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百年老字号的宝贝,差点沦为废铁!他辗转奔波六年,终于让它们有了“家”
民生
2025-01-02 14:52
浙江
△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50多岁的沈永坚,把每个宝贝擦拭一遍又一遍,像送自家孩子去赴京赶考。这些宝贝是五台钢铁“巨兽”,近两吨重,曾随他辗转奔波了六年之久,最近,终于落户杭州博物馆,有了自己栖身的家。沈永坚是杭州资深的收藏家,他告诉橙柿记者,这些机器,是杭州工业文明史的一段见证,曾为杭州千家万户生产火柴,终老后命运多舛,几乎要沦为废铁。12月19日,杭州博物馆藏品部的董千里老师,带领运输人员赶到钱塘区一家公司库区。大家把沈永坚捐赠的5台总重近2吨的火柴机器,全部运到杭州博物馆存放点。这些火柴机器,将在杭州博物馆新馆交付使用后,作为杭州近现代工业遗存再次与公众见面。70后的沈永坚喜欢小时候玩洋火的那种味道:嚓一声,一团小火苗腾起,照亮夜晚,空气里全是木梗燃烧的特殊香味,不少人小时候都这么玩过。他一直痴迷收藏火花标(火柴盒上的贴画),除了开公司,现在兼任浙江省收藏协会火花烟标委员会主任。他说记得小时候的杭州火柴木盒上,很多是西湖风景照。杭州最早的火柴,可以追溯到1909年创建的杭州光华火柴公司。在“实业救国、振兴国货”的口号中,汤寿潜(1911年任浙江军政府都督)、赵志诚、冯畅亭、高培卿(杭州源昌钱庄经理)、王芗泉(杭州商会会长)和蒋海筹(蒋广昌绸庄主)等人,合资5万大洋创建了杭州光华火柴公司,取光复华夏之意。
公司成立后,在杭州江干区海月桥里街汤氏所有基地13亩上建筑厂房28间,安装排梗机5部(当时火柴厂规模大小,看排梗机数量多少)正式开始生产。在1929年的首届西博会上,该厂生产的日用安全火柴荣获多项金奖,实力非凡。1934年7月,光华火柴厂并入刘鸿生的大中华火柴公司,改名为大中华杭州光华火柴厂,杭州人习惯上称之为新光华。1955年10月,私营光华火柴厂与公私合营杭州火柴厂合并,厂名为公私合营杭州火柴厂。上世纪80年代,杭州火柴厂年产火柴40万件,是浙江省火柴行业中生产能力最强,工艺设备最先进,规模最大的企业。被评为杭州市信得过产品、浙江省优质产品、中国轻工部优质产品和浙江省先进企业,荣誉满满……他说,小时候看到大墙门的深巷里,有很多女人在糊火柴盒,“那时候,很多杭州老一辈人,为了养活小孩子,女人会待在家里看孩子,做起糊火柴盒的营生。”一万只火柴盒送到火柴厂,能卖四块五毛钱,在那个年代,这点钱可以贴补家用。杭州火柴厂前后经营了上百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引进新机器新技术,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沈永坚守护了六年的大宝贝,就是这时候的杭州火柴厂引进的设备。杭州火柴,终于告别了近百年的人工糊盒的年代,进入了现代化。比如有了全自动纸盒中速糊盒机,逐步取代火柴木盒包装的传统手工。沈永坚收藏的这台糊盒机起始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由武汉轻工机械厂研发生产。火花梗也告别了人工筛选,采用了履带振动选梗机,可以快速消除不合格的梗子,提高梗子质量和火柴质量,降低木材消耗。这些宝贝中,最大的钢铁巨兽,是一台中速糊盒机,近一吨重,五台火柴机总重近两吨。六年来,沈永坚带着它们四处奔波,只为了寻找安置它们的栖身之所。他说,杭州火柴厂这家百年民族老企业,不仅见证了中国火柴工业的发展,也承载着无数杭州人的记忆与情怀。谈起火柴厂的这些老宝贝,杭州火柴厂厂长胡午寅满是情怀和遗憾,他告诉橙柿互动记者,“火柴厂遭遇改制和收购的命运后,这些设备的境遇很尴尬,没地方存放,如果长时间闲置,很可能被当废铁卖掉。”他回忆起2010年安徽祁门火柴厂,拆迁时发现了一台珍稀的排版机。因为没地方安身,机器就被当地砸掉当废铁处理掉了。“我现在都很心疼啊,这样的设备可以说在国内绝对稀少的,属于古董级的工业文物。”当岁月的长河缓缓流淌,那些沉淀在时光深处的老字号记忆,如同珍珠般被岁月的丝线串联。他手头的这些机器,在那些年借鉴瑞典、日本等国外先进技术,又推陈出新,部分技术指标赶超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为杭州人的火柴工业延续做出了贡献。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打火机越来越多,杭州人家使用了百年的传统小火花慢慢熄灭……2018年下半年,已搬迁至杭州千岛湖的杭州火柴厂生产基地,再次面临拆迁。面对火柴需求极度萎缩和厂房租金、原材料、工人工资等成本迅猛上涨的现状,杭州火柴厂决定不再建立新的生产基地,现存的制造机器和设备全部就地处理,不再保留。