使南京乃至江南地区有了第一批佛学著作。


支谦后,又有一位西域僧人康僧来到建业,孙权便在长干里附近,为他建造了建初寺。


图源见水印


建初寺是江南地区最早的佛寺,有“江南第一寺”之称。自此,南方佛教传播自此也有了基地和载体。


三国时期,建业是全国译经最多的地方,也是当时中印文化融汇的南方中心。南京也自南朝时期开始,成为了南方佛教中心之一。



太平天国时期,建初寺同大报恩寺一起毁于战火。


公元2013年,由南京市佛教协会提议,经省宗教局批准,于大报恩寺三藏殿遗址处,恢复建初寺。


复建的建初寺(“金光高照”拍摄)


目前,建初寺免费对外开放。在寺庙的大雄宝殿里,如今还留有之前最早建造寺庙时的石础,留后人瞻仰,它们可都是有着上千岁的高龄。


蒋王庙

蒋王庙,其遗址位于蒋王庙街21号,目前为南京市交警一大队办公地。

由孙权一手建造的蒋王庙,一直到明朝时,都还是南京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

蒋王庙被毁后,蒋王庙会还在一直盛行,直到2003年非典爆发,再到2005年,以道路交通、城市管理等诸多原因停办。

为了纪念蒋王庙,南京地铁4号线在途径紫金山那一段里,将其中的一站地铁命名为“蒋王庙”站。


之前蒋王庙里供奉的是谁呢?是一位东汉末年南京的一个小小县尉,名唤蒋子文,后在紫金山下抓捕强盗途中遇袭而亡。

正史中并没有关于蒋子文的任何记载,倒是据《搜神记》中记载,他是东汉广陵(今扬州)人,“嗜酒好色,佻达无度”,生前也没有多少事迹流传于世。

图源见水印

一个生前没啥事迹的东汉末人,为何能使得一国之主孙权给他修庙宇祭拜?

这其中缘由就有点玄幻色彩了。据资料显示,生前蒋子文一直自认为“骨清”,注定死后将变成神,因此去世后便不断显灵。

白马公园里的白马

据说,东吴孙权建都秣陵后,一位当年蒋子文的下属,有天在路上见他骑着白马,拿着白羽扇走来,并对这位部下说:“我现在是这里的土地神,你回去宣告百姓,为我建一座祠庙,不然会有大灾祸降临。”

紫金山下的白马公园和白马湖之名,便也是因蒋子文骑白马托梦而来。


这种托梦造庙的事情,孙权自然不信,可没过多久南京果然爆发了一场大疫。百姓十分恐慌,有些人开始偷偷地祭祀,但孙权没理会。

随后蒋子文又通过巫祝传话,让孙权给他建寺庙,不然还会有一场灾难。果不其然,很快在民间又发生一次流行病,名医都束手无策,但孙权依然没有动摇。

图源见水印

然后,蒋子文再次通过巫祝传话称,再不祭祀他,马上会发生更严重的大火灾。随后,建康城火灾频起,有的甚至殃及王宫。

这次孙权真的顶不住了,只好派专使封蒋子文为中都侯,赐印绶,在钟山为其建了一座祠庙,并改“钟山”为“蒋山”,此为蒋王庙建庙之始。

蒋王庙戏台(图源见水印)

说来也巧,蒋子文的庙修好,南京城真就不闹灾了,祭拜蒋子文的风气也就流行开来。

在过去,蒋王一度是被作为武神来祭祀的,最高被封为帝,可谓名动天下。并且还衍生出“蒋王庙庙会”这种民间文化活动,还成为了南京曾经的四大庙会之一。

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是蒋王庙开庙会的时间(图源:历史旧影)


明朝时蒋王庙开始衰落,民国元年(1912)被改为私塾,后又改为小学。新中国成立后,蒋王庙戏台被改为校舍,至20世纪60年代,庙被毁坏。


马场山:周瑜马厩场

南京江宁的马场山、马场山村和江宁三国村,都与周瑜有关。据说,这里曾是周瑜的马厩场。



马场山和马场山村位于江宁淳化。相传是东吴大都督周瑜(公元175年~210年)挑选的一处牧马放养训练之地。


此处方圆数十里,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古时草木丰盛,藤架如伞,碧水环拥,环境极好。


图源见水印


周瑜坐白骑,率官员四周观之,大喜而叹:“此乃天然之氧,风水宝地也。”吴军屯兵山峦,战马漫山遍牧,马场山故而得名。


而今的马场山村所在地,据说便是当年周瑜建造的马厩场之地。



马厩房历经战乱被毁,后人来此建房安家,一些住户将马厩房散落的汉砖片,下墙基埋于土中,用来建造房屋。现村里贾氏人家老房屋上,至今汉砖完好,花纹清晰可见。


村外东南面一公里处的“马塘湖”,湖面曲水环绕,湖水清澈见底,据说是当年供牧马饮水洗浴之湖。



传说从战场归来的战马,饮马塘湖的湖水后能清肺益气,浴之湖水则能祛病健体,吃之山坡如茵的绿草,更是精气十足。


村前南面地带,古时溪流环绕,松竹掩映,是周瑜安营扎寨之所,晚间战篷前篝火映尺。



现在,江宁又在马场山下建造了一个三国村,以亲子研学游为主题,吸引了不少家长孩童慕名而来。



往期回顾
BREAK AWAY


· 报名活动明天开启!红山动物园将免费开放7天!


· 终于黄了!南京秋天超美的5条银杏大道!


· 奔跑吧,南京!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金陵城纪
从人文、城市、历史角度,解读南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