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人才强基”工程,加强自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交集团组织开展了首届“金雨燕”技能团队奖评选工作。经过评选,二航局四公司装备分公司技能团队、天航局“通恒轮”技能团队被授予中交集团首届“金雨燕”技能团队奖。现对两个获奖集体的先进事迹进行展播,希望各单位纵深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和“人才强基”工程,大力营造识才爱才、引才用才、育才聚才良好环境,建强建优自有产业工人队伍,为打造优秀技能团队创造良好条件,为推动高质量项目管理、加快建设“三型”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实技能人才保障。
——天航局“通恒轮”技能团队
“通恒”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人才强基”工程,立足工程一线,锚定世界一流,专注推进技能强企、创新赋能,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打造世界一流疏浚团队,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01.
勇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擎旗手
“通恒”轮技能团队始终牢记央企红船使命,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转战环渤海、粤港澳大湾区等10余个国内外重点项目,足迹遍布三大洲四大洋,助力船舶荣获中国海事局“安全诚信船舶”、天航局“五星船舶”、“平安船舶”等荣誉称号。
在国外重点项目中,“通恒”轮冲锋在前,主动承担采样重任,通过对重点区域、船舶前、后装舱口进行泥样采集工法,仅用1天就完成全部取样任务,并结合泥质,提出挖泥合理航速,实现了装舱效率和装舱效果双最佳,为制定施工方案提供了强力支持。施工中,技能团队发挥百年天航深厚的疏浚技术底蕴,持续优化工艺,助力船舶突破日产量7万方,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两次超远距离调遣中,“通恒”轮详细制定周密的航行计划,克服酷暑、巨浪、极昼、密集冰区等困难,助力“通恒”轮往返安全航行43000余海里,实现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耙吸挖泥船首次穿越四大洋的历史性突破,书写了国之重器勇闯北极圈的奋斗故事,为中国航运船舶提供了可借鉴冰区航行经验。
02.
争做驱动高标准创新的排头兵
“通恒”轮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充分激发技能人才的创造潜能和聪明才智,围绕制约船舶效能的难点、痛点,不断开拓创新,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为船舶施工生产赋能。
“通恒”轮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大师讲堂、船长轮机长课堂、青年技术大讲堂等学习交流活动,成员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近年来在天津航道、工程技术等期刊发表论文6篇,结合施工工程,完成施工总结5篇,不断夯实技能团队船机设备、船舶施工的理论根基。同时利用微信群、宣传栏、网课等多种形式,不定期发布船舶先进技术知识,引领全船人员加强理论学习,持续增强团队软实力。
“通恒”轮围绕提升船舶产能、增强船舶效能中心任务,坚持技术创新,激发全员智慧,解决施工难题,保障船舶安全。近年来,完成技改技革8项,多次荣获天航局技改技革奖、“五小”创新奖项,船舶降本增效达7%以上,节约备件、船舶修理费用近300万元。
03.
甘做培育高水平人才的奠基者
“通恒”轮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坚持”为指引,坚持人才强基,聚焦疏浚人才需求,锚定“一专全科、多才技强、富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立志为中交集团“三型”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培育世界一流疏浚队伍。
技能团队立足船舶一线定位,在培训方案编制上注重实操、应急训练。打破传统讲堂模式,在生产、维护中进行实践、实战,加深了职工对理论的理解、对操作规程的掌握。通过定期考核、技能测评、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评估培训成果、了解方案反馈,持续调整、优化培训方案。近两年来,开展各类培训惠及6000多人次,培养4人取得适任证书,12人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CCS电焊证书,团队成员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交通技术能手”、中交集团“优秀师带徒”等多项荣誉称号。
同时,“通恒”轮通过聚焦激励链、服务链,积极营造“以业绩论英雄、英雄不论出处”的氛围。对表现优秀的职工,优先推荐提职、提级、转正、推优等,畅通发展规划,激发内驱动力。协同船舶党政工团,积极营造开放、平等、尊重的文化氛围,准确掌握职工诉求,尽力解决职工急难愁盼后顾之忧,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推动形成尊重人才、善用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氛围。
国之重器,始于匠心,臻于至善。作为奋战在国之重器上的“通恒”轮技能团队,矢志技能报国,坚定匠心筑梦,在执着专注中涵养敬业美德、在一丝不苟中锻造勤业操守、在追求卓越中磨砺精业能力,锚定打造世界一流疏浚队伍目标,助力央企疏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END
来源 | 天航局工会
作者 | 韩光雷
如果觉得好看,那就点个赞吧