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碑刻可学吗?为什么?

教育   2024-09-11 07:00   北京  

一、米芾之言,古韵悠长

宋代书法大家米芾,在其著作《海岳名言》中曾有这样一番见解:“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他深刻指出,书法一旦经过石刻,便可能因刻工的理解与技艺差异而失去原作的韵味。米芾以颜真卿为例,说明了即使是家僮刻字,也会因主观修改而失真,唯有像庐山题名那样,书法家书写后即离去,由后人忠实刻之,方能保留其真趣。此外,米芾还注意到真迹中无刻意雕琢的“蚕头燕尾”之笔,而《与郭知运争坐位帖》中的篆籀气,更是展现了颜体的独特魅力。

米芾此言,实则是对书法传承中“保真”与“失真”问题的深刻反思,提醒我们书法学习应追求原作的精髓与韵味。

二、碑刻之弊,不可忽视

相较于墨迹,碑刻在学习上的确存在诸多挑战:

1、书写状态与刻工技艺的差异:书法家在书写时的情绪、力度等微妙变化,难以被刻工完全捕捉,加之刻工个人技艺的影响,导致碑刻作品往往与原作有所出入。

《雁塔圣教序》石刻与墨迹对比

2、自然风化的侵蚀:历经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风吹雨打,碑刻上的字迹逐渐模糊,细节损失严重,这无疑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风化严重的《颜勤礼碑》

3、笔画表现的局限:碑刻无法像墨迹那样细腻地展现笔画的轻重浓淡,使得学习者难以准确把握笔画的立体感与饱满度,影响了对书法美学的全面理解。

三、权衡利弊,学无止境

诚然,从用笔技巧的角度来看,米芾的观点是准确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自然应优先选择墨迹进行学习,以更贴近原作的方式感受书法的魅力。然而,历史的尘埃覆盖了太多珍贵的墨迹,尤其是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典作品,大多只能通过碑刻得以窥见一斑。此时,学习碑刻便成为了探索古人书法的重要途径,虽非最佳,却也是无奈之中的智慧选择。

因此,我们不应一概而论碑刻是否可学,而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学习策略。无论是墨迹还是碑刻,都是通往书法艺术殿堂的阶梯,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用心去攀登,去感悟其中的每一份韵味与真谛。

精彩回顾:

【鉴赏】赵孟頫《崐山州淮云院记》高清

【集字】赵孟頫最美集字对联44幅,挂在书房正合适!

【鉴赏】赵孟頫行书《明拓赵松雪野竹图行书帖》



颜真卿书法园地
学习颜体书法,继承传统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