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经开区:争先进位迈向“千亿园区” 加快建设现代化一流国家级经开区

2024-06-26 17:48   四川  


德阳经开区全景图。

2023年,德阳经开区再次上榜“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工业总产值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招商引资、利用外资等5项指标、“县域进位”综合考评全市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91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10.3%。2024年,德阳经开区深入贯彻市委“大抓落实年”各项部署,扛牢龙头担当,主动加压奋进,抓牢抓实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大力实施千亿工业、产业招商、竣工达效、科技创新、消费提质、园区改革六大攻坚行动,压茬推进“开门红”“双过半”“全年胜”,确保建成千亿园区。

作为全市经济建设主战场、招商引资主阵地,德阳经开区奋斗不息,砥砺前行,认真谋划发展蓝图,坚定贯彻市委“四五五六”发展总思路,深入实施“1225”发展路径,到2027年基本建成两千亿级现代化一流国家级经开区,力争进入全国30强。

德阳大学科技园科创服务中心投入使用,1号科技研发岛正加快建设。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在德阳经开区,华夏鲲鹏西部科技城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未来将以区域性产业集群优势打造高水平通信设备生产平台。钢研高纳德阳基地投产,助力德阳构建中国航空航天高端锻件产业集聚地和产业创新制高点。广日电梯(四川)有限公司发展蓬勃火热,数字化车间正开足马力运行,这里也成为了除总部以外最大的整机生产基地。

德阳经开区成立三十余年来,不断发展沉淀,拥有众多亮眼名片——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成德国家高端能源装备集群核心区,高端装备科技城核心区等。立足新阶段,德阳经开区重点发展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两大产业。目前,集聚规上工业企业156家、高新技术企业76家、专精特新企业40家,百亿企业、蓝鲸倍增企业数量全市第一,连续多年上榜“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

落实市委“制造强市”战略,德阳经开区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加快打造一流产业集群。夯实机械装备“压舱石”,现已聚集装备制造企业125家,形成以高端能源装备、航空与燃机、成套冶金设备、新型储能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正在形成清洁能源装备“源网荷储”全产业链,发电设备产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产值占比80%。打造电子信息“新引擎”,招引落地总投资100亿元的三环科技、50亿元的华夏鲲鹏西部科技城等电子信息项目,聚集电子信息企业14家,2023年实现产值增长33.9%,产值占比11%,快速形成百亿优势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建成全球首个定子冲片“无人车间”,已建和在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59个,数字化转型经验入选全省典型改革案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德阳经开区以建设天府大道科创走廊、高端装备科技城等为契机,打造德阳大学科技园、天府旌湖实验室等平台载体,加速聚集一批高能级创新中心,以平台建设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建成国省市创新平台134家(其中国家级12家),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4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6家,高新技术营收占比50%。科研投入突破30亿元、强度达到3.8%。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产教联合体入选首批国家级联合体,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建成德阳(西门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产教研平台12个。拥有两院院士9人,国省专家70余人,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5个,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万余人,装备制造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4万人。

在2024年4月召开的高质量发展专题读书班开班式上,德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党工委书记冯军说,“要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双向驱动’,推动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而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本矛盾是科技创新驱动问题。”

作为四川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核心区的德阳经开区,坚持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向发力。全球最大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国内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白鹤滩世界首台百万水电机组、自主研制50兆瓦重型燃机、18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等一批“国之重器”……一系列亮眼成绩,正是德阳经开区长期抢抓科技创新、推动技术攻关的佐证。

接下来,怎么卯足劲、继续加油干?围绕高端装备科技城核心区建设,积极争取国省支持,加快打造“1+1+N”科技创新协作网络,即1个德阳大学科技园、1个天府旌湖实验室、N个高能级创新平台。支持央企和重点企业前瞻布局氢能、钒液流电池、燃料电池、功率芯片、智能农机、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加快推动三环科技SOFC燃料电池、钒液单电堆综合能源等示范项目,厚植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设立本级“智改数转”专项扶持资金,力争到2027年规上企业实现数智赋能全覆盖。

德阳大学科技园是德阳、德阳经开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首开项目科创服务中心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办公设施、会议中心等配套一应俱全,一批高校院所和人才团队即将“拎包入住”。布局“一园八岛”发展蓝图,1号创新科技岛将在不久后建成投用,形成中试孵化基地、检验检测中心、大学科研基地、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产、学、研、创”深度融合的科创高地加速崛起。

 

 广日电梯数字化生产线。


关键词:一流营商环境

三环科技签约后70个工作日就实现首个产品投产,刷新了德阳全市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最快、建设最快、投产最快、见效最快的新纪录。国内首条航空环锻全自动生产线——航宇科技精密环锻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在专责领导及牵头部门的专班推进下,比原计划提前6个月投产,高质量研制国产大飞机C919发动机环形锻件。

一流营商环境是先进生产力、核心竞争力,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近年来,德阳经开区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2023年纳入全省首批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单位,争取省市授权和支持事项55项、落实31项。建成首批省级园区示范政务服务中心,累计承接省市区权力事项1017项,基本实现“园区事、园区办”。通过专班推进、项目代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以及1个招商专员、1个项目秘书、N个专员的“1+1+N”保姆式服务等,建设项目审批压缩至50个工作日,招商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压缩至15-18个月,其中开工到投产平均不超过12个月,20余个项目实现“先建后验”,坚定了企业“扎根德阳、投资德阳”的信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德阳经开区先后签约引进华西智能装备、华夏鲲鹏等5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28个、总投资736亿元,百亿项目4个,协议亩均投资500余万元、亩均税收50余万元,竣工投产江苏亨通、德兰航宇、钢研高纳、广日电梯等重大产业项目39个,实现增量产值89亿元。

