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德阳市委关于以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为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2024-06-28 19:19
四川
中共德阳市委
关于以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为引领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
(2024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德阳市第九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德阳市委九届九次全体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决策部署,就以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为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决扛起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的重大使命,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理论概括和战略部署,特别是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专题研究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出“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工作思路和一系列安排部署。这些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当前,德阳经济总量已经迈上3000亿元台阶,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德阳面临的主要矛盾,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环境资源约束趋紧、民生保障还有不少短板弱项等突出问题依然存在,亟需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省委着眼全省发展大局、立足德阳资源禀赋,赋予德阳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的重大使命,这是德阳在全省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又一次重大升级。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有利于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水平,有利于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有利于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丰富应用场景,必将进一步提升德阳在全国全省创新版图和产业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为推进德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站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紧扣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重大部署,深入实施“五大战略”,以全面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为引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成世界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中心、全国领先的装备技术策源中心、引领川渝的装备产业备份中心,促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德阳“重返前三”、加快现代化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为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锚定德阳现代化建设总体目标,到2027年,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中国装备科技城成势见效,“一核六区六园”空间布局更加优化,进入科技城百强榜全国前50。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新进展,前沿科技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全省前三,重大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实力全国领先,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未来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提升,成德同城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2%,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重点领域安全能力不断增强,平安德阳法治德阳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到2035年,全面建成全国一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装备科技城,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强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激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高质效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
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一手抓技术革命性突破,一手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着力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努力形成更多现实生产力。(一)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面向国省战略需求和德阳发展需要,瞄准全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一批优势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清洁能源装备关键技术攻关。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重点突破系列重型燃机、超大型高精度模锻件极限制造等“卡脖子”技术,培育发展超超临界高效发电等标志性技术成果,铸造更多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国之重器。——开展先进材料关键技术攻关。聚焦新型能源材料、新型功能材料、新型显示材料、先进装备材料等领域,加快开展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新型中子辐射防护复合材料、光电显示用载板玻璃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等技术攻关,实现国产化替代。——开展航空航天关键技术攻关。聚焦航空航天零部件、无人机等领域,加强航空航天构件、通信导航系统等技术研发,打造大型无人机、倾转旋翼无人机、全电通航飞行器等拳头产品,拓展国际协同创新渠道。——开展传感器关键技术攻关。聚焦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汽车电子、航空航天、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等重点行业领域,锚定高端能源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地磁传感器等开展技术攻关,建设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传感器高地。(二)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深化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融入成德绵眉乐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快推动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前瞻布局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先导区和未来产业科技园,建立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制造基地。把德阳大学科技园作为中国装备科技城研发创新核心载体,深化德阳大学科技园招院引所工作机制,建立研发主体、投资人、龙头企业、地方政府、服务平台、本地院校协同参与的模式,引进更多科研院所和创新团队入驻,打造集研发、中试、孵化、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创新聚落,建设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参与大院大所“聚源兴川”行动,支持中央在川高校院所重大科技成果在德转化和产业化。创新发展中试产业,鼓励链主企业建设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中小批量试生产等中试平台,争创成渝重大技术装备、全电通航训练飞机等省级中试研发平台,布局中试共享生产线等公共试验设施。支持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纪人队伍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研发“多投多奖”机制,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加快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深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对接国省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构建凸显德阳优势的实验室体系,支持各类实验室在投入主体、管理运行、用人机制等方面探索创新。争取旌湖实验室纳入第二批天府实验室序列,聚焦清洁能源、深海深地、航空航天、工业母机等装备领域,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高质量运行清洁高效透平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新型储能、高端材料、特种冶炼等领域争取布局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支持先进传感器制造与集成应用系统检测平台建设,加速推进先进传感与光电探测集成技术研究院、红外探测与智能装备研发中心落地西部传感谷。推动四川省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实体化运行。推动四川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高效运行。争取设立四川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德阳分中心。积极创建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产业创新平台,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工程化研究。支持在德链主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以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链条延伸为重点开展攻关。