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最经典的暗黑料理,小朋友含泪吃
教育
艺术文化
2024-12-11 18:04
江苏
“那个…我晚上跟别人约了饭,你们在家慢吃,爱你~”
“唉,内谁,别出去吃了,叫同学一块儿搁家吃啊!胡萝卜土豆西兰花牛肉姜葱蒜,老营养老健康了,我跟你爸吃不完剩了多浪费!”
以上这种令人闻风丧胆的食物就是德国闻名遐迩的Eintopf。到底是什么让德国宝宝对Eintopf这么如临大敌?ARTEde专门出了个动画给大家讲一讲德国乱炖的前世今生。Eintopf,顾名思义,就是一锅烩,所有的食材在一口锅里面进行蒸煮炖烫等全方位烧制,做法很像东北的乱炖,几乎是伴随每个德国人成长起来的妈妈菜。
一道经典的的Eintopf主要材料是各种豆子(Hülsenfrüchte),包括豌豆(Erbsen)、菜豆(Bohnen)、扁豆(Linsen)。蔬菜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按照个人口味,锅里面可以加胡萝卜(Karotten)、土豆(Kartoffeln)、大头菜(Rüben)、卷心菜(Kohl)等。如果觉得没肉吃不爽的小伙伴可以再添加熟肉火腿(Speck),牛肉(Rindfleisch)等肉制品一同炖起即可。按照食材的易熟程度下锅之后,经过数小时的煨制,一锅食材丰富的德式乱炖就完成了。其实也可以想象,这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长时间一起炖,起锅之后一饱眼足是不可能得了。
一锅烩,我们其实都不陌生:“大杂烩” 、麻辣烫、火锅,都是典型代表。但是这种烹饪方式并不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早在石器时代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在炭火上架个锅,把捕杀的牛、羊切成块扔进去煮熟,然后享用,不仅口感更好,而且还可以杀菌消毒。当今在全球其他地方,也仍有很多国家采取这种形式形成自己的独特料理,比如日本的寿喜锅,墨西哥的肉燉,印度的咖喱杂菜……即跨越了地理界限,还备受大众认可。
虽说在19世纪乱炖已经是部分德国家庭的餐桌常见菜,妈妈奶奶三姑四姨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锅炖祖传菜谱,但是都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词语可以准确概括这种烩菜的形式。主要原因是因为在19世纪的德国城市家庭,土豆,蔬菜和肉类都分别烹调,各占一盘;只有在偏远乡村人家因为经济条件限制所以整锅一起炖,用来增强食物的饱腹感。
特别是炎炎冬日,一盘菜既有很多卡路里提供充足热量,也不缺乏水分和维生素,可谓明智之选。小村居民就直接用Durcheinander来称呼这锅还没被正式冠名的菜肴。20世纪初,慢慢地城里人也开始流行在家里找个锅烩菜,Eintopf这个概念慢慢取代Durcheinander扩散开来。纳粹也把这个词的日常使用推向了一个高潮。
纳粹党人给这道普通民众的日常菜肴赋予了极高的象征意义,并把它与民族团结联系在了一起,并在1933年引入了“Eintopfsonntag”运动。也就是说1933年到1945年期间,市民每个月都必须保证有一个星期天用Eintopf素锅替代传统的礼拜天荤食正餐,省下的没买肉的钱,市民要上交给“寒冬赈济组织”。
1934年德国权威词典《杜登》把Eintopf正式纳入。Eiontopf自始起成为一个名正言顺的德语词条。根据民俗学者Konrad Köstlin的说法,这个名词一定程度上重建了19世纪时的民众思想:与过分精巧的“法式烹调”的对立,Eintopf借助舆论宣传,以一种正面积极的方式嵌入德国人的“民族性格”。时至今日,Eintopf的身影仍然经常出现在大学餐厅和职工食堂的菜单中。虽然长相不佳,口味单调,但凭借其简单方便的制作方法,还是成为家常菜的常规选项之一。一些美食达人也乐于不断提供新的菜谱,让乱炖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穷酸”形象。
Quelle: www.youtube.com/watch?v=HSwEM5cb_ds
本文由米德在线大壮整理编辑,如有疏漏,欢迎指正。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