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军长征,这些你应该了解!

文摘   2022-11-14 17:17   四川  

点击上方↑↑↑“巴山红页”关注我们


原载:解放军报

作者:徐平

编辑:毛志文 马艺轩


举世闻名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不畏艰险、前仆后继的英雄气概谱写的团结战斗的光辉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关于长征,你可能还不完全了解,比如:长征一共用了多长时间?长征一共走了多少路?长征开始和结束时红军有多少人……

有几支部队参加长征?

共有四支红军部队参加了长征按照红军番号分别为: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而这几支红军部队在长征前后名称都有些变化。

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于1930年8月23日。1931年11月25日,红一方面军改称中央红军。1932年6月,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1934年1月,红一方面军再次称中央红军。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8月6日,中央红军再次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同年9月12日,红一方面军主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11月3日,陕甘支队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1937年8月,红一方面军与陕南红七十四师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甘肃宕昌县哈达铺纪念馆内红军陕甘支队司令部旧址

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成立于1930年7月,第六军团成立于1933年6月。1935年11月,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1936年7月5日,红二、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1937年8月,红二方面军和红二十七、红二十八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〇师。

湖南芷江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

红四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成立于1931年11月7日。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1935年8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混编为左路军、右路军。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组成西路军。1937年8月,红四方面军和陕北红军第二十九、第三十军等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九师。

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

红二十五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成立于1931年10月25日,1932年11月30日重建。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1935年9月18日,红二十五军与陕甘苏区的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红二十五军改编为第七十五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司令部旧址

长征一共多长时间?

按照长征出发的顺序:第一支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于都、瑞金和福建长汀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历时12个月

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渡口——皎平渡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历时10个月,是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四川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历时19个月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渡口遗址

第四支是红二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历时11个月

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红军长征时间从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红二、红一方面军会师结束,历时两年零十二天

各路红军长征的路线和行程

红一方面军长征,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行程约2.5万余里

红二方面军长征,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行程约1.9万里

红四方面军长征,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行程约1万余里

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行程近1万里

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红军长征经过14个省: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按现在行政区划则为15个省级行政区: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青海、河南、湖北、甘肃、宁夏、陕西。其中:西康省已划入四川省,四川省东部划归重庆直辖市,原甘肃省东部部分地区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

通常说的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是专指红一方面军的行程,而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6万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两万五千里的“里”,不是公里,而是市里,也称华里,1市里为500米。

当年强渡大渡河直接指挥者红一团团长杨得志将军题词

红军长征开始和结束时人数有多少?

关于红军长征的人数,历来有多种版本,但基本接近。本文以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红军长征综述·大事记·表册》为准。

长征出发时:红一方面军为86800余人;红二方面军为17000余人;红四方面军为80000余人;红二十五军为2900余人;总计约19万人。

到达陕北后:红一方面军(1935年10月陕甘支队到达陕北时)剩7000余人;红二方面军(1936年7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时)剩14300余人;红四方面军(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剩33000余人;红二十五军(1935年9月到达陕甘苏区时)增至3400余人;总计约5.8万人。

(作者系军史专家)

红军到底有多少人牺牲在长征路上?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丰碑,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克服种种艰难困苦,行程约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每一步他们都付出了血的代价。那么,长征前后红军人数到底有多少呢?在此,为大家详细的分析一下,以此感怀革命前辈们的革命精神和丰功伟绩。

先说一下中央苏区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前约有15.3万余人,经过第五次反围剿的广昌保卫战、建宁保卫战等一系列战役,战斗减员约5000余人。

1934年7月,红一方面军的红七军团7000余人奉命北上,拉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至1934年11月,红七军团减员约3500余人,剩余约3500余人,与方志敏的红十军组成红十军团,全军团约1万余人。

1934年7月下旬,红一方面军的红六军团9700余人开始向湖南省中部转移,至1934年10月,红六军团减员约6400余人,剩余约3300余人,与贺龙的红二军团4400余人会合。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的一、三、五、八、九共计5个军团及两个中央纵队,合计8.6万余人,踏上了长征之路,项英、陈毅带领红24师及地方武装约1.6万余人留守苏区。此外约有3万余人的轻重伤员,其中轻伤员6000余人随留守苏区部队行动,重伤员2.4万余人就地疏散。

