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定所里的坚守与奉献 文/甘剑 时 光荏苒,一晃已是花甲之年。癸卯年,我荣退,开启了老年新生活。
前不久,“莲花教育”微信公众号主编王丽萍邀我写点局机关回忆性文章,我应许。回想我的工作经历,最难忘的还是调教育局后的那段艰苦岁月。
1989年3月,我调教育局工作,工作地从展览馆1号——城厢中学转移到了新建街197号——县政府大院。那时,我26岁。
教育局曾在政府大楼3楼办公
教育局在政府大院西侧一栋旧平房里办公,同栋办公的还有劳动人事局、社保局、对外协作办。
房子不知何年所建,房屋老化,墙体裂缝,楼板腐朽,采光度差。楼中有一通道,通道两边是房间,楼层各有八间。局人秘股、财务股在一楼,教育股、打字室、档案室在二楼。办公条件简陋,除了几张陈旧的办公桌椅和文件柜外,还有一部手摇电话机,一把长长的旧木椅。楼侧不远处有一木板遮掩的小便池,微风过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骚味。
办公楼前右侧靠围墙处,政府办搭建了几个车棚。每天,几位司机和几部吉普车在此待命,随时等候县领导下乡等公务使命。
因调离后,城中住房要腾出,我向政府办申请了住房。一段时间后,政府办李亮新副主任才把我安置在政府主体大楼三楼中央面朝大门的一间小房寝宿。
打开住房大门,我顿时惊呆了:房内空空如也,没有床桌椅。房间窄小,天棚灰泥剥落,留有雨水痕迹。在教育局颜雄豪股长的关照下,我从电教站租用了床桌椅,住房所需的基本物件终于得到解决。
由于条件限制,教育局下属单位教研室、进修学校、高招办、督导室在原展览馆内办公,电教站(教育电视台)在琴亭小学办公(后搬入小碧岭莲花中学)。
局机关三大股室,只有10多号人,杨水平、朱志武和我较年轻。局长李炳恩,副局长郭开仁、李树元、刘义发、孙林成,他们挤在一楼同一房间办公,郭开仁副局长分管人事。我被安排到人事秘书股工作,贺治中任股长,陈甲义、刘树文和我为股员,我主要从事教师职称评定、计划生育、文秘等服务性工作。
与同事合影(左起:朱志武、甘剑、杨水平、郭铁飞)
不久,人秘股人事、秘书分开,设立了人事股、办公室。局里从学校先后调来了两位年轻人,一位叫郭铁飞,常在《儿童文学》发表童话之类的文章;另一位叫刘利锋,科班出身,莲中语文骨干教师,他们从事办公室工作。因房子紧张,人事股、办公室合署办公。他们的到来给办公室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因年龄相仿我们相处很融洽。
1989年7月,县成立乡镇教育管理办公室(简称:乡教办),刘树文和陈甲义分别调任下坊乡、升坊乡教办主任。刘志坚从琴亭小学调入,刘仁才从工商局调入,与我同股室,分别负责党务、人事档案管理等工作。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上班第一天,由于熬夜过度,我迟到了,遭到了贺治中股长的严厉批评;还有一次,李炳恩局长把我叫到二楼房间,要我写一材料,因初来乍到,业务不熟,写不出来,我感到无地自容。他们给我上了第一课,使我懂得了遵纪守法、提高素质能力的重要性。
每天早晨,李炳恩局长第一个到局里。他爱好书法,养成了一到办公室就练字的习惯。他毕业于吉安师专中文系,文笔书法了得,让我很敬佩。他正直严肃,让我感觉很威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坚持抽调一批老同志在保育院办公,搜集资料、寻找数据,促成了《莲花县教育志》初稿的刻印。
贺治中股长德高望重,是教育局的元老。他掌握着教师调配权,人事调配他说了算。他嗜好喝点酒,而我滴酒不沾,每次下乡都由我来照顾。他待我很好,吉安地区教育局人事科召开的会议都派我去,一则历练了我,二则解除了他年老参会路途颠簸劳顿的后顾之忧。
教育局没有小车,局领导和干部下乡坐班车、骑自行车。因班车车次少,在学校住夜是常事。莲花划归萍乡管辖的那一年(1992年),市教育局赠送了一部带斗的小车,作接送高考试卷用,后归高招办管理。局领导急事要用车,只好借用莲花中学印刷厂的运输车。
因条件有限,教育局服务部设在琴亭小学。全县校长会或一些培训等活动,都在三楼大会议室举行。高考试卷保密室也设在这里,每年高考,我多次被安排做试卷保管员,在此受“禁闭”。
局打字室的打字印刷机,效率太慢,满足不了各股室需求,如有紧急通知,我只好自行刻印蜡纸,以解燃眉之急。没有通讯工具,我只有多跑腿。
为提高自身素质,我开始进修本科;为提高教育管理能力,我潜力钻研业务,勤下基层调研。
我的勤劳能干得到了领导同事的肯定。因为忠厚老实这一“闪光点”,1990年我被丘比特之箭射中,获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1992年1月结婚后,我搬出了政府大院。因爱人在乡下教书,儿子出生后,在学校抚养,我每天骑自行车早出晚归,穿梭在城乡之间,成了一名“走读生”。
