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尽所能,‘碳’所未来”|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论坛特邀报告嘉宾介绍

教育   2024-10-17 23:01   天津  

在学院学术氛围逐年提升,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推进学院学术水平的发展,促进研究生了解各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激发创新思维与科研实践精神,学院将于2024年10月18日14:00,在西教三112报告厅举办“‘节’尽所能,‘碳’所未来”——2024年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论坛。

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三位老师作特邀报告,现将论坛特邀嘉宾情况介绍如下:


论坛特邀嘉宾简介



吕龙义,副教授/博导,河北工业大学水污染控制研究所副所长,河北省优青,天津市优秀科技特派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论文评审专家,天津市自然资源学会会员,长期开展污(废)水处理及有机固废资源化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9项。发表SCI检索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二区以上SCI论文(Water Research、ACS ES&T Engineering、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35篇,其中3篇ESI高被引论文。申请专利22项,其中授权13项。担任Environmental Functional Materials、《中国给水排水》、《市政技术》等期刊青年编委。

研究方向:污(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城镇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固废处理与资源化

个人邮箱:lvlongyi@hebut.edu.cn

本次汇报题目: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高效厌氧处理策略探究

汇报简介:在当今“双碳”背景下,污水能源化资源化是水处理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厌氧生物处理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甲烷、氢气等能源,已然成为污水能源回收的核心技术。同时,针对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由于其成本低,并且可为企业产生额外能源而备受青睐。但是针对难降解工业废水,现有厌氧技术存在处理负荷低、处理效果差、甲烷产率低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厌氧技术的推广应用。报告通过开发高效反应器及优化厌氧微生物代谢两个方面探究针对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策略,解决现有厌氧技术的瓶颈问题。



李晗,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教师,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层式供暖通风技术的热气流组织机理及健康舒适室内环境调控机制研究、相变建筑热质结构蓄传热强化机理及蓄供能协同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其中被SCI检索20余篇,90%以上为中科院一区、二区论文。

研究方向:建筑节能、相变材料、太阳能利用、室内空气品质、污染物防控与新型空调系统

个人邮箱lihan18113@hebut.edu.cn

本次汇报题目: 叠动通风用于高密空间内病毒防控性能研究

汇报简介:自2019年新冠疫情以来,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室内空间中,病毒的空气传播风险显著增加。本次汇报将围绕高密空间内空气传播污染物防控问题,重点探讨叠动通风(Interactive Cascade Ventilation, ICV)在该背景下的应用,旨在通过优化气流组织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空气传播风险,提高室内生物安全性。
    本研究聚焦于新冠病毒(SARS-CoV-2)的传播特性,深入分析了叠动通风在病毒空气传播控制中的效果,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叠动通风在减少高密空间内病毒交叉感染风险方面的显著优势,以期为未来的室内环境病毒防控策略提供新的思路与理论支持,为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李小龙,博士,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师,工学博士,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包括:三周期极小曲面超临界CO2吸热器光热耦合输运特性及调控机制研究、超高参数高效二氧化碳燃煤发电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拥有一种开槽式流线肋型结构的换热板的发明专利和Heat exchange plate with slotted airfoil fins的美国专利。

研究方向:超临界流体流动传热、强化传热理论与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储能系统、太阳能热发电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

个人邮箱lixiaolong@hebut.edu.cn

本次汇报题目: 基于类相变理论的超临界CO2流动传热机理及强化研究

汇报简介:二氧化碳(CO2)在超临界/跨临界动力和热泵等循环中极富应用前景。但运行于超临界区域的CO2物性变化强,带来复杂流动传热现象。本工作基于类相变理论对S-CO2的特殊传热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类气/液膜的分布是主导S-CO2传热特性的关键因素,类气/液膜的增厚是冷却工况下传热强化消退与加热工况下传热恶化发生的主要原因,而类气/液膜的厚度则取决于重力、惯性力和界面力三种力的作用。因此,本工作提出了表征惯性力与界面力比值的超临界韦伯数We*,并通过数值和实验结果验证了We*在冷却工况和加热工况的适用性。基于此,本工作通过引入We*,提出了适用于宽工况范围的高精度传热关联式,同时,针对S-CO2加热工况,提出了五种强化传热方式打破气膜发展,进而从根本上抑制传热恶化。

研究生学术论坛是一项面向全学院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活动,由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主办,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会承办,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广大师生参加此次论坛。


往期精彩回顾

能环学院第32期青马培训班开班仪式圆满成功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匠心筑梦,喜迎国庆 | 环境系教工党支部、本科生党支部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党日活动

图文排版:李籼坳 王之柘 张宝涵
 责任编辑:张珈宁 闫亦晴 彭雅萱
校对:王棕冉
 监制:杜光耀 
审核:张茜


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