至1934年12月,红一方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沿途扩红约4000余人,其中第一道封锁线减员3700余人,第二道封锁线减员9700余人,第三道封锁线减员8600余人,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减员38000余人,此时红一方面军约剩余3万余人,共计减员6万余人。

至1935年4月,红一方面军攻占遵义、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剩余2.4万余人,其中沿途扩红约1.2万余人,减员约1.8万余人。

至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经过飞夺沪定桥、爬雪山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剩余约1.8万余人,减员约6000余人。

至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渡过草地,带领红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单独北上,红一方面军剩余约8000余人,其中红五、九军团5000余人归红四方面军指挥,红四方面军在6月份支援红一方面军三个团约4000人,红一方面军此阶段共计减员约9000余人。

至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跨过腊子口,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此时红一方面军剩余约7000余人,减员约1000余人。

至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时,红一方面军经直罗镇大捷、东征、西征,总兵力约2.5万余人,其中红一、三军团合并成的红一军团约7000余人,红十五军团约6000余人,包括东征扩红8000余人,地方扩红约4000余人。

综上所述,至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长征前约15.3万余人,苏区战斗减员约0.5万余人,中央苏区留守部队约1.6万余人,中央苏区随军轻伤员约0.6万余人,中央苏区疏散重伤员约2.4万余人。参加长征人员8.6万余人,长征后约2.5万余人,沿途扩红约1.6万余人,红四方面军支援约0.4万余人,合并红十五军团约0.6万余人,支援红四方面军约0.5万余人,支援红二方面军约0.33万余人,支援红十军团约0.35万余人,长征后扩红1.2万余人,长征途中牺牲、失踪、失散减员约10.34万余人。

再看一下红二方面军,至1934年10月,红六军团约3300余人,贺龙的红二军团约4400余人,共计7700余人。至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发展到1.7万余人,开始长征。至1936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会师,此时红二方面军约1.4万余人,沿途扩红约8000余人,减员约1.1万余人。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此时红二方面军约1.1万余人,加了红九军团约2600余人,减员约5600余人。

红二方面军合计,长征时约1.7万余人,长征后约1.1万余人,扩红约8000余人,加了红九军团约2600余人,长征途中牺牲、失踪、失散减员约1.66万余人。

再看红四方面军,至1935年6月,同红一方面军会师时,下辖第4、9、30、31、33军共5个军,有8万余人,加上机关人员2万余人,共计10万余人。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四方面军经过南下受阻、三过草地,总兵力约3.81万余人,加上总直属队4600余人,总计4.27万余人。其中,支援红一方面军4000余人,支援红二方面军2600余人,加入红一方面军的红五军团3000余人,长征途中牺牲、失踪、失散减员约5.4万余人。后经西路军西征,又减员1.67万余人。

红二十五军长征时2980人,至1935年9月,长征结束时3400余人,沿途扩红2700余人,长征途中牺牲、失踪、失散减员约2300余人。

综上所述,红军总计在长征中牺牲、失踪、失散减员约17.63万余人,加上西路军牺牲、失踪、失散减员约1.67万余人,总计牺牲、失踪、失散减员约19.3万余人。两万五千里长征路,平均不到7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真是一条血染之路。

长征时红军的将领们有多年轻

众所周知,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军曾有过一次非常伟大的战略大转移——长征。中央苏区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败后,不得不进行转移,因此中央红军也即红一方面军开始了长征。

在整个途中,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

我们今天所说的长征,不仅仅是红一方面军的长征,也包含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的长征。本文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红军当年长征时各部队的将领到底有多年轻。

一、红一方面军

  1. 1、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各负责人

中央红军长征时,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领导班子基本上还是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时的配置。

中央军事顾问李德时年34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27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张闻天34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41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司令朱德48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政委周恩来36岁;

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29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28岁;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刘少奇、邓发、凯丰分别是36岁、28岁、28岁;

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时年42岁。

谁能想到,当时中共的最高负责人博古的年龄竟然是所有中央领导人之中年龄最小的,就连毛主席和朱老总当时都要听他的。他们的平均年龄仅34.25岁。

2、军委纵队

军委纵队的司令员叶剑英时年37岁,政委陈云29岁;

第一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27岁;

第二梯队司令员兼政委何长工34岁;

第三梯队司令员兼政委武亭29岁,继任的李维汉也才38岁;