1992年3月,教育局成立党委和纪检委。刘秉林(从组织部调来)任副书记,郭新元(从纪检办调来)任纪委书记。刘秉林副书记分管党务和人事,我和他相处很融洽,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他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很体贴人,我俩情同手足。那时,我们都抽烟,我把得来的散烟给他,他也不嫌弃。
参加县机关党委党校第四期建党对象培训班
每年教师职称评定(或推荐)和民师转编、民师报考中师的时候,也是我最繁忙的时候。
教师职称评定涉及教师的切身利益,要求“公平、公开、公正”,因指标有限,竞争相当激烈。在局召开评委会前,我须对申报人员的资历、学历、业绩、考核等情况进行验证核实。为核定每位教师的工作年限,我关在档案室查阅人事档案,一查就是好几天。记得有一次一副科级干部来局为其妻审核申报材料,因审查严格,遭到他的谩骂,他大发雷霆,扬言要把我的办公桌丢到楼下,好在局里同事劝阻,才平息。
民师转编、民师报考中师是解决民师转正的唯一途径,涉及民师的切身利益。因指标有限,须对其报考资格进行严格审查,查档案、查原始资料、查省备案名册。为了自身利益,此时会出现不少举报信,或告某某老师不是80年7月19日以前参加工作的,或告某某老师超计划生育,真假难辨,而我们必须一一调查核实。那时,我常与县计生委的同志一起下乡,走村串户,寻找证据,确定真伪。
1992年9月,我被借调到县劳动人事局(职改办),同时借调的还有农业局的万四新、卫生局的黄明亮。劳人局要求我与单位脱钩,先借调,三个月后正调上编。局领导答应了,但“约法三章”,局里的分管工作我也不能耽误。我没有“分身术”,借了二个月后,因精力不济,我只好“打道回府”。
后来,局里成立了政工股、勤办。贺治中转任政工股股长,贺清善(从劳人局调来)任人事股长。
1993年3月,李炳恩局长退居二线,政府办刘丹副主任调任教育局局长。之后,人事调整,贺添华调任办公室主任,曾瑶生调任人事股长。郭世飞调人事股,与我同事。
1993年,莲花县成立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办,办公室设在教育局人事股,我负责毕业生报到、分配、派遣事宜。
1994年6月10日,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1995年6月28日转为正式党员。
由于单位楼房老化,县政府决定拆建,建县委、县政府办公楼,1993年底,教育局搬迁到政府大楼三楼。1995年3月,县政府实施3项工程,院内单位办公地点重新调整,教育局又奉命搬到粮食局四楼。
教育局曾在粮食局四楼办公
办公地点几经变迁,桌椅柜橱搬上腾下、挪里移外,居无定所,让来局里办事的人找不到门道,学校领导也感到诸多不便。局领导决定,克服一切困难,在原展览馆内兴建1栋办公楼,拓展1个大院子。
按预算,这两项工程至少要80多万,而教育局账上不足5万元。通过开源节流、募捐、向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1995年7月,教育局办公大楼奠基动工。
在办公大楼兴建之前,教育局大院的附属工程相继开工并交付使用。为把机关建成“花园式”大院,局领导发动干部职工自己动手,开辟花园、辅植草皮,栽种花卉树苗。
1996年2月,教育局办公大楼胜利竣工,局机关迁入,下属单位会合,结束了教育局几十年来无自己的房子和院子的历史。5月11日,举行了盛况空前的竣工庆典。
教育局新建办公楼
1996年,我被县委组织部批复任命为教育局团委书记,与团县委一起指导学校团委和少先队工作。在人事股,我除了从事教师职称评定、计划生育、人事秘书、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外,又多了一项团委工作。我进入了“工作狂”模式,每天累得像只陀螺,生活仿佛被一台永不停息的发条驱动。
付出终于有了回报。1996年—2001年,我连续6年评为“县优秀团干”;1997年—2003年,我连续7年考核被评为“优秀公务员”,2002年9月被评为第四届“莲花县十佳青年”。
教育局是我工作的第二站,也是我工作的终点站。在我工作生涯中,最难忘的是进教育局后工作的那段时光,因为它有我的初心、我的情谊、我的坚守、我的青春,还有我的“傻冒”。
▍编辑部微信:lhzx7221302
本站声明:我们历来尊重和支持原创,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见谅联系我们删除
小编工资已与此赞挂钩,一赞五分钱,求!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