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秦淮区发现张昭墓,让南京又掀起了一波三国热。我赶紧就把一直想写的“南京三国遗迹”这个选题,提上日程。
和大家一样,因为一部《三国演义》,我对三国时期的那些人物,是最熟悉不过的了,不过以前却没从来没注意,孙权的大本营在哪。
后来再稍微了解了一下真实的历史才发觉,和《三国演义》中的剧情不同,因为是东吴国都的关系,其实南京在三国时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很深的存在感。
而且虽然年代久远,很多历史建筑不再,但南京还是有不少三国遗迹的,只不过很少正式宣传过。
这回,借着张昭墓的热度,我也趁热打铁一回,给大家梳理一份“南京三国遗迹”,让喜欢三国的朋友,来南京时能更好的游览这边的三国历史。
三国两晋时期南京帝王的陵墓,大多修建在都城的周围,或者南京周边城市。
三国东吴的掌权人孙权定鼎江东,死后就葬在南京东郊,史称蒋陵,现址是南京紫金山明孝陵梅花山内。
南京还在孙权墓附近建造了一处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
图源:小红书博主@水上书
吴太祖孙权,又称吴大帝,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是三国时代孙吴政权的建立者,也是第一个定都南京的帝王。
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便发生在他掌权时期。
图源:小红书博主@小叶同学
太元二年(252年),孙权病逝于建业宫中,享年71岁。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都城建业(今江苏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俗称孙陵岗。
他的皇后步氏、潘氏及太子孙登也葬在这里。
图源:小红书博主@水上书
据传,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在钟山一带建造孝陵时,曾曰:“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因此孙权蒋陵被保留了下来,仅搬走陵前的一对石麒麟。
如今建有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及孙权故事园,供后人凭吊。
图源:小红书博主@大咖说南京
民国时期,人们在孙陵岗遍植梅花,将孙陵岗改名为梅花山,如今已成为人们赏梅佳处。
历史上对孙权蒋陵记载不多。随着时代变迁,孙权墓也无遗迹,因此,我们无法了解陵墓建筑的详细情况。
继丁奉墓后,三国东吴另外一个重臣—张昭之墓,也在最近被发现。
石头城也是南京现存的重要三国遗址。
都知道南京的称号很多,例如石头城、石城一类的称号,便是因东吴而得。
石头城遗址现已被南京改造成一处开放式公园,位置就在鼓楼区虎踞路87号,与清凉山、国防园和清凉门同处于一处景区。
六朝时,长江尚未改道,石头城所在的石头山一面濒临长江。滚滚长江直逼石头山西南麓,江水冲击拍打,形成悬崖峭壁,成为阻北敌南渡的天然屏障,石头山也因此成为了军事重镇。
因而早在战国时期,南京的石头城便建有城池。那是在楚国打败越国后,楚威王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于峭立江边的“石头”(今四望山)建城,曰金陵邑,但后来并未因此而成功。
三国时期,魏汉吴分立,孙权在定都南京的同时,也看中了石头山的军事地理优势,便在楚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作为江防要塞。
此后数百年间,这里成为战守的军事重镇,南北战争,往往以夺取石头城决定胜负。一直到南朝时,石头城作为保卫都城的军事要塞的地位依旧未变。
不过到了唐代,随着江水日渐西移,石头山的军事地位也逐渐降低。到了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已几乎是个废城。
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石头城却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活了下来。
尤其是唐朝之后,以“石头城”为主题的怀古诗作层出不穷,这最终使得石头城由一处废城,转型成为了金陵的一处经典的观光胜迹。
到了南唐时,石头山因清凉寺的到来而改名为清凉山,这里一度还成为了南京的佛教圣地,且香火旺盛。
1970年代末,南京在开辟城西干道(虎踞路)时,为降低路面高度,挖掘山体,彻底将清凉山一分两半:
虎踞路以东部分恢复为清凉山公园,山上有清凉寺、扫叶楼、还阳井、崇正书院、翠微亭、驻马坡等古迹;
虎踞路以西清凉山部分划为石头城遗址,包括其南北的悬崖峭壁和一段明城墙。
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南京对南京清凉山公园内六朝石头城北垣遗迹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孙吴时期的顺城垣砖铺路面等,展现出石头城不断修缮、传承使用的历史过程及六朝城垣的建筑特征。
清凉山公园内的武侯祠
自此,“龙盘虎踞”变成了南京的代名词,而诸葛亮当年来金陵找孙权商讨联手对付曹操时,其所到之处和临时居所,也成为了南京当下一景。
建初寺位于南京秦淮区应天大街396号,是大报恩寺的前身,佛寺早在东吴时期便已建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
我看关于“南京三国遗迹”的不少文章种,都没有提及过建初寺,但其实这座寺庙也挺重要的,因为它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我国的第二家佛寺,称得上是孙权的一个功绩。
据说,当时有一位来自月氏(古西域国名)名叫支谦的人来到东吴传教,并且在东吴首都建业翻译佛经,使南京乃至江南地区有了第一批佛学著作。
支谦后,又有一位西域僧人康僧来到建业,孙权便在长干里附近,为他建造了建初寺。
图源见水印
建初寺是江南地区最早的佛寺,有“江南第一寺”之称。自此,南方佛教传播自此也有了基地和载体。
三国时期,建业是全国译经最多的地方,也是当时中印文化融汇的南方中心。南京也自南朝时期开始,成为了南方佛教中心之一。
太平天国时期,建初寺同大报恩寺一起毁于战火。
公元2013年,由南京市佛教协会提议,经省宗教局批准,于大报恩寺三藏殿遗址处,恢复建初寺。
▲复建的建初寺(“金光高照”拍摄)
目前,建初寺免费对外开放。在寺庙的大雄宝殿里,如今还留有之前最早建造寺庙时的石础,留后人瞻仰,它们可都是有着上千岁的高龄。
明朝时 蒋王庙开始衰落,民国元年(1912)被改为私塾,后又改为小学。新中国成立后,蒋王庙戏台被改为校舍,至20世纪60年代,庙被毁坏。
南京江宁的马场山、马场山村和江宁三国村,都与周瑜有关。据说,这里曾是周瑜的马厩场。
马场山和马场山村位于江宁淳化。相传是东吴大都督周瑜(公元175年~210年)挑选的一处牧马放养训练之地。
此处方圆数十里,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古时草木丰盛,藤架如伞,碧水环拥,环境极好。
图源见水印
周瑜坐白骑,率官员四周观之,大喜而叹:“此乃天然之氧,风水宝地也。”吴军屯兵山峦,战马漫山遍牧,马场山故而得名。
而今的马场山村所在地,据说便是当年周瑜建造的马厩场之地。
马厩房历经战乱被毁,后人来此建房安家,一些住户将马厩房散落的汉砖片,下墙基埋于土中,用来建造房屋。现村里贾氏人家老房屋上,至今汉砖完好,花纹清晰可见。
村外东南面一公里处的“马塘湖”,湖面曲水环绕,湖水清澈见底,据说是当年供牧马饮水洗浴之湖。
传说从战场归来的战马,饮马塘湖的湖水后能清肺益气,浴之湖水则能祛病健体,吃之山坡如茵的绿草,更是精气十足。
村前南面地带,古时溪流环绕,松竹掩映,是周瑜安营扎寨之所,晚间战篷前篝火映尺。
现在,江宁又在马场山下建造了一个三国村,以亲子研学游为主题,吸引了不少家长孩童慕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