第四梯队司令员陈赓31岁,政委宋任穷25岁;

军委纵队的各主要负责人的平均年龄为31.25岁,比中央负责人要年轻一些。

3、红一军团

红一军团军团部的四位领导:军团长林彪时年28岁,政委聂荣臻35岁,政治部主任罗荣桓32岁,参谋长左权29岁。

林彪元帅

下属各师、团级将领的年龄分别为:

保卫局军长罗瑞卿28岁;

红1师师长李聚奎30岁,政治部主任谭政27岁;

第1团团长杨得志时年24岁,第2团政委邓发28岁;

红2师师长陈光29岁,政委刘亚楼23岁;

第4团团长耿飚24岁,政委杨成武20岁;第5团政委赖传珠24岁。

少共国际师师长彭少辉28岁,政委肖华仅18岁。

红一军团的师、团级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6.9岁。

4、红三军团

红三军团的军团长彭德怀时年36岁,政委杨尚昆27岁,参谋长邓萍26岁,政治部主任王平27岁;

彭德怀元帅

第四师师长张宗逊26岁,政委黄克诚32岁;

第五师师长李天佑20岁,政委钟赤兵也是20岁;

10、11、12三个团的政委杨勇、张爱萍、苏振华分别为22岁、24岁和22岁;

师、团级别的将领的平均年龄为23.7岁。

红一方面军另外三个主力军团的主要领导人的年龄分别是:

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39岁,政委李卓然35岁,参谋长陈伯钧24岁;

红八军团军团长周昆32岁,政委黄苏26岁,参谋长张云逸42岁;

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31岁,政委蔡树藩29岁,参谋长郭天民29岁。

二、红二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的长征比红一方面军要晚,实力也要弱,仅有两个军团。

贺龙元帅

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时年38岁,副总指挥萧克26岁,总政委任弼时30岁,副总政委关向应32岁,参谋长李达29岁。

红二军团部分领导,政治部主任甘泗淇31岁,第5师师长贺炳炎21岁,第6师政委廖汉生23岁,第18团政委余秋里20岁;

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26岁,政委王震也是26岁,参谋长谭家述25岁;

三、红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张国焘时年37岁,总指挥徐向前33岁,副总指挥王树声29岁,政委陈昌浩28岁,政治部副主任傅钟34岁。

徐向前元帅

红4军军长王宏坤25岁,副军长许世友29岁,政委周纯全29岁,下辖的第11师和第12师的师长陈再道和张才千分别为25岁和23岁;

红9军军长何畏34岁,政委詹才芳27岁,政治部主任王新亭28岁

红30军军长程世才22岁,政委李先念25岁,政治部主任李天焕22岁;

红31军军长王树声29岁,政委张广才34岁;

红33军军长王维舟47岁,政委杨克明29岁。

四、红25军

红25军军长程子华时年29岁,副军长徐海东34岁,政委吴焕先27岁。

小结:

上述是长征的四支部队部分将领的年龄,其中年龄超过40岁的仅当时的红军总司令朱德(48岁)、中央政治局委员毛主席(41岁)、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42岁)以及红33军军长王维舟(47岁),年龄最小的是时任少共国际师的政委肖华(18岁)。其余将领都是二、三十岁的年纪,都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为了中国革命,他们选择了当时最艰难的一条路,也是他们带领风雨飘摇的旧中国走向了新生。

1955年大授衔时,254位中将及以上的将帅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占比达87%,其中元帅中有9人参加过长征,平均年龄为36.5岁,大将中有8人参加过长征,平均年龄为31.7岁,上将中有48位参加过长征,平均年龄为25.9岁,中将中有157位参加过长征,平均年龄为23.8岁。


长征时红军经费从哪里来的?