三、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坚持把产业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聚焦水、火、核、风、光、气六大能源装备领域特色优势,打造一批高附加值、具备全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和标志性产品,推动清洁能源装备“源网荷储”全产业链发展,建设世界级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提升高端装备现代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提升油气钻采装备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重点发展陆地和海洋油气钻采等装备,拓展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智慧油气田一体化解决方案等工程领域,建设中国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基地。协同成绵自凉创建国家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航空锻材、航空液压系统、航空仪表等,打造西部重要的航空锻材生产基地。高标准规划建设省级化工园区,做强精细化工集群,壮大新型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高端金属材料,构建“硫—磷—钛—铁—锂—钙”多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打造全国一流材料化工产业示范基地。积极融入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重点发展电力电子、信息通讯、智能终端等领域,培育传感器、功率器件、电子变压器等关键核心元器件。加快发展食品饮料产业,重点壮大剑南春头部企业,做强腰部酒企,巩固名酒产区优势;推动烟草产业长链集群发展,支持烟草行业科技创新主体融入地方创新体系,培育一批专用油、调味品、特殊膳食、火锅食材等高附加值产品知名品牌,提升优质产品供给能力。(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融入成渝氢走廊,高标准建设氢能产业园,重点发展制氢储氢装备、氢燃料电池,开展化工园区外制绿氢、加氢一体站试点,推进工业副产氢规模化应用,打造“制储运加用”氢能全产业链,协同成都共同争创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重点发展飞轮储能装置、压缩空气储能装置、全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标志性产品,建设一批新型储能示范应用场景。加快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聚焦新能源整车制造,做强做优汽车零部件,布局一体化压铸等配套细分领域,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标杆场景。积极发展低空经济,加快建设什邡通用机场,重点发展无人机整机及配套,拓展试飞验证、适航审定服务、应急救援等应用,打造无人机智造集聚区、国产大飞机重要配套基地。依托德阳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重点发展机器人整机及零部件配套,加大减速器、伺服电机、驱动器、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研发,拓展机器人应用场景。布局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协同成都发展金属切削、金属成型、激光焊接装备。加快打造工业软件园,鼓励龙头企业设立独立软件公司,开发嵌入式软件、工业APP等,加快研发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电站控制系统、风电及光伏控制系统、智能钻机控制软件等产品。(三)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布局人工智能算力算法数据和通用人工智能,促进算法、算力、数据融合提升和系统应用,打造数实融合、虚实结合的数字产业新形态,创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商圈等人工智能标杆示范应用场景,加快建设四川省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聚焦深空、深海、深地等领域,加快深海作业装备、深海智能无人平台、深空探测装备等研制和创新应用,推动深地资源探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领域装备研制,发展卫星应用终端、卫星遥感应用。支持新能源飞行汽车载运工具及无人化驾驶技术研发,推动智能网联汽车、通用航空及无人驾驶航空器等产业技术融合。聚焦石墨烯、纳米材料、高温超导材料、氮化镓材料等领域,重点在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应用研究。(四)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大力实施“百企示范·千企转型”行动,发挥链主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中小企业智改数转,建设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实现全流程、产品全周期数智改造,打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数字化管理等新业态新模式,创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G工厂和5G+工业互联网等国省级试点示范。加快实施数字化平台建设和优质服务商培育行动,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解决方案,形成评估、诊断、规划实施全流程的服务闭环。深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各环节的融合应用,在清洁能源装备等优势产业领域打造一批国省级大模型应用标杆案例与示范场景,更好赋能产业优化升级,提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坚持云端网一体推进,适度超前布局新型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5G和光纤超宽带“双千兆”网络建设,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推动云上天府算力中心扩容提质,争创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夯实智改数转坚实底座。大力发展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五)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导制造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延伸服务环节,围绕工业设计、定制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检验检测认证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产品+服务”和“制造+服务”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提高制造业服务收入占比,助力制造业企业向高附加值攀升。支持德阳经开区争创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大力推进服务业项目建设、企业培育、品牌招引,深入实施“补短板促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发挥新需求对新供给的催生引领作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开展工业、建筑、交通、农业、教育、文旅、医疗七大领域设备更新专项行动,实施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三大行动。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围绕国省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方面谋划一批项目。
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突出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注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活力。(一)以改革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深化市县两级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整合财政政策、优化奖补方式,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制度。深化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推行“去行政化”、人事薪酬、招商体制等改革,探索推动集成授权改革经验向产业园区拓展,推动园区事园区办。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争取省级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权下放,以镇为单位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工业上楼”,加大产业园区用地集约统筹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推动数据要素安全有序高效流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市属国企核心资产上市,推进低效闲置国有集体资产清理盘活。组建德阳装备科技集团,积极承接央企非核心业务和工序转移。探索建立“个转企”“企升规”全流程服务机制,争创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推行“揭榜挂帅”等制度,鼓励国有企业参与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创新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的项目配置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企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深化天府科技云服务。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推进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加大柔性引才支持力度,集聚顶尖科学家、卓越工程师、高端产业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推荐高层次人才申报“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等省级人才项目,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加大财政科技投入,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开发科技金融产品,大力推广“天府科创贷”、德阳市“科创贷”。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资本化原则,加强与四川产业基金等省属国企合作,共同组建产业基金、子基金,引导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壮大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实力,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二)以大开放聚集先进生产要素。全面推进成德临港经济带和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成德“两港一体化”运营,加快创建铁路货运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等平台,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德阳协同改革先行区。培育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等贸易新业态,充分发挥外综服平台作用,组织开展“德行天下、德品出海”等国际市场拓展活动。推进开放通道枢纽建设,建立公铁多式联运体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健全营商环境问题投诉处理机制,完善政府承诺事项兑现办理机制,规范涉企执法检查,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实施招商引资突破提升行动,做强驻外招商网络和招商队伍,开展“百商招百企”行动,组建产业招商服务公司、“招投联动基金丛林”,推动招商引资向市场化、专业化转变。五、统筹推进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