沈永坚得知了这一消息,“在杭州人心目中,留下无数生活记忆的民族企业就此烟消云散,什么实物都没有留下,那是多么遗憾和令人痛惜的事情。”他说,作为一个杭州人,有能力时应该主动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留住一些实物,见证历史,承载记忆,把杭州先辈们这段奋斗历程,传递给更遥远的未来。沈永坚多次联系火柴厂厂长胡午寅,并驱车赶到杭州火柴厂,提出希望买下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火柴制造机器作为实物收藏。他向胡午寅承诺:绝不会利用这些宝贝从事火柴制造业,也不会出售这些设备牟取私利。真诚感动了胡午寅,最终决定不收取转让费,赠送给沈永坚5台主要生产机器作为工业文化遗产收藏。但未来的一切运输、搬运和保管费用等,全部由沈永坚承担。2018年9月,在杭州火柴厂即将拆除的前夕,5台生产机器由淳安文昌镇发出,运到200公里的余杭崇贤街道沈永坚的公司仓库内。
当年10月中旬,沈永坚向浙江省收藏协会提出,拟举办一届较大规模的火花收藏文化和民族火柴工业联合展览。申请获得批准后,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筹备和落实,2018年11月17日至24日,“喜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火花收藏展(暨中国火柴工业发展历程和艺术火柴展)”在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顺利展出。5台火柴机器被运到展会现场,全景再现当年火柴生产的过程,吸引了无数目光,展览累计参观人数近万人。展览前,为将火柴机器搬入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沈永坚花了不少功夫和心思。因为机器分量重,体积大,展览场所又位于博物馆最里面,叉车无法开进博物馆进行作业,还要特别注意:不能划损和压破博物馆的地面设施。他只能召集公司所有男员工,将近十个人使出吃奶力气,才将这套将近一吨重的钢铁巨侠安装到位。为了保证火柴机器不被淋湿,沈永坚买来塑料薄膜一层层包裹起来,再由人工一台台一步步搬到博物馆后门,由叉车叉上货车运回余杭崇贤的仓库。之后遭遇三年疫情,沈永坚的公司仓库又遇上拆迁,这几台火柴机器也跟随他一起颠沛流离。为尽力保护好这几台机器,沈永坚一度花了2万多元,专门租一个车库存放了多年……2023年,浙江省发布《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施方案》,沈永坚2018年曾经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千万工程”和美丽浙江建设工作突出贡献个人。他曾想与杭州的乡村对接,建立展馆,推进特色乡村旅游,让这些火柴设备落户安家。后期因不少客观原因,计划未能继续推进。火柴机器最适合的家在哪里?沈永坚有了更强的紧迫感。他向橙柿记者回忆:2018年,他义无反顾地将这几台火柴机器,从即将拆除的工业区抢救出来,避免这些凝聚了无数能工巧匠心血,曾经养活和温暖很多杭州家庭的生产机器成为一堆废铁。他希望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并不遥远的历史,了解那一代人建设、创造和奋进的不易,更珍视今天的生活。“它们不能一直藏身于我的仓库,不能再流浪……”几年来,沈永坚积极与不少公共场馆对接。但因5台机器重量重、体积大,对接的场馆因存放展陈场地不大,楼层承重有限,难以落实。橙柿记者了解到,直到今年11月25日,浙江省收藏协会副秘书长顾宇龙得知情况后,多方联系,积极引线。火柴机器的故事,很快得到杭州社科院一位领导的关心,推荐给杭州博物馆。杭州博物馆非常重视近现代工业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藏品部有关负责人马上与沈永坚联系,现场察看火柴机器,确认捐赠意向。前后不到一个月,就促成这件事,这些火柴机器最终顺利落户杭州博物馆。
5台机器运往杭州博物馆前夕,沈永坚又花了近1000元搬运费,将机器从狭小的仓库专门运到了钱塘区的浙江中再环境有限公司库区。他亲自用棉布将5台机器上的灰尘擦拭干净,用简单的“梳妆打扮”,与相伴六年的机器一一道别……心有不舍,但沈永坚说,将民族工业遗存的火柴生产机器捐赠给具有社会责任感,有情怀有担当的杭州博物馆,无疑比收藏在库房里更具有意义,是更好的选择。
这几台机器见证了杭州,特别是杭州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发展、高潮与转型升级,能丰富杭州文化的多元性,留存更多城市记忆与物证。沈永坚说,这一路有曲折,但没有留遗憾,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