当前全国各地招商引资拼抢态势激烈,如何擦亮国家级经开区“金字招牌”、更好吸引大项目好项目是个重大问题。任务重点在哪里?德阳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分析研判,项目用地是企业在一个地方落地发展的关键,要抓好要素保障,深化集成授权改革,创新土地供给,以大服务推进大项目。

2023年,德阳经开区深化“亩均论英雄”,全域推广工业“标准地”,盘活闲置低效用地3412亩。建成上市企业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基本建成南湖路以北路网、电网等基础配套。新供应工业用地3903亩,工业用地供应率97.01%、开发率99.48%,亩均固投366万元。开工建设标准厂房60万平米。

2024年,将深入开展低效闲置工业用地清理,腾退一批低效企业,新建一批标准厂房。加快推动物流港征地拆迁和基础配套建设,动态储备工业净地1000亩以上。探索开展二三产混合用地改革试点,推广新型产业用地(M0)和“工业上楼”,打造优质产业新空间。加快建设绿色园区,推进美丰化工、二重熔炉炼钢生产线等重污染企业退城搬迁入园。同时,进一步深化集成授权改革,争取新增成片开发方案审批权等省级授权支持事项,力争关键领域取得新突破。

德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营商环境是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清新空气”“肥沃土壤”,全区上下将朝着到2025年末打造成西部乃至全国最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目标不懈努力。

打开地图,细看德阳经开区产城环境。在城市核心区,天府大道北沿线建成通车,“S11”线、“G5”扩容线正在加快建设,成德同城“幸福圈”更进一步;在东方电气装备产业园,各个重大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在柳梢堰湿地公园,群众正怡然自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红利。

“我们将紧盯倍增发展拓空间、紧盯增量突破引产业、紧盯目标任务强攻坚,全力冲刺、全力拼抢、全力争先,当好全市工业经济主引擎、招商引资主阵地,加快建设两千亿级现代化一流国家级经开区,为全市‘重返前三’作出更大贡献。”德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党工委书记冯军表示。

 

首列“长江班列”抵达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


关键词:扩大对外开放

2024年5月7日,一列载着3000吨巴西纸浆的长江回程纸浆班列抵达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黄许镇站。这是首列抵达德阳的“长江班列”,标志着我市成为国内第二个开通“长江班列”江海铁国际联运业务的城市。

德阳经开区是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作为产业和贸易有机结合的重要平台,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已成为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市委高瞻远瞩,指定德阳经开区代管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无论从开放平台建设,还是辖内政策发展环境而言,加快推进物流港全面融入德阳经开区,势在必行互助发展。

近年来,德阳经开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拥有美国百事食品、法国法马通、香港信义玻璃、香港维达纸业等外资外贸企业102家,“德阳造”产品遍及印度、巴基斯坦、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2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不断抓好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德阳协同改革先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经开区(物流港)片区、中德国别园区等开放平台建设,积极申报省级服务贸易特色基地,获评四川省开放发展示范平台。

截止2023年数据,德阳经开区完成进出口总额37亿元,同比增长48.3%,利用外资3100万余美元、全市第一。代管物流港以来,德阳经开区全力推动物流港开发建设,公用型保税仓开仓运营,保税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全省第二个铁路货运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首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班列,累计开行国际班列数省内第二,去年货运量增长达31.7%。

作为“首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全市工业园区龙头,德阳经开区正牵头我市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建设,与成都科学城、青白江区、成都国际铁路港达成战略合作。川渝合作产业园实现协作配套16亿元。

塔吊高耸,推土机、压路机、切割机等各式机械轰鸣,工人往来穿梭……在物流港园区内,今年新开工的重点工程临港制造产业园项目,正热火朝天加紧建设。这里将打造成我市特色鲜明的重点产业功能园区,预计年底建成投产。项目的建成也将成为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为物流港提供仓储、物流、运输条件等,促进现代物流、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的落地与发展,助推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德同城化高质量发展。

德阳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德阳经开区正加快推进物流港全面融入经开区,按照“园中园”模式谋划建设德阳经开区临港工业园,拓展发展新空间。争取将物流港纳入国省口岸规划,建成铁路货运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开工建设黄许货站扩能项目,进一步推动成德两港一体化运营落到实处。目前,与青白江共建国际铁路大港区也在加快推进。

做强外贸,“多条腿走路”更稳更踏实。德阳经开区还引进深圳一九八一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德阳跨境电商人才孵化基地,培育跨境电商相关人才400人以上。举办海外企业及人才交流会、德国柏林全球智能制造峰会德阳经开区推介活动等,助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辖内,四川英杰新能源有限公司获益,已成为四川优秀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产品出口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并在欧洲建成4000平方米的海外仓。

来源

德阳日报

编辑

集团公司综合协调部



德阳经开区发展控股集团
求知求新,尽心尽责,致高致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