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着力解决制约德阳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症结,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一)加快推进成德同城化发展。建立成德同城化工作对接会机制,借助成都极核城市强劲发展势能,对标成都补短板、紧跟成都接带动、服务成都扬优势、联合成都共发展,推动德阳高质量发展。坚持畅通成都,加快推进市域铁路S11线建设、天府大道北延线全程无红绿灯改造,谋划推动G5京昆高速成绵段、G108大件路成德段等拓宽改造,联合打通毗邻地区断头路。坚持学习成都,围绕“成都品质、德阳成本”定位,补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消费场景、市民服务等领域短板弱项,深化干部人才交流合作,提升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合作水平,推动更多服务事项实现“同城化无差别”通办,全面提升德阳宜居宜业水平。坚持借力成都,主动融入成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动各区(市、县)、德阳经开区与成都主城区、天府新区、高新区共建跨区域产业合作园区,完善成德协同产业招商、飞地成果共享机制,联合成都高新区设立德阳创新中心,打造科创飞地、人才飞地。坚持服务成都,高水平建设天府大道北延线消费走廊,加快建设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和环龙门山旅游度假带,完成德阳之窗提标改造,打造77个文旅名村,构建“3+N”文旅发展新格局,着力培育“蜀里安逸·悠然至德”消费品牌,加快建设成都消费分中心。(二)推进更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以工业强县为引领,深入实施县域百亿主导产业培育行动,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全省工业强县和制造业先进县,推动旌阳在全国百强区中升位,广汉、什邡、绵竹冲刺全国百强县,罗江、中江在类区县考核中进位。支持德阳经开区发展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产业,做强能源装备特色优势产业链,建设两千亿级现代化一流园区,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支持旌阳“优二进三”,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培育工业互联网、大模型、模拟仿真等智能产业,建设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增强天府数谷、天府旌城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支持罗江发展先进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无机非金属等关键战略材料、全柔性等新型显示产业,积极融入中心城区发展。支持广汉发展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产业,打造油气钻采特色优势产业链,培育深海深地资源探采、先进高效航空装备,推动德阳高新区转型升级。支持什邡发展食品饮料、先进材料产业,打造通用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特色优势产业链、烟草特色产业集群。支持绵竹发展材料化工、食品饮料产业,打造新能源材料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白酒特色产业集群。支持中江发展机械装备、食品轻纺产业,培育氢能能源装备、生物育种,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突出短板,探索丘陵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建立健全市域内“飞地”项目合作机制,推动跨县域产业共招互荐、考核及成果共享。(三)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抓好两端、畅通中间”工作思路,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抓好什邡全省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全面推进罗江全域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树立“特色城市、精致城市”理念,实施县城精修细补十项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县城有机更新,探索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以旧换新等经验,推进城中村改造和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将德阳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污水管网修复、雨污分流改造、老旧燃气管道改造等项目。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棚改模式推动中心集镇改造,持续推进农村“五网”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精品村”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落实“天府粮仓·千园建设”行动,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工程,建设弱筋小麦、生猪、设施蔬菜等国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罗江创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中江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四)加强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始终坚持大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抓好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涉气工业企业分类治理和提标升级改造,加快绵远河旌湖段水生态环境治理提升,有序开展全国“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协同推进磷(钛)石膏综合利用工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推进森林“四库”建设,争创省级幸福河湖建设试点。稳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全面推进终端用能绿色低碳转型,扩大制造业领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创建更多A/B级和环保引领性企业,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试点园区。(五)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充分发挥市民服务中心作用,定期发布一批群众需求迫切的民生实事项目。坚持就业优先,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力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推动乡镇初中向县城集中,推进头雁名校建设和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大名师名校长引进培养力度,加强校风学风管理,推进教育行政干部专业化,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双30”建设行动,支持在德优质高职学院升本和“双高计划”建设,争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进健康德阳建设,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新增一批三甲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提高医护比、床护比,打造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发展老龄事业和银发经济,健全和落实生育支持政策,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加快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申遗进程,高标准建设“三馆一中心”,积极发展文创赛事演艺经济。探索促进共同富裕新机制,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兜牢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六)构建更高水平安全格局。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发展水稻、油菜优势种业,支持广汉建设“五良”融合示范引领区,开展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保障粮食、生猪和蔬菜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抓好能源安全,加强电网建设和电价改革,规划建设第4座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绵竹抽水蓄能、中江燃气发电等项目,推动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水平,加快推进高景关水库、金花寺水库、通江水库、三渔水库等工程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有效防范化解金融、地方债务、房地产、意识形态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德阳法治德阳,统筹开展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水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立法,纵深推进政法领域改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入实施“党建强基·治理强效”双强工程,扎实推进“两企三新”党建工作。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提高防震减灾救灾、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应对极端天气事件能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自觉担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和工作举措,以“项目制+清单制+责任制”推进目标任务落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和统计造假等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坚决杜绝生态环境破坏大、投入产出效益低的粗放式发展。各区(市、县)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发展新质生产力,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防止忽视、放弃传统产业,防止贪大求洋、一哄而上,防止泛化、口号化。把各级党委(党组)贯彻落实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作为巡察的重要内容,加强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确保科学论证、科学决策,防止同质化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鲜明“以干成之事评价干事之人”的用人导向,大力培养选拔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围绕高质量发展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突出考察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实绩。加强对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完善考核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大力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保护善作为、整治不作为、惩处乱作为。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阳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