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手册(一)

文摘   2024-11-07 18:16   广西  

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知识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主要内容是什么?

概括起来是 “十二个必须”:一是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二是必须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三是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四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五是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六是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七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八是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九是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十是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十一是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十二是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2.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3.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是我们党创作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我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既保证了国家的集中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当家做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所有民族自治地方都是党领导下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地方。民族区域自治要以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着力点,切实做到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

4.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和重要优势是什么?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5.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什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概念。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民族文化特征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这是中国的国家民族,是56个民族的总称。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之间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这是我国多民族历史演进的客观存在,是56个民族构成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客观存在基础上的意识形态,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共同遵循。

7.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是什么?

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是现阶段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做好民族工作,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战略定位,统筹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8.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重要任务是什么?

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

9.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一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二是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四是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五是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1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必然要求上: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11. 党的 民 族 工 作 创 新 发 展 需 要 正 确 处 理 的 重 大 关 系 是什么?

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正确把握做好党的民族工作的四个关系:一是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二是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三是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四是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 善 民 生、凝 聚 人 心 的 意 义,让 中 华 民 族 共 同 体 牢 不可破。

12. “两个共同”的内容是什么?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3. “三个离不开”的内容是什么?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14. “四个与共”的内容是什么?

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

15. “五个认同”的内容是什么?

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16. “三交”的内容是什么?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7. 怎样正确认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在历经迁徙、贸易、婚嫁,甚至矛盾冲突、碰撞对立过程中,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融程度不断加深,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从秦汉到隋唐,再到元明清,每一次统一都比上次范围更广、力度更强、吸纳的民族更多,推动着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壮大。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为各民族深化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我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各民族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交往交流交融更为频繁广泛,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国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相互借鉴,交往交流交融将不断加深。

18. 怎样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充分发挥城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平台作用,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举措、制度保障和表彰激励机制,坚决反对和纠正针对特定地区特定民族成员的歧视性做法。要顺应历史趋势和时代要求,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大力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使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19. 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

20. 如何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

认识上,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客观看待我国全方位发展持续加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共同因素不断增多的实事。各民族之间,共同性是主要的,差异性是次要的。“同”具有主导性,是方向、是前提、是根本;“异”具有从属性,是基础、是要素、是动力,其存在必须以不削弱、不危害共同性为前提。保护差异是需要的,但不能固化强化其中落后的、影响民族进步的因素。实践中,要明确哪些必须“同”、哪些可以 “异”。增进共同性是要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尊重差异性是要注意对各民族在饮食服饰、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针对一些过度凸显民族差异性、弱化共同性的问题,一些与实际不匹配、与发展不适应的工作模式,要立足实际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

21. 民族地区干部要做到的 “四个特别”是什么?

要做到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要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要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要做到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

22. 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要完善党领导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来源:网络
编辑:何玲玲
校对:林玉晴
审核:覃春薇
投稿邮箱:sjxxwb666@163.com



象州县水晶乡人民政府
关注水晶新动态,传递社会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