转自:百晓生谈历史

1933年开始,国民党反动派纠集百万大军,对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军事“围剿”。

此后,中央红军被迫转移,走向万里长征。

长征时期,红军边打边走,没有根据地作为依托,也没有后方安置伤病员、补给粮食弹药等物资,经济问题就此成了一大难题。

纵观万里长征,红军的军费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

中央苏区时期积累的财富

中央苏区时期,中共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开展贸易等形式,财经状况一度大为好转。


例如1932年年初,毛泽民在资源丰富的江西大余县成立了一家钨矿公司,短短两年内就创造了620万银元的贸易总收入,为苏区红色政权攒下了一份厚实的家底。

这些积蓄成为了红军在长征中购买物资的主要经费来源之一。当时,随红军长征的苏维埃国家银行组成十五大队,毛泽民担任政治委员, 他带着一百多担的白洋和票子上路了。

此外,中央红军出发时, 共携带军费现金202.4万元,这些军费分散补充到各军团,军团再分散补充到各师团单位;而红二、六军团出发前,也要求部队尽可能多带金银等贵重物资。

战斗缴获所得

长征途中,红军每攻下一地一城,都会将缴获的钱财分给贫苦百姓,剩下的充作军费。


在贵州遵义,中央红军缴获了军阀王家烈5万多元银洋、价值数十万的香烟与食盐;在桐梓,缴获了当地官僚、地主藏匿的大量黄金和6万多元银洋;在曲靖会泽,没收了军阀安恩溥的10万元现洋、400多匹布料和近20万斤粮食;在昆明东马龙县,红军截获了云南军阀龙云部准备运送给国民党中央军薛岳部的军用物资,缴获了大批军粮、宣威火腿、普洱名茶、云南白药。
  
除了钱粮以外,红军还通过战斗补充了大量武器弹药,壮大了军事实力。

没收地主劣绅资财

1934年10月,红军总政治部规定红军进驻白区后,必须尽快摸清当地反动分子、地主的情况,然后将没收来的钱物按规则分配。

红军每到一地,都会请当地群众列出一份土豪劣绅的名单,核实审查后张贴在告示上,公之于众,然后没收其财物分发给群众。


这样一来,群众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老百姓都积极响应“打土豪”政策。

例如红军第六军团在湘西期间,打倒了15家地主,缴获10多斤黄金,5000块银元和数十万斤粮食;中央红军在黔北湄潭打击了47家土豪,给群众分了5万斤粮食、500余头家畜和4万多斤食盐,当地百姓也投桃报李,彻夜不眠帮助红军赶制了8000多套棉衣夹裤过寒冬。

拍卖 

红军战斗中得到的财物,除了发放给群众外,其余部分往往用来出售。

例如中央红军进占遵义时,王家烈家中被缴获的食盐和烟草,都被公开出售。每红军1元钞洋可买4罐白金龙香烟或者7斤盐,远比当时的市场价要低。


再比如1935年11月,红六军团占领新化城,没收了反动官府的许多盐巴 ,标明价格出售。有些群众实在没有钱,说清楚情况也可免费拿走。

红军在新化7日,单单靠出售“官盐”就赚到了3.6万元的收入。

这种方式,既可以筹集军费,还可以解除群众对红军的疑惧。

借贷

红军长征所经之地,有不少地方是没有群众基础的。

很多老百姓不了解红军的性质,或者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宣传,碰到红军后往往离乡背井,四散逃避。


尤其是爬雪山、过草地的时候,红军经过的地方大部分是藏区,自然环境恶劣。藏民受到国民党和土司的欺骗和胁迫,逃匿一空。

按照中央规定,由于宗教原因,少数民族的土豪列强不能打。因此,借贷成了红军解决给养问题的主要方式。

对于向群众借贷,总政治部严格规定了几大标准:不得强迫、必须留下借条及说明书、对急需的军用品须经军以上的政治机关批准后才能借。


1935年夏天,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地区会师,当时军粮告急,不得不收割地里的青稞来充饥。收割完后,红军会在地里立一块牌子,说明原因并留下联系地址,叫主人拿着牌子找红军换回银钱。

此外,部队还印发了借贷券,如果需要借粮但主人又不在的,就先留下借贷券,主人后续可以持此券到任何一支红军部队兑换银钱。


这种灵活的借贷形式,为解决特殊情况下的困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结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大奇迹。这期间红军历经千难万险,九死一生,虽然一直在流动作战,物资供给困难,却充分实现了后勤保障的机动与灵活,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有效探索之一。


南充市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法律顾问 | 冯荣书

视频提供|朱兴弟

审核 | 成余 

编辑 | 小张


★识别二维码传承红色文化★

往期经典回顾


最新!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公布
11月6日,音乐电影《南充之恋》在CCTV-6首播
46年了,今天,我们一起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

觉得好看点个【在看】再走吧

巴山红页
弘扬红军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